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G20过后,中国是否会跟上降息潮?

G20过后,中国是否会跟上降息潮?

昨晚召开的G20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释放出了重磅信号。G20领导人联合声明称,将及时、透明地分享信息,交换有关新冠病毒的数据,“不惜一切代价”采用所有可行的政策工具,将新冠病毒大流行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的损害降到最低。



据悉,G20将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经济计划,以应对疫情对全球社会、经济和金融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这之前,由于疫情所带来的冲击,对各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严重挑战,因此各国纷纷出台宽松货币政策稳定市场。之前美联储紧急宣布“零利率”,启动7000亿美元资产购买计划进行扩表;欧央行也提高量化宽松规模;韩国、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均跟随下调政策利率。

今日早间,G20特别峰会落幕后,印度货币政策委员会突然决定提前召开会议,宣布降息75个基点至4.40%。

故此,市场再度燃起中国央行是否会跟上世界各国降息潮,放出“大招”。

与之前各国央行降息潮的现象相比之下,中国央行保持了较强的政策定力,3月份并未降低MLF、OMO与LPR的利率,仅仅只是进行了一次计划内的普惠金融定向降准。

这种情况使得中国政策性利率和银行间利率出现倒挂,MLF和逆回购利率显著高于同业存单利率和DR007。



市场对此极为关注,并且非常期待央行会针对此状况“出大招”。在以往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执行中,中国央行在投放流动性上并不吝啬。但是由于中国防疫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货币政策将更加“以我为主”保持独立,未来仍会按既有步骤适度降低MLF和LPR利率,但更注重于精准滴灌。也就是说,央行在近期可能没有所谓的“大招”。

  • 首先,存款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当前利率并轨需要主要推动的方向。当前存款基准利率的存在可以稳定存款成本,在较长时期内可能更多属于一个过渡性工具,主动调整的必要性相对有限。
  • 其次,当前存款基准利率相对较低,且负债方其他成本实际有所下降,综合考虑资产端收益率,银行净息差实际还是有所回升的,对银行息差的负面影响相对有限。
  • 最后,当前相对较高CPI通胀下,居民存款实际利率已为负值,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将导致实际利率进一步压低,存款负利率下居民财富相应收缩,对于消费,以及稳定居民生活均是不利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4574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