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生长的季节,也是有着盎然生命力的季。今天的春天在大家严防死守与新冠肺炎作斗争中悄然而至。春季百草回生,百病易发,很多中老人常会感觉身体不适,尤其是体质偏弱,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病缠身的老年人,在春季养护、调治好身体就显得尤为重要。
老年慢病复发季,既病防变正当时
中医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温、热、凉、寒的变化,改变着人体腑脏、经络、气血等方面的功能。初春时早晚温差大,可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心脑血管负荷加重,加上情绪更易波动,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容易出现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体内脱水而血液黏稠的症状,高血压、冠心病、心梗和中风易发作。
《黄帝内经》提出:“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老年病往往多病共存,起病缓慢,病程缠绵,表现不典型,但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病情变化又非常迅速。在春季易发病的季节,如果提前调治好身体,在疾病发作之前或已经发病但仍症状较轻时,运用中医调理,不仅可以有效可以控制病情发展,对于未发病者还可能实现不发病的情况,安稳度过季节交替时分。
中医“通补兼施”调治老慢病
中医认为,老年病多以肾、脾两虚为主,兼痰、瘀为致病因素,虚实夹杂为特点。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以“通补兼施”为主。治疗上注重补益正气、重视健运脾胃及补肾,滋养气血,扶助正气;此外,根据老年人体质特点,化瘀祛痰、攻之得当,不伤正气,同时又与益气补肾、养血法合用,起到化瘀而不伤正、扶正而助化瘀的效果。
脏腑虚损、气血不足、阴阳失调是老年人体质特殊的生理、病理特点。通过中医调治春季易发的慢性病,不仅能轻松缓解不适症状,如眩晕、心悸等情况,且可以调整体质,从疾病发生的源头着手,做到少发病或者不发病。
我院区中医康复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常见慢性病,经过中医四诊、辩证论治,选择口服中药、针灸、电针、耳穴压豆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调节体质、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在已收治调理的患者中,多数人的不适症状缓解明显,春季易怒等不良情绪也逐渐转换为乐观积极的态度,患者及家属反馈满意度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74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