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个朋友突然找两分钟金融问有关理财方面的问题,由于她算是个金融小白,因此费了很大的劲才让她明白,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下。
事情是这样,这个朋友的家人有几万块钱,放她那里理财,然后她在互联网平台上选了一款预期年化收益率超过5%的产品!结果呢,一开始每个月都能有几百块钱的收益,但最近一两个月突然每天几十块地亏,就来问“净值型”是咋回事。
于是两分钟金融就直接告诉她,她买的肯定的中高风险的理财,预期年化收益率只是参考,而且可能亏损本金!然后看了产品条款,果然产品部分资产有投向股市,而这段时间股市一直跌,因此产品净值就下跌,自然就产生亏损。
然后又给她解释了预期年化收益率、万份收益等名词,总算让她明白:这股市下跌,可不全是股民的事!最重要的是让她看清楚:中高风险的投资,未必就适合所有的人。
那么问题又来了,低风险的理财有哪些呢?两分钟金融直接告诉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年化收益在4%以下的,比如余额宝等货币基金;一类是年化收益率在4%以上的,比如银行存款。
余额宝就不多说 ,3月19日万份收益已经只剩0.5656元,7日年化收益也才2.18%,那么在很多人印象中年利率很低的银行存款,年利率又怎么有4%呢?或者干脆说,银行存款到底要怎么样存才划算。
首先,银行之所以给人低利率的印象,主要是因为存款基准利率的限制,比如1年期定存基准利率才1.5%,就算上浮40%也才2.1%左右,还不如万份收益越走越低的余额宝!当然,这里的银行存款,主要指传统银行,包括国有大行以及股份制银行。
其次,年利率超过4%的银行,主要是互联网存款。一方面之所以年利率能超过4%,因为都是从5年期定存(5年期的没有基准利率限制)“创新”而来的;另一方面只有在互联网平台销售,揽储成本相对线下来说要低不少。
第三,明白了上述两点,自然就明白银行互联网存款最划算,包括支付宝、京东金融等互联网平台上都有,但是有一些细节一定要注意。比如产品期限,这些存款本质都是5年期定存,提前支取都是按活期利率算,尤其一些表面年利率很高甚至达5%的,基本是存满5年才能拿到,显然很多人做不到;
还有就是如果提前支取,已预付的利息要不要收回。事实上,这些5年期定期存款,“创新”点主要是两个,一是把5年期的“拆”成不同期限的,比如180天,360天;二是提前预付利息,比如按月付息,按年派息之类,但有个重要区别是,有些银行提前支取,已预付的利息要从本金扣走,有些则不要。
最后,以10万元为例,来看下主要期限的互联网存款能拿到的最高利息:如果只存1年(含),目前最高年利率是4.8%,也就是每年最多拿4800元利息;如果存1年以上的话,最高年利率是5%,但是基本要存满5年才能拿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85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