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早、说得好的宝宝智商高,这一点已经成为妈妈们的共识。为了让宝宝尽快开口,妈妈们总是会跟盒孩子进行对话。而面对着着喋喋不休的妈妈,宝宝却经常沉默以对,这让不少妈妈心急如焚,宝宝怎么不开口呢?
其实,这是语言启蒙走进了误区。单向的对着宝宝说话,远不如启发宝宝与家长“对话”效果好。
为什么提升宝宝语言能力,“对话”比“说话”更有效?
1、首先我们要知道,语言的学习,“灌输”的数量不是最重要的,“吸收”多少才是决定性因素。大人单方面对着宝宝讲话,语速会比较快,孩子听懂的部分并不多,大脑还停留在对上一部分语言的思考中,家长的话题已经转入下一部分了,孩子接受到的有效信息就会非常有限。
2、第二方面,“对话”能够激发起孩子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交流,无论是婴儿时期的牙牙学语,还是幼儿时期的前言不搭后语,父母能够给予及时的反馈,能够让孩子非常有成就感。当孩子发现交流的乐趣,对语言就会更加敏感。
3、最后,“对话”能够帮助孩子在学习中不断修正错误。美国宾西法尼亚州专门研究儿童语言的科学家奥林格认为,互相交流能够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感觉,帮助他们调整到更合适的措辞。
家长应该如何同宝宝“对话”?
“对话”虽然好处多多,但是困难也不少,对着幼小的孩子,爸妈经常感觉无从入手,聊什么、怎么聊?才能实现和宝宝的对话呢?
1. 语速放缓,多提问、多回答。
语言是抽象于视觉听觉的表达方式,所以孩子在理解上会“慢半拍”,家长要根据孩子的节奏来调整自己的语速和语句,用孩子能听完整、听得懂的话与孩子交流。
在亲子共读时,也可以将单向的语言输出调整为对话的方式,我们可以指着图书向孩子提问,“这是什么?是什么颜色?你喜欢吃吗?这个玩偶像不像小熊呀?”通过问题引导孩子表达。
特别是命令式的语句,改为提问的方式,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想一想,当孩子弄脏衣服,家长说“快把衣服脱下来”,还是说“衣服脏了怎么办呢?”更能让孩子有交流的欲望?
2.语调生动,在游戏中对话。
有时候孩子不想听我们说话,是因为大人说话太“无聊”了,声音和语调都太过平静,孩子听着听着就走神了。
家长可以多跟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戏,用不同的声音和语调激发孩子的兴趣,在游戏中产生交流。活泼生动的语言才会吸引孩子的注意,春光明媚,说一句“去外面玩吧”,不如说一句“哇,外面天气真棒!咱们出去玩咯!”,孩子情绪更高涨。
3.多倾听、多引导,少替代。
孩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我们尝试启发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描述事物或讲述经历,孩子会天马行空的说出很多成人想不到的事情。无论孩子说的多么离谱,家长不要急于打断,用倾听来保护孩子表达的热情。
在孩子遇到表达不出的内容时,家长可以适时引导、纠正错误,扩大孩子的词汇量。比如孩子认为彩虹是“很多颜色的”,我们可以用“五颜六色”来引导孩子学会成语,并鼓励孩子说一说还有哪些事物是五颜六色的,帮孩子记得更牢。
其实,我们倡导家长与孩子进行“对话”,更希望倡导的是与孩子自由、平等的交流,而不是简单的发号指令,或是没有后续的一问一答。与孩子的有效沟通,不但可以帮助孩子顺利完成语言启蒙,更是良好的亲子关系的基石,家长千万不要轻视了。
为大家推荐一本《宝宝语言启蒙》
《宝宝语言启蒙》是一套专为0~3岁的宝宝进行语言训练的绘本,尤其是帮助新手妈妈为孩子做语言启蒙,让宝宝早开金口。
0~3岁的孩子,语言环境非常重要,好的语言环境可以让孩子的语言能力快速的发展。书中的画面色彩鲜艳,人物造型非常可爱,可以引起宝宝的阅读兴趣,内容非常贴近宝宝的生活,更利于宝宝的理解和学习。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购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59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