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起床啦。”妈妈拍了拍被窝里的儿子,儿子口头应着,却半天没有行动。妈妈再催了一遍,周周才慢吞吞地起了床,磨磨蹭蹭地穿衣服、洗脸、吃早餐。
看着儿子这一系列拖拖拉拉的动作,妈妈心里是真着急:“周周你能快点吗?妈妈上班要迟到了。”
“知道了,妈妈,您别催了,我已经在快了。”周周不耐烦地说着,动作却却一点儿也没快起来。
磨蹭是很多孩子的共性:起床叫半天起不来,作业磨蹭半天完成不了,睡觉折腾半天不上床……
父母们急得在旁边一遍又一遍的催,但孩子们却依然一副你急他不急的模样,着实心累。面对孩子们的磨蹭行为,父母们无不希望:如果孩子不拖拉,做事雷厉风行一点该多好啊。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隐藏着某个心理原因。读懂孩子行为背后的内心世界,就能找到问题的根源,也就能找到真正解决的办法。
孩子爱磨蹭的原因。
我分析了多个案例,发现导致孩子爱磨蹭一般有以下这些原因:
- 孩子爱赖床,是作息不规律睡眠不足所致。
翰翰今晚六岁,上小学一年级。妈妈每天早上都要花很多时间叫翰翰起床,但翰翰总是迷糊地应着,转身又睡过去了。再叫也是这样,妈妈没办法,只好强行拖他起床。没想到翰翰起床后,穿衣服、刷牙时都是半闭着眼睛,一副睡眠不足的样子。
妈妈以为是翰翰惰性所致,没有多想。直到老师打电话投诉,妈妈才醒悟,翰翰晚上经常看动画片到很晚才肯睡觉,导致睡眠不充足,早上不肯起来。
妈妈调整了翰翰的作息时间,要求他晚上九点前必须上床睡觉。满足了基本睡眠需要,翰翰渐渐能准时起床,不赖床了。
妮妮是个很活泼的小女孩,一说到与玩有关的事情就非常积极,活力十足。但只要一坐到书桌旁开始做作业,她就变得闷闷不乐,和刚刚玩得生龙活虎的那个妮妮完全不同。
以前刚上学的时候妮妮做作业是很积极的,后来才慢慢变成一做作业就开始磨蹭。妈妈和妮妮谈心后才知道,原来原因在自己身上。因为之前妮妮做作业是很快的,妈妈想到时间还早,让妮妮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后,另外增加了一些课外作业。
很多家长都有这种习惯,怕孩子“吃不饱”,所以总是孩子做完作业后又额外增加作业。孩子想到做完还有作业的,那我何必做这么快呢?心里有了抗拒心理,孩子做作业就会变得磨蹭,甚至渐渐把磨蹭变成习惯。
妈妈知道原因后,向妮妮道歉,并向她承诺,只要能按时完成作业,其余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也可以选择和妈妈一起玩亲子游戏。妮妮开心地答应了,想到做完作业就可以玩,妮妮做作业的速度果然快了许多。
妈妈每天早上都是先送周周去上学,自己再去上班。但周周每天出门总是拖拖拉拉,妈妈催了多遍没有效果,只好自己动手帮周周穿衣服、穿鞋。
每次帮周周穿完衣服,妈妈都说:“这是最后一次了,明天要自己穿。”周周口上答应着,然而第二天依然重复着前一天的情景。
终于有一天,爸爸和妈妈说:“你不能再这样宠他,迟到就迟到吧,让孩子自己学会承担后果。”
第二天,妈妈狠起心来不催周周,也不帮他穿衣服。在周周慢吞吞完成所以动作后,果然还是迟到了,被老师罚了扫地。
承受到后果后,周周再不敢那么拖拉了,虽然早上起床还有些情绪,但动作明显快多了。
有些家长嫌孩子动作慢,总爱出手相助。孩子很聪明的,知道磨蹭些妈妈就会忍不住帮自己,他就会有依赖性。所以,关键时候,家长还是应该“狠”一些,让孩子学会独立。
帮孩子改掉磨蹭习惯的3个方法。
孩子做事、写作业磨蹭,爸爸妈妈不用着急吼,可以通过这3步帮孩子改掉坏习惯。
第一步,帮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制定可行性计划。
我儿子二年级之前对时间都没有很明确的概念。他习惯放学回来先看一会电视再做作业,他说“妈妈,我先看10分钟电视再做作业。”
我说:“好的。”我想孩子上了一天的课,回家先放松一下也是合理的。
到了10分钟,我提醒他做作业,他居然说:“10分钟没这么快的,我还要看。”
我才意识到,他所说的10分钟并非真正意义的10分钟,他对时间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于是,我和孩子爸爸商量后,给孩子买了一个手表。
根据孩子平时做作业所需的时间,我们和孩子商量后,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表。把每天的作息时间和做作业的时间都编进了计划中,并设定了作息闹钟,例如:放天放学后看10分钟电视后做作业,10分钟一到,闹钟响,然后孩子就自觉去作业了。比平时要大人催才动自觉多了。
有些孩子的磨蹭行为是有意识的,但有些孩子的磨蹭行为是无意识的,也就是他们自己并没意识到在“拖拉”。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提高孩子对时间的敏感度,可有效改善孩子的磨蹭行为。
第二步,通过具体的训练,提升孩子的专注力。
孩子写作业或做事情磨蹭,很多时候也与孩子的专注力有关。力力做作业容易分神,总是磨磨蹭蹭很晚才能完成。
爸爸为了训练他的专注力,给他买了一套魔方,并告诉他每天完成作业后就可以玩魔方。
没想到力力一玩就着迷了,每天都会花上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研究魔方。妈妈看到担心地和爸爸说:“孩子现在爱上玩魔方了,要是影响学习了怎么办?”
爸爸笑笑说:“玩魔方不但不会影响学习,还会对学习有帮助呢。你看,孩子虽然花很多时间钻研魔方,但他做作业的速度明显快了很多,做事情也有耐心多了。”
妈妈想了想,还真是。原来玩魔方,孩子不仅要记公式;还要仔细观察方块的颜色和位置;旋转魔方时也需要双手并用;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孩子的思维力、观察力、双手的协调力还有耐心和专注力。
所以,通过具体的训练,如魔方游戏、拼图、下棋等练习,可以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同时也改善孩子的磨蹭行为。
第三步,减少对孩子的“管控”,让孩子学会“自控”。
儿子四年级之前,我对他一直处于“管控”状态,管他的作息,管他的学习,甚至他的言行举止。
在我的管控下,孩子并没有想像中“听话”,反而我越管,他越逆反,有时还故意与我作对。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选择了适当放手。
四年级后,我不再送他上学,而是买了个儿童手机给他,为他设定了上学时间,时间一到,他自己步行去学校(因为学校就在旁边)。这样他有了自由的支配时间,我也不用每天催着他出门。
我还为他设定了午睡闹钟、作业闹钟等,孩子一般都会按着计划做,有时放学后他也会和同学玩一会,或做完作业再回家,但也会事前征得我同意。这让我感到欣慰,孩子的确比之前我管他的时候,自律多了。
所以,家长要想孩子学会自控,不妨减少对孩子的管控,让孩子多些自由支配的时间。孩子自控力强了,磨蹭行为自然不存在了。
总之,只要找到孩子磨蹭行为的根源,从解决问题出发,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自控能力,从而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改掉拖延磨蹭行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33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