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认可,然而,对孩子的赞美和鼓励,也是需要一定技巧的,否则,可能就会适得其反。父母对孩子的鼓励能够使孩子变得自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但是如果赞美与鼓励过度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那这个“度”要怎样才合适呢?
每一次感觉统合测评现场,开始进行测评之前,我们测评师都会给家长强调,我们是观察孩子当下感统状态能力,对于孩子能否做到和做对测评项目,作为家长都不要指责、干扰,当然也不需要鼓励和加油,只需面带微笑,默不作声地观看即可。
可是,还会出现有些家长,遇到孩子做不对或做不到的项目时,还是会情不自禁的说“加油,宝贝”“你是最棒的”“你一定可以做得到,妈妈相信你”等等鼓励的话语。特别是在做精细动作测评时,还不时地说“不要紧张,加油”,“你是最优秀的,我对你有信心”,不断充斥耳畔,无形的干扰着孩子专注做当下任务。当孩子专注地思索着怎样解决问题时,耳边的鼓励话语瞬间打断了连接通路,不知所措,最后,因无法应对而放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孩子在很专注的做一件事情时,经常会有很莫名的鼓励话语,表面上看似给孩子打气、加油,让孩子做到最好,实则已经造成孩子专注当下的干扰,成为不利的环境干扰因素。
经常会听到家长谈论自己的孩子时,说做事不专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分心,常常被周围不相干的信息拉走注意力。也会说,自己也经常给予鼓励、赞美和肯定。我反问这些家长,一般在什么情况下鼓励孩子?是不是在孩子很专注的做某些事情时?比如正在探索,正在观察某些物理现象,或是在做手工、拼图,认真做作业等情景时?不管当下是什么状态,就只顾着鼓励了,好像这样做可以给孩子信心与动力。孰不知,无意识中就打断了孩子形成专注力的神经网络连接,让髓鞘包裹的品质降低,成为不好的环境干扰因素,影响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我们大家都知道。生命成长是“要顺应生命成长规律的,满足生命成长需求”。只有这样,生命才能绽放,人生才能出彩。孩子作为生命个体,在其成长过程中都是要遵循成长规律。在成长的各个阶段,是要给予丰富多元的感觉刺激,以便大脑在决策时有更多的比对经验,实现高效做事。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氛围,让其成长与能力同步,要看懂并理解当下的感觉统合状态,明白身体“不能”而影响心智的健全发展。
一次测评后与家长沟通,谈及在测评过程中家长不断的给予孩子鼓励、加油!其实忽略了孩子能力的真实表现。我给家长说,“语言是可以撒谎的,可身体是真实表现,能做到就是能做到,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是不会撒谎的”,单纯的鼓励可能会给孩子更多压力,让孩子更紧张,无所适从。况且孩子又有触觉敏感的感统现象,本来就对陌生环境不适应、害怕、恐惧,又在众人面前做相对应的感统测评项目。
由于敏感,对自己要求高,想把任何动作都做到完美和极致。这个时候家长在一旁的鼓励不是加油,真是“火上浇油”,让孩子表现得更紧张,更害怕。担心如果做不好,无法应对家长的言辞和眼神。这样下来,能量消耗过快,对外界信息接受也就会疏漏、不全、甚至是扭曲的,不能按老师的指令做出相对应的结果和标准。这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过多的鼓励,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挥和施展,这种情况下家长最好的对策是给予孩子微笑和鼓励肯定的眼神,让孩子放轻松去应对所有测评项目
鼓励是肯定,是对当下能力的认可,而不是夸大能力所不能及的表现。鼓励是能力已基本能达到一定水准后的助燃剂,并不是能力与标准要求相差甚远的填充剂。鼓励要与做事能力相当时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的话也可能成为孩子成长的干扰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不乏看到有这样一种现象。这边鼓励着孩子“加油,你真棒”,那边又无情的限制着,“这个你不能动,那个你不要做”。“棒”从何处体现,能力从何处提升和施展?限制,就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打压孩子的能力提升,同时,还在说“孩子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这也不会,那也不会”,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是两头受气,有苦难言。
前一段时间,有一位家长咨询说,“我的孩子都六岁了,咋不像六岁孩子的样?自理能力差,习惯不好,我经常说的话对他来说就是耳边风。从不过脑,做事莽撞,无头绪,最主要的是还说不得,注意力、专注力就不用提了,做作业跑神、发呆”。我进一步了解孩子成长环境如何?真够宽松的了,快到“放养”的了,有一点进步又是点赞又是鼓掌,为了让其有信心、有能力,日常是鼓励不离口,把“孩子你是最棒的”,“孩子你是好样的”基本上挂在嘴边了。可最终结果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模样。
听到这位家长的阐述和焦虑。放眼望去,这种现象可谓是比比皆是。家长用心良苦,可结果事与愿违。得其原因,还是不懂感觉感统观念惹的祸,不顺应生命成长规律、满足生命成长需求结的果。基本上,孩子的所有行为状态表现大多可以通过感觉统合观念得以诠释,结合成长环境的氛围营造,以真正实现帮助孩子建立未来能力。
鼓励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安慰和督促。感觉统合能力才是一切能力的基础,只有通过多元、丰富的感觉刺激,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以对错标准来衡量,而是积累丰富的感觉经验让其筛选、比对、组织、整合更高效,让大脑决策更利落清晰。适当的鼓励话语建立在能力基础之上,助其表现,超乎想象。生命成长需要鼓励及肯定,一定是要感觉统合能力发展到所能接受和认可的层面上时,让鼓励发挥其真实成效。莫让过度的鼓励,成为孩子成长的干扰因素。
好的赞美和鼓励要用到适当的时机。用一句我国的古语作为结束语吧,叫做:适可而止,恰到好处,才是最好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98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