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已经玩儿两个小时游戏了,作业做了吗?”
“作业周一再交,我明天做也不迟。”
“快点起床了,吃早餐,去学校。”
“再睡一会儿,应该不会迟到!”
是否觉得这场景简直太熟悉,这样的例子,随手拈来,孩子不自律,千万不要觉得没什么,就好像我们自己平时也会拖延做事,可问问自己,对自己的拖延一点都不讨厌吗?拖延这个问题有没有带来过不好的事情?
哎!简直太有了,回想当初刚离校实习那会儿,进入学校授课,每个实习的同学都分配了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期中的时候全校举行了一场实习生讲课比赛,这个比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比赛从我们进校就知道的,尽管如此,一贯拖延的我,觉得那么多时间去准备,不急,现实就是整个上半期我都忘记了这个事,临近比赛的前三天才开始找主题......结果也就不说了,比赛结束后,我得到了一次很深刻的谈话,惭愧和太多无法言说的情绪,失去的机会也是无法估量的。
自律这个习惯,如果是小时候就养成,这将是一个最宝贵的财富,放眼望去,那些在各个领域都杰出的优秀者,哪个不是自律的,在该做什么就做什么上,不会给自己讲条件。虽然并不是自律的人一定会很优秀,但不自律的人,做事总要人逼,确实很难做成什么事。有的人偶尔心血来潮自己想要点事,结果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分钟热度,最后能办成什么事?很多时候我们写文章,最喜欢用“坚持”这个词语,而坚持的属性就包含自律。
自律很重要,我们常觉得自律很难,而时间匆匆,其实真正自律后我们会发现,自律带来的恰是自由和舒畅,不需为没做的事而担忧,在玩儿的时候更加放心,减少焦虑情绪。刚开始建立自律比较难,因为它是种习惯,需要慢慢养成,以下几种方法分享给你,让孩子现在就开始一点点改变。
第一点,帮助孩子认识和管理时间。拟一个计划表,把孩子一天要完成的任务做成一个清单表,并且给每个任务加上一个完成的期限。当孩子按时完成一个任务时,打个勾;反之打叉,并对孩子进行适当惩罚,惩罚需要适当的方法,不要让孩子觉得你就是为了惩罚他,不要以影响亲子关系为代价,我们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孩子有时间概念,让孩子为自己的“违约”得到相应的惩罚,教孩子懂得守时的重要性。
其实有很多做事无规划、拖拖沓沓的孩子,通常对时间没什么概念,不清楚自己该干什么,对于该做什么事,做事先后顺序分不清,最后不清楚时间怎么就没了,不清楚不能完成任务会有什么后果……但有了时间计划表之后,这种情况就能慢慢改变。慢慢引导孩子养成有效并且高效地管理利用时间的好习惯,养成自律。
第二点,帮助孩子树立守规则的意识。孩子小的时候,常常控制不住自己,比如玩手机、赖床等,这时就需要父母“他律”来帮助。比如孩子想要玩手机,那么就和孩子商量好,规定时间,每次最多只能玩30分钟,时间到了,就不能再玩了,如果孩子还闹着要再玩一会,父母也别轻易放弃执行。
制定规则之后,父母坚持按照规则来做,一段时间后,孩子就会习惯,遵守规则,也会觉得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自觉习惯。这里不建议父母每次临时制定规则并强行要求立马做到,因为常常无事先告知的突然严厉和准则,这会让孩子渐渐有逆反心理,而通过事先建立规则,他明白自己遵守的是这套准则,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习惯,之后就算没有别人的提醒,也能主动去做事,这就是自律的不竭动力。
第三点,孩子的自律,根源在于父母。现在,很多父母会要求孩子自律,但是自己却是双标,比如说,自己经常上班迟到,却要求孩子准时起床……不懂自律,毫无生活秩序感的父母,也难以把孩子调教成高度自律的优秀模样。要记得:自律的父母,孩子也不会太差。在这条路上,彼此守望,一起成长,越来越优秀。
如果你有关于孩子成长的烦恼,可以告诉我,留言关注都可以哟!愿为你解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71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