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探索讯 在航天领域中,拥有轨道卫星的国家有很多,但真正有实力探索外太空的国家只有那么几个,手指头都掰得过来,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以色列,还有一个由多个欧洲成员国组成的欧盟,应该再没有其它国家了。然而,近些年来,人口不多的日本却成为了探索外太空的“先行者”,因为日本飞船不仅正将小行星矿石运回地球,去年还在数亿公里外小行星上爆出一个人工撞击坑。
这艘飞船就是日本引以为傲的隼鸟2号,一艘能对小行星进行采矿的先进人造物。2019年4月5日,与小行星龙宫相伴而飞的隼鸟2号成功分离重2.5公斤的小型碰撞装置(SCI),40分钟后SCI来到龙宫表面上空,接着射出一个重2公斤铜弹丸,铜弹丸以每秒2公里超快速度撞向小行星,比刚出枪口子弹还要快。跟踪照相机(DCAM3)捕捉照片显示,小行星被炸出一个大坑,场面好不暴力。
很多学者认为小型碰撞装置(SCI)在小行星龙宫上制造出的撞击坑不会太大,估计直径不超过5米。然而在2020年3月19日,日本JAXA公开照片显示,小行星龙宫上“人工撞击坑”形成细节,称撞击坑形状为半圆形,直径约14.5米,比之前预想的要大得多。在碰撞8分钟内,跟踪照相机成功拍摄到照片,显示出碎石飞溅瞬间。由于撞击点地形不对称不均匀,所以造一个形状不规则的撞击坑。
日本JAXA专家表示,人工撞击坑比之前预想要大7倍。为什么非要在小行星上制造一个人工陨石坑?这是因为小行星表面或多或少会受到太空风化的影响,这意味表面物质并不“新鲜”,但是陨石坑内物质则没有被太阳风污染。正是因为有了人工撞击坑的数据,日本专家推算,小行星龙宫表面年龄为1000万年,它曾在小行星带停留了6.4至1140万年,这是迄今为止假定范围内年龄最小的一个小行星。
如今,隼鸟2号载着从人工撞击坑内采集到的“新鲜”矿物,踏上了回家之路,根据日本JAXA网站在2020年3月28日实时数据显示,隼鸟2号飞船以每秒约10公里速度在向地球飞来,现在与地球直线距离缩短到2.11亿公里,要知道之前最远的时候与地球相隔4亿多公里。如果中途不出什么意外的话,估计在8个月后回到近地轨道,即今年12月份,然后投放一个价值连城的样品舱。
可能很多人以为,隼鸟2号飞船在投放完样品舱后探索任务就此结束,然而,JAXA专家估计,它能还会剩余30千克氙气推进剂,可以扩展探索任务,甚至还可以再次带回小行星样品,只不过它已经没有多余样品舱了。为此JAXA准备了两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飞往2001WR1小行星,计划2023年6月27日抵达,第二种方案飞往金星,计划在2024年进入金星轨道。有趣的科学探索内容请关注唯一微信公众号:有趣探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52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