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科普时报」巩固记忆的原理和技巧

「科普时报」巩固记忆的原理和技巧



□ 王 欣

记忆按照储存时间分为短时程记忆和长时程记忆。短时程记忆(储存时间不超过1分钟)向长时程记忆转化是靠着反复运用、强化而完成的。课堂上听到的知识,若是心不在焉,在1分钟内就还给了老师。若是边听边想,可以变成长时程记忆储存数分钟到数年,倘若反复运用可以储存终生。

进入了长时程记忆的信息如果长期不被运用,就会被新输入的信息干扰而发生遗忘。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描述了遗忘的规律。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字典里找不到的字母组合,如zog)作为记忆材料,测量受试者的遗忘速度。实验以受试者刚完成学习时记住的音节量为100%,20分钟后还剩下58%,1小时后还剩下44%,1天后还剩下33%,1个月后还剩下21%。(见附图)遗忘的速度先快后慢,为了减少遗忘,及时复习很有必要。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以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材料,侧面反映出理解对于记忆的重要性。理解是在已有记忆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记忆,比从头开始记忆或者死记硬背要容易。不同的人对不同记忆素材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有些人擅长记单词,有些人擅长记公式,有些人擅长记有形的实物,有些人擅长记抽象的概念。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死记硬背的能力会下降,但是理解记忆的能力不一定下降,甚至可以提升。

信息即便成为长时程记忆,仍可能受到新的信息干扰而遗忘。因此,减少无关信息的干扰也很重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如果每天接触的信息太多、太杂,就难以专注于某一领域。英国作家柯南·道尔这样描述大侦探福尔摩斯的知识体系:精通化学,对解剖学和法律中的实用知识很熟悉,对植物学中的莨菪制剂和鸦片知之甚详,政治学知识浅薄,对文学、哲学、天文学几乎一无所知。现实生活中各行业的专家往往偏执于某一方向的知识积累,以致在很多方面还不如常人。

可以说,巩固记忆的“常规武器”就是复习、理解和专注。每个人的时间和单位时间内的记忆容量都是有限的,真正过目不忘的人少之又少。如果说世上有天才,无非是因为重视、热爱,念念不忘,终成回响。

巩固记忆有没有技巧和捷径呢?当然也有,效果因人因事而异,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比如,对于繁琐的解剖学知识可以用口诀来记忆;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或单词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来记忆;把关键内容放在整个资料的最前或最后,更容易记住;朗读可以增强对文字材料的记忆;适当使用联想可以让记忆更有趣。

我认识一位培训师,他可以在几分钟里记住一连串学员的名字。他先记住一条自己非常熟悉的路径以及路径上的位置:如房门、小区大门、书报亭、车站、超市,等等。然后把学员的名字与之对应。比如第一个学员叫李红,就想象房门被油漆刷成李子般的红色;第二个学员的名字叫陈海,就想象小区门口成(谐音陈)了一片汪洋大海。这样做会增加记忆量,但是生动、新奇、有序,比记住一大堆无关而零散的名词印象更深刻。这种“位置记忆法”相传起源于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得斯,很多演说家靠这种方法来记忆演讲的要点。

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睡眠、运动等对记忆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以饮食为例,酒精和重金属中毒(来自重金属超标食品或空气污染)可能造成记忆障碍。在均衡饮食的基础上,适当多吃健脑食品可以提升记忆力,但其效果有限,不可能让普通人变成记忆大师。迄今为止,脑科学尚未发现提高记忆的灵丹妙药、速成法门。因此,对于正在复习备战的考生们和考生的家长们,我的忠告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身心,以巩固记忆的“常规武器”为主,以适合自己的各种技巧为辅,迎接考试的到来。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著有《打开黑箱:通过36部经典电影解密脑科学》等)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70496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