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娃是一个很需要耐心的事情,尤其是在宝宝在生命的最初年,需要好好的照顾,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全面的基础。
一位儿科专家格迪·辛格博士,曾邀请了世界各大名校的心理学家和200多位婴幼儿,进行了一系列精彩的科学实验,来揭示婴幼儿在头两年身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的成长变化。
BBC将这些研究拍成了3集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让数以千万计的普通父母能够意识到孩子的早期发展和“养孩子”是门科学,而且是门很“神奇”的科学。
总之,养娃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需要注意的太多太多,今天好孕育儿就和大家来讲一讲宝宝出生一年内都是需要注意哪些东西吧。
01 宝娃出生的第一个月
①需要24小时内要接种乙肝疫苗、卡介苗(有麻麻反馈,卡介苗满月才给注射。地区不同,时间也不同,以当地政策为准)。
② 72小时内建议接受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检测和新生儿耳聋基因检测。
③ 每天可以睡 16~20 小时。
④ 不要枕枕头。三个月后给宝宝枕枕头,枕高大约毛巾对折的厚度。
⑤ 母乳喂奶前后半小时不要喂水,稀释胃液影响消化,睡前不喂水。纯母乳喂养 6 个月内可以不喂水。奶粉喂养,两餐之间需要喂水。
⑥ 早看黑白图片,培养智力,距离眼镜20厘米处,每周换一张照片,直至宝宝有反应。(0~3 个月内)
⑦ 新生儿期间,按需喂养。
02 两个月
① 每个乳房喂奶 10~15 分钟,每三小时喂一次,养成按顿喂养好习惯。
② 不要用摇晃的方式哄宝宝睡觉,影响脑发育,造成轻微智力低下。若要哄,可幅度小、有规律、轻柔舒缓、10 分钟左右。
③ 45 天可以训练宝宝抬头,每天两次,每次 10 秒钟,每次俯卧时间不宜超过一分钟。
④ 不要经常抱宝宝,不利于独立性格形成。
03 三个月
① 上午可以睡 1~2 次,下午 2 次,晚上睡 1~2 个大觉。
② 喂奶每天 6 次,每次 100~120 ml,分别在 6:00、9:30、13:00、14:30、20:00、23:00 喂养。
每日喂养总量超过 600 ml 即可(此处因人而异)。为添加辅食培养好习惯。
③ 陪宝宝发 a、e 等元音,训练宝宝追视能力。
④ 给宝宝做按摩,每天洗澡后做抚触按摩,有效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和锻炼宝宝的感觉系统(益智)。
⑤ 预防宝宝经常偏头睡。
04 四个月
① 给宝宝枕枕头,枕高大约毛巾对折的厚度。
② 宝宝游泳可以提高智力。可以增强自信心、增强免疫力、增大肺活量,睡前游泳更可以促进宝宝身高和体重的增加。
③ 不要看电视超过 3 分钟,对宝宝眼睛不好。
④ 训练宝宝视觉,准备纯色的彩色图片,教宝宝认识不同颜色。
⑤ 出牙早的宝宝,用棉签给宝宝擦牙。
⑥ 听三字儿歌学发音。
⑦ 训练宝宝用手抓东西、训练宝宝嗅觉。
05 五个月
① 辅食的添加时间根据孩子生理发育来定,如果孩子已具备添加辅食的条件就可以添加了。
但是最早不能早于 4 个月,最晚不能晚于 8 个月。
② 第一勺以对宝宝肠胃没有任何负担的米粉开始。
第一天只喂一两勺,之后观察宝宝情况;第二天、第三天可以增加至两三勺,慢慢增加。
4~5 天时,可以在米粉里增加蔬菜泥,习惯之后可以增加蔬菜的种类。
③ 6 个月喂养半流质食物,7~12个月添加碎菜末、等碎状固体食物。
④ 此月宝宝出牙,会吃手,应阻止,否则会影响出牙或牙齿排列不整齐,有缝隙。可用磨牙棒,或转移宝宝注意力。
⑤ 训练宝宝发 ma、ba 等。
06 六个月
① 不要喝豆浆、不要用牛奶、酸奶代替配方奶。
② 宝宝开始有脾气,不要纵容,要让宝宝自己安静下来后,再引导。
07 七个月
① 保护宝宝牙齿,吃完奶后,喂几口温开水冲洗口腔,棉签粘淡盐水每天早晚帮宝宝清洗牙齿和牙床。
② 给宝宝讲故事和看彩色图片书,重复讲一个故事,看宝宝反映。
③ 宝宝会出现假哭、假笑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妈妈应视情况让宝宝觉得这样做不能达到目的,几次之后,宝宝就不会再这样了。
如不然,宝宝就会想办法编造更复杂的谎言。
④ 宝宝扔东西,不是惹你生气,开始时是因为发育不全拿不稳,妈妈不应生气,应和宝宝玩扔东西的游戏,适当加以引导。
⑤ 宝宝怕生人,出现依恋,可给予更多陪伴和引导。
在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显示,7 个月的婴儿其实已经具备了分辨“好人”和“坏人”的判断能力。
那这一数据是怎么得来的呢?
纪录片的研究人员对于一群最小为 7 个月大的孩子展示了一个简单的木偶剧:
红色的圆木偶想上山;蓝色的方木偶总把它推下去;
黄色的三角木偶帮助了红色圆木偶,成功爬上了山坡。
观看结束后,研究人员让最大为 12 个月、最小为 7 个月的一群宝宝选择一块木偶。
令人吃惊的是,所有宝宝无一例外都选择那个善良的黄色木偶。
没有大人教导,没有声音,也没有剧情,孩子依旧能够凭着本能辨断“帮助别人”的那个善良角色。
所以即使宝宝才只有7个月大,却已经具备了人类的判断力和基础共情力量,因此在早期对宝宝进行“智商训练”也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08 八个月
① 不要给宝宝喝糖水、冰水。
② 训练宝宝用小勺。
③ 宝宝会出现很多重复的动作,如反复摆同一积木,不要阻止。
④ 不要告诉宝宝“天黑,外面有鬼之类的话”宝宝以后会怕黑,胆子小,不敢独处。
09 九个月
① 可以吃面食、小馒头等。
②6 个月前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不喝水,6 个月后的宝宝不要喝冰水,喝煮好的温开水。
③ 不要给宝宝吃膨化食品、爆米花、松花蛋、油条、腌制食品、味精多的食品,不利于宝宝健康。
④ 经常锻炼宝宝的爬行能力,不要急于让宝宝行走。爬好了,才能走。
10 十个月
① 不要吃糖和巧克力。
② 制定宝宝吃饭规则、定时定量定位置,养成良好习惯,否则宝宝容易不爱吃饭,影响发育。坚决不吃零食,吃零食会影响吃正餐。
③ 和宝宝一起看书、翻书。
④ 给宝宝准备玩具箱,让宝宝玩完玩具自己放回去。可以告诉他,小球回家了。
⑤ 培养宝宝乐感,每天 10~15 分钟古典音乐,宝宝爬行时可以放有节奏的音乐。
⑥ 做游戏激发宝宝好奇心,可以将搭好的积木推到,再陪宝宝搭、可以让宝宝找小球。
11 十一个月
① 学习站立。
② 给宝宝营造独立思考的环境,宝宝玩玩具或积木时不要打扰,若买了新玩具看见宝宝还在玩别的玩具,也不要打断宝宝,等宝宝不玩后,再告诉宝宝玩新玩具,不然宝宝会对什么事情都不专心,会习惯浅尝辄止。
③ 看图片学动物叫。
④ 不要使用学步车。
⑤ 宝宝任性不能纵容,可转移宝宝注意力,或等宝宝安静下来再处理。
12 十二个月
① 让宝宝多翻书,可以锻炼手指灵活,陪宝宝看书识字,每天坚持看,养成宝宝主动看书的习惯。
② 训练宝宝自己走,宝宝摔倒了,一定不要扶,忍痛引导宝宝自己起来,开始时宝宝会很慢,慢慢会自己起,这样的宝宝坚强、独立。
③ 光脚丫走路好处多。
④ 给宝宝说话的机会,如宝宝如果想拿杯子,不要马上递给他,要鼓励宝宝说出来。
要经常训练宝宝说话的机会,12~24 个月是宝宝口语的表达阶段,应训练宝宝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
学习口语最佳时间是 2~4 岁,所以不用等上学再学习英语。
⑤ 父母要对和宝宝对话,因为孩子在进入一岁后,就开始对语音、语言、语调有了敏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敏感期”。
但是当我们教宝宝语言的时候,可不要以为用你自己平常的语速语调就能让宝宝听懂,想要宝宝更容易理解你说的啥,还需要掌握“父母语”。
在纪录片实验中,妈妈尝试用一种「提高语调、拖长词语发音」的说话方式对宝宝说话,宝宝就会很有兴致地听。
而当妈妈换了正常说话的节奏和语调时,宝宝就没有什么兴趣了,甚至还会表示出难受的表情。(毕竟你不能用平时和成人的说话模式跟宝宝对话啊)
那么宝宝在听父母说话的时候,大脑都经历了什么?
通过先进的脑电波监控设备,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父母语的发声,孩子脑中的信号出现了「大节奏模式」变动。
在一个有趣的实验中,成人和 1 岁内的宝宝 PK语言学习能力,结果宝宝们完胜。
因为婴儿宝宝能毫不费力地学会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流,他们对于察觉出不同语言中存在的不同语音更受一筹。
宝宝很容易能听出发音中微妙的变化。
但这种特殊的本领,宝宝们并非一直具有,它只存在于孩子一岁前。
随年龄的增长,大脑就会逐渐关闭这些平日被忽视了的潜能。
由此看来,我们平时对孩子说话的方式,对宝宝语言脑的发展如此重要。而在宝宝一岁内,进行语言开导,也是很有必要的。
好孕育儿是一所互联网+的父母在线大学——为-1到+3岁的母婴人群提供以医疗为核心的专业孕产知识和本地优质服务。我们拥有北京最大的孕宝妈社群体系,不仅为孕宝妈提供社群交流和情感互动沟通,同时更邀请北京最一线的医生,从生理,心理上给大家提供专业的孕育知识和在线课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62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