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是人体血液的"供应器",它虽然只有一个拳头的大小,却源源不断的输送血液。
但是心脏也很脆弱,一旦心血管堵塞,血液不能及时回归心脏,则会诱发心梗上身。
三类人是心梗的高危人群,希望你不在其中
第1类:经常发脾气的人
莫生气莫生气,气出病来无人替。
长期生气,血压也会随着情绪起伏,血管壁沾黏斑块慢慢剥落,一旦堵塞在心血管,心梗的发作几率会大大增加。
而长期处于不良情绪中,心脏紧绷,受刺激较大,会加速心脏衰老,损害心脏健康。
第2类:长期熬夜的人
熬夜,熬走的不仅是时间,还有健康。
熬夜时,身体会分泌大量的肾上腺素、激素,导致心血管紧绷,血管壁内皮组织受损,加速脂质沉淀,逐渐形成血栓堵塞血管。
熬夜还会降低身体免疫力,增加心脏病变的几率。
第3类:饮食油腻的人
饮食不合理,会加速血管堵塞。
大街上随处可见的炸鸡、汉堡、外卖,还有各种浓油赤酱的美食,都在刺激着人们的味蕾。
这些食物长期摄入,会导致血管内甘油三酯、坏胆固醇等含量增加,促使动脉斑块合成,堵塞血管。
而油炸食品还会滋生反式脂肪酸,刺激血管壁损伤,影响血液流通,诱发心梗。
心脏好不好,看脸就知道,医生提醒:脸上出现4种表现,警惕心梗
表现1:牙痛异常
多数人都不知道牙痛还可能是心脏病变了。
心血管堵塞后,心脏病变会发出发射状疼痛,辐射到口腔引发牙痛,称为心源性牙痛。
具体表现为:牙痛剧烈,但是分不清具体部位,服用止疼药不能缓解。
表现2:舌苔发白
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心脏的健康会在舌头上反应出来。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舌头灵活且柔软,呈现出淡淡的粉红色,如果舌头上出现了淤血或瘀斑、又或者是舌头出现异常的白色,且伴随胸闷气短等表现,这往往是贫血性心脏病的表现。
表现3:面部发紫
我们皮肤和黏膜的颜色是随着血流的颜色而变化的。
而当出现了心梗或其他心脏疾病后,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皮肤和面部血液供应不足,血液在局部停留时间过长、氧气被大量消耗,从而引发局部紫绀症状。
比如嘴唇、口腔黏膜、鼻尖、耳垂等部位尤为明显。
表现4:耳朵褶皱
生活中,大部分45岁以上的人,耳垂部位会有一道横纹,医学上称之为"冠心沟"。
其主要是因为年龄增加,心脏动力下降,心气不足,导致气血瘀滞,预防动脉硬化的发生。
耳垂是人体的最末端,也是最敏感的部位,就会出现褶皱。
预防心梗,多做3件事,保护心脏健康
第1件:多养护血管
韵游菊含有的三萜及甾醇类化合物,可以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长期补充,可增加血管通透性,加速血栓溶解,改善心肌、脑部缺血现状。
第2件:多控制血压
长期血压高,对于血管来说伤害巨大,血管弹性减弱,血液流通不畅,会直接影响心肌供血。
日常控血压,要注意2点:
1、少吃盐
盐分摄入过多,会导致血液中钠离子滞留,血管平滑肌细胞肿胀,血压飙升,刺激血栓剥落,堵塞血管。
成人每天的盐分摄入量最好控制在6g以内,高血压患者最好控制在3g以内。
2、按时服药
降血压是个长期的抗争过程,基本上需要终身服药。
很多患者服药后血压下降,就误以为是病情痊愈擅自停药,这不仅会造成血压波动起伏,还会加重对血管的伤害。
建议,最好谨遵医嘱。
第3件:多改变恶习
吸烟:会让体内的一氧化碳浓度增高,容易引起动脉内皮细胞肌球蛋白收缩,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从而使脂蛋白易沉积于血管壁形成动脉硬化,减少心肌供血。
酗酒:酒精在体内可转变为乙酸,而乙酸使得游离脂肪酸氧化减慢,脂肪酸在肝内合成甘油三酯,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分泌,不利于血管健康。
为防止发生室颤,心梗发作后应该按照"静、卧、呼救、吸氧、服药"8个字来做。
静:发病后患者应该冷静,尽量避免紧张和焦虑;
卧:然后就地采用卧位或半卧位休息;
呼救:同时立即呼叫有除颤设备的专业急救人员(拨打"120"急救电话);
吸氧:有条件者可以吸氧;
服药:同时服用相关药物,常用的有效药物是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70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