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已经为在新冠状病毒危机期间苦苦挣扎的美国人(及其公司)提供了数万亿美元的救助资金,在美联储数天内接连大幅降息并推出7000亿美元的QE仍未能快速抑制市场恐慌性暴跌后,美国政府甚至打算推出一项2008年金融危机时都未曾采用的激进大招——直升机撒钱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与BWC中文网财经团队有联系的经济学家对我们解释称,直升机撒钱模式和美联储本周开启的7000亿量化宽松的放水模式存在根本区别,同样是印钞,但直升机撒掉的钱再也要不回来了,换句话说,这些钱会永久性地成为了美国财政部的负债,而量化宽松买入的美国国债等金融资产是可以在经济变好,金融市场过热的时候卖出从而达到收回流动性的目的。
据美国CNBC网站3月18日报道称,这项计划可能涉及多达1.2万亿美元的支出,包括可能在两周内向美国人发放1,000美元补助,知情人士透露,如果美国在四周后仍处于国家紧急状态,并再寄出总额5000亿美元的支票,据悉美国政府尚未确定派现金额,但总统希望能超过每人1000美元。彭博社报道,美国财长努钦警告参议院共和党成员,如果不采取这项行动,美国失业率可能飙升至惊人的20%——3300万个工作岗位流失,接近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失业率。
但是飓风即将来临,纽约市的服务业圣地正在引领潮流,正如《每日新闻》在3月17日所报道的那样,因为美国失去工作的激增,导致纽约失业网站在3月16日不堪重负,因为新冠状病毒大流行使全州成千上万人失业,紧接着,一个拥有数十亿美元资产的宏观对冲基金的首席经济学家告诉我们,他们现在正在模拟未来两到三个月内估计会有约一千万美国人失业时对金融市场会造成多大的冲击的准备。
目前,数百万美国人呆在自己家中,不再出去上班或上学,一些城市也关闭学校、酒吧、餐馆和剧院,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纽约称,可能要求美国居民留在家中,实际上,由于新冠状病毒的爆发消除了美国人的旅行欲望,所有需要或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的活动似乎都在彻底崩溃之中。
比如,NBA,NHL和MLB暂停了赛季。奥斯汀的西南偏南取消了今年的音乐节,并 解雇 了三分之一的员工,旧金山的酒店空房率在70 %到80%之间 ,百老汇也在上周四晚上变黑,现在,大学校园里已空荡荡,像亚马逊,苹果这样的大型公司要求员工在可预见的将来在家工作。
对此,纽约牛津经济研究所表示,美国经济增长接近高峰,势头将在今年迅速冷却下来,事实上,美联储主席本周在国会定期作证时再次确认新冠状病毒会对美国产生重大的经济影响这一事实,即将展开的逻辑很简单。
目前,在美国,大多数美国人和美国中产家庭却正在陷入欠债上瘾后信用债务囹圄中,根据Bankrate机构三周前针对全国样本为3000人的最新调查发现,超过六成的美国人表示他们的经济状况并没有比两年前好多少,而接近20%的调查者表示现在的情况已变得更糟。另有,超过78%的美国人年收入低于3万美元,20%的人表示他们的财务前景恶化,我们注意到,参与调查者中低收入者、女性和退休年龄的人占了大多数。
该机构在3月12日的另一项最新调查也显示,由于费用原因,近三分之一的美国家庭(32%)决定不寻求医疗服务,调查发现,为了支付这些费用,他们承担了更多的债务,很明显,当前,美国的举债力度比一年前要更高更快,目前则是天文数字一样的债务赤字23.4万亿美元,且还在不断增长中。
对此,Bankrate的经济学家进一步解释称,我们日常看到广泛强劲的经济指标正在与个人生活经历之间存在脱节,据CareerBuilder就业网站最新研究显示,有78%的美国全职工作者承认自己把月工资花的一分钱都不剩,而超过8成的女性和7成的男性均透露每月都经历左手进右手出留不住钱的尴尬。
这也进一步解释了,美国人目前正在为病毒爆发或无力负担而忧心忡忡的原因了。对此,ZeroHedge跟进报道中称,美国一些城市中暗藏着一颗债务金融弹,近几周以来,美国已经有城市因债务、税收及病毒风险的原因而再次开始发生了大规模的富人撤离事件,正在真实地上演美国版”出埃及记“,比如,近段时间以来,超过5010名富人突然逃离了美国伊利诺伊州,也些撤离城市前往农村,我们注意到,这也是目前美国所有城市中最大规模的富人外流事件。
这就不难理解,多家外媒和分析师一致认为,一旦新冠状病毒在美国蔓延传播成为不可避免,且资金大手笔撤出美国市场时,那么,引爆美国金融市场危机的原子弹或正式出现,事实上,近二周以来美股及油价的数次暴跌已经在反映这个趋势。
亿万富翁乔治·索罗斯也在二周前参加达沃斯晚宴上警告说,由于美国总统努力提高风险金融资产的努力,美国市场可能会走进灾难,专家分析,由于美国许多人一直低估新冠状病毒的风险,甚至存在造假的嫌疑,因此或使至少5万亿美元资金将从美元资本市场中撤离出来,转向收益更高的市场。(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69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