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几天,在呼市赛罕区榆林镇河南村的田间地头上处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他们要趁着春分的好时节,把大蒜播种下去,开启一年的希望。
3月28日,记者走进一家大蒜种植地看到,河南村两委成员正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少了耙地、打孔、放入蒜种等繁杂的环节,现在不到十分钟,一垄长百米的土地就种植完毕。
“为了持续发展村集体经济,今年咱们村大蒜种植扩大到50亩,村民们自种100亩到200亩左右。”河南村党支部书记范前恒介绍说。
3月5日,村两委成员到山东省实地考察后,统一购买回来蒜种分瓣机、大蒜播种机、起蒜机等机械农具,如今河南村的大蒜真正实现了从种植到收获全程机械化。
范前恒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机器分瓣、机器收获大大减少了成本,算下来一亩地能节约1200元左右,而且机械种植密度大、均匀,发芽率高。
高科技种植大蒜,河南村农业有了“新颜值”。说起大蒜种植的高科技,范前恒介绍:“高科技就是测土配方,对症下药。把土壤需要的养分测出来,需要氮肥用氮肥,需要磷肥用磷肥,我们在山东的大蒜种植合作社专门配置了化肥农药,都是有机肥,无污染的农药,今年第一次试验,咱们也尝尝高科技的甜头!”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需要强有力的党支部做支撑,这一点河南村驻村第一书记苏依勒深有体会。他说,“自驻村以来,就感受到了河南村的两委班子非常团结。2019年我们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流转了200亩土地进行种植,从土地的旋耕、松土、拉堰再到种植、收获,全部都是两委班子成员亲自上阵,不计任何报酬,有的甚至把自己家的农机农具拿出来无偿使用,大家团结一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壮大集体经济,让河南村发展得更好!”
高品质的山东大蒜作“种”,高科技的手段造“肥”,广大村民和村两委班子的真情为“水”,小蒜头摇身一变成为了河南村的“宝贝疙瘩”。相信辛勤的付出,终会获得丰收的喜悦。
“绝对有信心!我有这么好的两委班子成员,有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绝对有信心带领河南村村民致富奔小康!”范前恒信心满满地说。(记者 李艳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81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