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鸿儿妈妈(此文为原创 ,版权归属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临近春节,而春晚也是春节必不可少的节目,而说到春晚,不少人会想起董卿。
董卿作为公认的“央视一姐”,曾连续八年获得“央视十佳主持人”的荣誉,她亲身彰显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魅力,读书给她带来的不仅是丰富的文学修养更是她在舞台上的自信。
读书对于她而言就精神粮食,如同一日三餐一般必不可少。
董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己在文学方面的累积源自从父母的影响。
自小,父母就严格要求她,督促她养成阅读的习惯。
习惯养成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书单不仅是父母布置的“作业”更是她自我的约束,假期和课余时间阅读成了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习惯。
阅读是一个可以受益终生的好习惯,年幼更是培养这种好习惯的关键时刻,从小养成阅读的习惯,更能让人受益终生地坚持下去。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曾说过:“幼年时期是孩子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
三岁看老,虽不是用在此处,但待到孩子8岁开始培养可能就已经晚了。只有在小时候养成看书的习惯,以后才会主动找书、看书。”
孩子是否有一个好的阅读习惯,和家长掌握的培养方法有很大的关系,除了培养孩子的兴趣,家长的影响才是更为重要的。
一、家长影响孩子阅读积极性的行为
父母要营造好家庭的书香环境,除了购买或借阅大量图画书之外,条件允许之下也需要为孩子提供专属的书架,让孩子可以随手接触到自己的书籍。
而亲子共读环节更是必不可少的。
每天安排固定时间和孩子共读书,互相分享阅读的收获,拓展彼此的知识,带孩子参与社会上的阅读活动,这是都是给孩子最好的影响。
这是因为经常在孩子面前读书的家长,能给孩子言传身教的无形影响。而那些一边让孩子好好读书,一边在一旁刷起微博抖音的家长,只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二、家长做好“阅读”榜样,提高孩子阅读积极性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话糙理不糙,父母所提供的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家庭学习的主体除了孩子,是父母也是极为重要的角色,父母带头学习,孩子也会紧随其后。浸润在书香门第、学习气氛浓厚的环境中的孩子,自然也会对读书学习产生兴趣。
而这种环境的影响这属于典型的人类学讨论的表演行为:个体进入特定环境(规定情境)——受到环境内群体行为的刺激——自我对行为进行控制调整——表演。
而对于孩子而言,这种“表演”就是进入到阅读的状态。
三、家长如何做好“阅读”榜样?
1、享受和孩子的共读时光
孩子对于父母的依赖会促使孩子向父母学习,而亲子共读的模式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养成阅读的习惯。除此之外,交流的同时,也给父母创造了与孩子的共同话题,有助于亲子关系的提升。
共读,重点不是共,也是读,除了家长的陪伴之外,为年幼的孩子提供朗读解释、陪伴有了初步阅读能力的孩子读书、与孩子共同分享读书的收获……等等,这些都是亲子共读的内容。
2、坚持打卡阅读,让孩子清楚你的足迹
生活中的打卡让走过的路有了记忆,而阅读打卡则让我们的孩子了解父母在书海中徜徉的痕迹。这种痕迹让孩子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父母的坚持,从而从中受到启发和鼓舞。
3、多与孩子进行“学术交流”
学海虽无涯,但有了一起扬帆的人,就可以走得更远一点了,孩子得阅读世界也是如此。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孩子的阅读,与孩子聊一些书中涉及的有趣故事与人物,让书本内容跳脱框架,成为亲子之间的共同话题和谈资。
人常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个榜样看。我相信一个热爱阅读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也一定会是另一个腹有诗书的魅力人士。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小鸿儿妈妈,是一名2岁宝宝的妈妈,也是一名高级育婴师。
有关更多的育儿知识请关注我们,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更多的人,别忘了点赞 + 转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36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