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部发布的政策文件可以知道,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流程从3月底开始至7月结束。
那么强基报名有哪些事项需要注意?2020年作为强基的开局之年,会有哪些趋势值得关注?本文将为大家做详细解答。
2020强基计划重要事项解读
报名前
在此阶段,家长和考生常见疑问:考生是否具有报名资格?
首先,报考2020年高校强基计划的考生必须是2020届高考考生,包括应届生和复读生。高一、高二的考生可以提前关注相关政策,待高三再进行报考。
其次,强基计划招生对象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综合成绩突出,一种是符合破格条件,满足相关条件的考生均可报考,具体以简章政策为准。
报名时
家长和考生常见疑问包括:在哪里报名?考生可以报名几所高校?家长和考生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有哪些专业可以选择?
2020年高校强基计划在政策基础上实行一校一策,因此,高校简章的要求会略有不同,以上家长疑惑的问题在高校发布的简章中都会提及。
对于家长的疑问基于往年报考经验进行说明,实际情况以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为准。
1、报名地址预测:阳光高考平台
教育部为规范报名程序,预计将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统一报名。部分家长提到考生已经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了高考报名,这种情况下,考生不必再注册。按往年报名情况来看,平台上线强基计划报名入口后,考生可选择“特殊类型招生”-“强基计划”对应的报名入口进入即可。
2、报名高校数量
高校规定的报名数量往年仅在报名系统中显示,往年大多数高校自主招生限报3所。因此,考生需等待强基计划报名系统开通后才能知道具体报考数量,在此之前,家长和考生可选定3-5所高校,待高校公布招生计划和招生专业后做取舍。
3、准备报名材料
受疫情影响,浙江三位一体报名推迟,有很大可能综合评价、强基计划、高校专项计划集中报名,届时报名工作量较大。现阶段考生仍在家学习,获奖证书、个人陈述、高中历年成绩、学考成绩等资料可以提前收集准备。
4、报名专业
高校强基计划将开放基础学科招生,包括但不限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专业,如山东大学老师透露该校申报了马克思主义专业。届时,文理科或对应选科考生可参照高校简章要求进行报考。
报名到校测
家长和考生常见疑问是:报名后需要做哪些准备?高校校测考什么?
此阶段的准备时间跨度大,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有不同的重点。
家长在报名强基计划的同时也可以关注高校的综合评价、农村专项等其他特殊招生类型。一般情况下,不同招生类型可同时报考,甚至部分高校的综合评价报名的时间较早,如南方科技大学2020年综合评价已经开放报名。
考生的核心任务还是备战高考,提高文化课成绩。学有余力的考生可拓展学习所报考学科的试题和答题技巧,提高学科素养;同时关注社会时事热点,拓展知识面;搜集高校往年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考试试题,以应对高校校测。
志愿填报
在此阶段,家长和考生关注:参加强基计划和裸分哪个优先录取?
强基计划的录取批次在提前批之前。因此,如果考生被高校强基计划录取,则无法参与后面提前批和普通批次的志愿填报。
另一方面来看,如果考生填报了强基计划志愿但未被录取,不影响后续提前批和本科批次的志愿填报。具体要求以2020年强基计划政策为准。
附:强基计划招生流程图
那么,今年作为强基计划的开局之年,将会有哪些趋势值得关注?来看各高校招办主任透露的关键信息↓↓↓
2020强基计划政策六大趋势解读
一、大类招生趋势
大类招生对于考生来说,最大的好处是避免缺乏了解而选定不适合的专业学习。考生进入大学大类招生专业后,通过对大一基础课的学习,跟老师、学长进行充分沟通可以对具体的专业方向更了解,选择自己喜欢或者适合的具体的专业方向。
另外,强基计划招生专业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在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领域招生,但采用大类招生通过强基入选的考生不会仅局限于几个基础学科专业,会有更多选择。
二、高考成绩作为主要选拔依据
强基计划录取是高校基于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择优确定录取名单,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 85%。高考成绩作为强基计划的主要选拔依据,体现了高校招生对于高中生的学科基础能力的重视。
三、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除高考成绩外,高校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也被列入考察范围。高校想了解学生的学科特长、知识储备、思维模式等是高考中体现不出来的,主要在校测中考察。预计校测试题和考察形式灵活,知识面广,难度高于高考。
四、招生对象注重家国情怀
教育部文件强调,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要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举例但不限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
此类专业与国家重点发展行业、基础产业所需人才息息相关,因此要求强基计划考生要具备家国情怀的价值观。
五、严格招生程序,保障人才选拔的公平性
强基计划着力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并提出了强基计划招生“十严禁”,以保障人才选拔的公平。其中,高校强基计划招生条例需符合国家政策,由高校申请,相关部门批复才能确定施行。
六、高校单独培养方案,预计会在简章中说明
从目前公布的教育部文件来看,强基计划培养模式涉及小班制、导师制和本硕博培养模式,但强基计划遵循“一校一策”原则。具体的培养方案仍需要依据高校学科设置和师资来具体规划。
从各高校招生办老师透露的信息来看,各高校均在规划和申报的过程中,预计在3月底公布的各校强基计划简章会有明确说明,敬请期待。
附:各高校招办主任访谈原文
总体概览
四川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廖爱民
川大今年进行“强基计划”招生,强化大类招生,希望广大师生进行关注。
“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由有关高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
“强基计划”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中南大学——招办主任刘铁雄
“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考生一定要明白“强基计划”和原有自主招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选拔定位、招生专业、入围校考的依据、录取方式和培养模式等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强基计划”的高校考核安排在高考成绩发布后。
“强基计划”对人才选拔所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一是“强基计划”将进一步严格规范招生程序,建立更高水平的公平保障机制,有助于推进人才选拔的公平性。
二是有助于推进人才选拔的科学性;“强基计划”旨在探索建立多维度考核学生的评价模式,看高考成绩而不唯高考成绩,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教育评价的多元化和科学化。
三是有助于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强基计划”通过积极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科教协同育人,强化质量保障机制,建立在校生、毕业生跟踪调查机制和人才成长数据库,根据质量监测和反馈信息不断完善招生和人才培养方案。
山东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刘传勇
山东大学"强基计划"选拔人才根据教育部政策,强基计划开设基础学科。山大上报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中文、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是否会批下来还不能确定。
首先,强基计划选拔需要看高考分数,相比自主招生,强基计划对高考分数线要求更高,是根据高考成绩按照一定比例来确定初审。
其次,强基计划不仅仅是招生,更注重培养过程。是培养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领域的人,对家国情怀、个人牺牲精神要求很高。学校目前把强基计划本科、硕士、博士专业做了对比,打通专业培养。
新高考省市如何参考往年数据
兰州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孙龙宇
新高考有利于提高录取专业和学生兴趣爱好的匹配度,热门专业可能仍会紧俏,对相对“冷门”专业的招生可能会带来影响;其次,影响专业录取情况的偶然性因素增大,不同专业间的录取分值差异会增大;最后,今年是北京、天津等实施新高考招生录取的第一年,考生可大致参考届时发布的考生排位信息和往年相关高校录取分数排位情况。
考生可以通过兰州大学本科招生网查看往年分省分专业录取分数和人数等情况,可以查看到近15年的全部信息。
兰州大学2020年招生情况:
兰州大学在全国各省区均有招生计划,其中在江苏、山东、河北、河南、湖北、浙江、广东、四川、陕西、甘肃、辽宁、新疆、福建、安徽、湖南、江西、山西等省份招生名额较多,而相对于考生人数来讲,其他省份的录取比例也是很高的。
兰州大学作为一所具有110余年历史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和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是国家最早的14所重点综合性大学之一。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覆盖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12个学科门类,学生在校期间有充足的转专业、辅修、双学位、跨学科攻读研究生的机会。
学生调整专业机会多、选择机会多、知识结构更系统、学缘经历丰富从来都是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的优势所在。尤其是,兰州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历来独树一帜、多有建树,校内转专业管理非常灵活,学生在入学后会有多次转专业机会和充分的跨专业学习机会,考生不必过于计较投放的专业计划和选考科目对报考专业的限制。
四川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廖爱民
“3+3”新高考模式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对考生选考和目标高校的影响,也有对高校招生录取的影响。如何选择“3+3”的科目,不但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兴趣、能力,更要和未来专业报考挂钩。某些专业对选择“+3”的科目是有严格要求的。
实行新高考改革后,专业重要性凸显,不同专业的录取分数可能会有差距,考生可以大致参照浙江、上海实施的经验,志愿填报时,关注高校专业录取分数对应的位次,对照各省公布的一分一段表,指导自己填报志愿。
四川大学2020年招生重点:
四川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文理工医学科的优势专业均衡,所以招收的生源质量较好。尤其学校华西医学中心的口腔医学、临床医学和其他非医科专业都深受考生欢迎。四川大学每年招生计划9200人,涵盖几乎所有招生类型,能充分满足广大考生的报考意愿。
2020年学校的招生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进行“强基计划”招生,希望广大考生特别关注;
二是将进一步优化专业的招生结构,减少招生专业数量,强化大类招生,优势专业增加招生计划,根据国家政策探索改革双学位招生;
三是进一步加大新高考的招生宣传力度,尤其是政策宣讲。
特殊时期如何把握招考政策
中南大学——招办主任刘铁雄
关注权威部门、权威媒体、权威专家关于高考政策的发布、报道、解读等,充分理解和把握高考政策的核心内容和要求,做到了然于胸。
关注高校招生官网和招生宣传、咨询等信息化平台。高校会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及时制定和发布相应的招生政策,必要时可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与高校取得联系,获取相关资讯。
与所在中学保持紧密联系。中学与考生及家长的关系最为紧密,有需要时,可求助于中学。
兰州大学——招生办公室副主任孙龙宇
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各地教育考试院官网查看了解相关招考政策,同时通过教育部指定的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查看各高校招生章程及网上咨询信息。
对不理解的条款通过各高校官网公布的招生咨询电话或邮箱进行精准咨询。
四川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廖爱民
考生和家长可积极运用网上咨询和电话咨询,这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方式。要想咨询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提前做好高考咨询的准备工作。
首先,在选择咨询前要先了解自己,合理进行自我定位,大致了解自己的排位。还要了解自己的专业兴趣、性格特征等其他因素,这样更有助于有的放矢咨询高校,精准填报志愿。
其次是了解高校。我们咨询目的就是填报适合自己的高校。那么咨询前了解这些高校基本情况显得非常必要。考生的高考分数决定了考生目标高校的选择范围。考生要广泛搜集目标高校最近三年录取分数线,结合自我定位,选择可能报考的学校。考生可以大致把这些目标高校排序,分出优先级高校、次先级高校等层次,有针对性地咨询,这样可避免盲目从众,白白耗费精力和体力。
得益于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高校初步开发了在线互动网络咨询系统程序,方便考生咨询高考相关问题。网络咨询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考生及其家长24小时都可以咨询。
另外还要积极寻求电话咨询。电话咨询虽是一种比较传统的高考咨询方式,但由于提供服务的主体要么是高校长期从事招生工作的老师,要么是经过招生业务培训,长期从事电话咨询的学生助理,所以也是一种比较实用有效的咨询方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87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