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降准降息意味着什么?一场疫情,颠覆了很多"常识"

降准降息意味着什么?一场疫情,颠覆了很多"常识"

最近大家都知道央妈降准了,那么央妈降准又是什么意思呢?同时,降息又是什么呢?降息、降准,这两位都姓“降”吗?是papi酱还是欧尼酱?


“央妈”

即“中国人民银行”。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中国人民银行简称为“央妈”。

降准是什么


所谓降准,意思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老百姓把钱存进银行后,并不意味着这笔钱是银行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


在这些存款中,银行需要取出一部分交给中央银行(简称央行)进行保管,而这部分取出来并交给央行的钱就叫做准备金



打个比方,在春节期间,父母带着孩子走亲戚。向亲戚家的长辈拜年问好的同时,小孩子们一般都会得到压岁钱。比如说拆开红包后,孩子收到的压岁钱总数有100元。


正当孩子美滋滋地以为这笔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候,结果妈妈一把抢了过来,说道:“孩子,给你50,剩下这50妈妈帮你存起来保管!这还不是怕你乱花或者丢了这笔钱,等你长大了妈妈再交给你保管。”


在这个每个人都很熟悉的故事里,“妈妈”就是“央行”,“孩子”就是“银行”,而“压岁钱”就是“存款”,其中妈妈扣下来的“这80元”就是“准备金”。


那么,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而实际的准备金并不会像上述例子中那么高。


在2020年1月1日公布,于2020年1月6日起生效,我国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从13.0%调整为12.5%,而中小金融机构从11.0%调整为10.5%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各个银行都要交准备金给央行呢,是不是有点像收取保护费的意思?


其实不是这样的。


还是以压岁钱为例子,如果让孩子自己拿着这些钱的话,他们可能会大手大脚的去花这些钱。


那么作为央行,它就要求各个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目的是为了防止其将吸收的存款全部用于发放贷款,导致银行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满足客户提取存款的需求。


简单地说,央妈“扣”下的准备金越多,各家银行手里的钱就越少,意味着流入市场的钱也会跟着减少,最终投资及社会支出都会出现相应的缩减。


反过来看,假如央妈扣下来的钱少了,货币的供应量增加了,那么进入市场的钱也就变多了,对经济构成了正面刺激的作用,全民投资意愿将会有所加强。


其实就跟开闸放水,灌溉下游农田是一个道理。为了保证作物正常生长,获取高产稳产,那么就必须供给作物充足的水分。


在自然条件下,往往因为降水量不足或分布的不均匀而导致不能满足作物对水分的要求。因此,必须人为地进行灌溉以弥补天然降雨的不足。


所以,降准也被比喻为放水,其实意在缓解银行体系中流动性偏紧的局面。


通过补充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进而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引导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及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


那么央妈这次一共放了多少水呢?它对符合条件的银行定向降准0.5%~1%,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还能再额外定向降准1%。


看上去这些个百分点好像不多,但其实仅降准0.5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至少释放资金5500亿元,比浙江省嘉兴市2019年全年GDP(5370.32亿元)还多。


降息又是什么呢?


降息就是降低银行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


通俗地讲,降息就是你存钱在银行的收益(利息)降低了。但与此同时,如果你向银行贷款的话,那么你需要偿还的利息也降低了。


降息的目的是什么?


存款人吃的利息减少了,那么很多人就不太愿意把钱放在银行了,而是取出现金转而进行投资或者消费。这些资金流入市场后意味着交易活跃度提高了,也是刺激本国经济的体现。


同时,贷款利率的下降进一步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从而推动企业的贷款需求。


由于降息引发的连锁反应比降准更为复杂,所以从2011年12月5日开始,我国一路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这种调整已经成了常规操作,不断地向市场释放出一定的政策信号。


总结一下,降准就是让市场上有更多的热钱流动;降息就是鼓励投资、鼓励消费。


美联储出“王炸”


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为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


当地时间3月3日,美联储宣布紧急降息50个基点(一个基点的定义为0.01%),并将金融体系的隔夜信贷再融资规模扩大至1.5万亿美元。


当地时间3月16日亚太股市开盘前,美联储紧急宣布将基准利率降至接近零水平(0-0.25%),并启动规模达7000亿美元新一轮量化宽松,以应对COVID-19病毒对美国经济造成的影响。


也就是说按照现在的事态,找银行借钱可能都不用付利息了。


虽然通过降息是可以刺激借贷,但也需要一个过程。根据美国现在的经济形势,这一口气从1.25%的利率直接降到这么低,甚至接近于零,这不就是“清仓大甩卖了,跳楼价出售”吗?


反观这次美联储降息托市的市场反应,会不会由于这次降低利率不起作用,从而丧失了刺激功能?


这相当于三个人在玩斗地主,地主出了对三,结果其余两家中的一方(美联储)二话不说,直接甩出王炸,这还怎么玩?



这时候,其它国家不禁会想美联储是不是发现了什么苗头,这波操作看不太懂啊!

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对于市场而言,就算是真有刺激股价上涨的消息或因素,也难免会被认为是利空。

举个例子,假如美国队长因为小小的感冒而住院观察,但只要好好吃药、接受治疗就能马上出院。


但突然几年不见一面的七大姑八大姨和远房亲戚都来排队探望他,然后红着眼圈说:“想吃啥好吃的,我们给你带。或者有什么特别想买的,我们送给你。钱不钱的无所谓,只要你开心就好!”


你想想美国队长此刻会是什么心态,换做是谁都很难不去想:“我是不是快不行了?”


果不其然,全球股市在3月16日大跌。


由于时差问题,先是亚洲股市跳水,亚洲跳完欧洲跳,欧洲跳完,美股作为尾盘继续跳。


最终道指收跌将近3000点,跌幅12.93%。同日,截至收盘,上证指数跌幅达3.40%,收于2789.25点。


当地时间18日,美股下跌,标普500指数跌逾7%,再次熔断停盘15分钟,这也是美股两周内第四次熔断。不得不说网友的评论真的很押韵脚,比如说:


“百年美联储,毁于特朗普。自由美利坚,熔断每一天。”

由于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活动相互依存、相互关联,其中任何一国经济领域的变动都会引起世界经济整体的变动。


就如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所说,整个疾病的控制核心就是一个字“闷”,我们已经在家或者在隔离点里闷了两个星期左右了。两个礼拜一过,你没有生病,那么恭喜你,你真的没有生病!

中国作为受疫情冲击比较早的国家,我们为世界争取了时间且延缓了疫情在世界其它地区的蔓延,可是欧美国家却普遍不重视这次新冠疫情。


目前,中国已经从源头上采取了遏制疫情的措施,并且随着各地有序地开展返岗复工以及地方出台的相关支持政策,中国经济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迎接触底反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71668.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