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好一个美籍华人女,祖国建设你不在,千里送毒你最行

好一个美籍华人女,祖国建设你不在,千里送毒你最行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发文称,中国已经迈过至暗时刻,但是欧洲突然成为疫情的中心,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疫情在今年夏天结束已经基本不可能。

确实,国外的措施并没有国内那么严谨,群众的个人防护也没有国内那么自觉,有不少在外的留学生都想要回国,这导致了不少地区相继出现了境外输入型的病例。

比如,一位长期居住在美国的女子,为了能够回国治病,多次撒谎,罔顾他人性命。

首先,她对乘务员说谎。

飞机起飞后,她和乘务员说自己感到憋气、乏力,还强调自己没有同行者,登机之前也没有服用过任何的药品,只是在一周前有短暂的发烧。

于是,乘务员将她隔离了。

但是,在航班落地前两个小时,她又找到乘务员,说自己在美国任职的公司有人感染,自己在美国已经发烧,并在登机前吃了退烧药,她的丈夫和孩子也在同一辆飞机上。

这可吓坏了乘务员,下飞机后,黎女士就被确诊为新冠肺炎,她的丈夫和儿子也被确诊为疑似病例,同机的59名密切接触者也都被隔离。

其次,她还对媒体撒谎,对国人撒谎。

这位黎女士说自己2月26日至27日,在美国参加公司会议,后来一位同事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3月3日,医生给她开了奥司他韦治疗。

3月5日,3月11日被当地的医院评估其症状后并没有收治入院,并称在美国3次审核核酸检测都被拒绝了。

但事实是什么呢?

据当地媒体报道,黎女士所在的公司确实曾在2月26日举办了一场大型的会议,并在会议结束后的短短几天时间里,出现了多名新冠肺炎确证病例。

在3月6日的时候,当地多家医院设置了临时检测站,以应对由于该公司的聚集性病例而猛增的测试需求。

该公司当时也已经告诉员工,让他们待在家里自我隔离,并等待官方联系他们进行检测。

3月14日,与该公司有关的确诊病例达到了104人。

这104人中,是否包括黎女士?

黎女士是不是在登机前就已经被确诊了?

这个我们无法得知。

但能够确定的是,黎女士在回国之前肯定已经知道公司发生了聚集性的疫情,而且已经被通知在家隔离,即便是没有被检测,也马上会有官方联系他们进行检测,而不是“被拒绝检测”!

最后,这位黎女士还可能存在故意感染他人的想法。

有熟悉美国航班交通的人表示,距离黎女士所在的马萨诸塞州不远的纽约,就有飞往北京的直航,但她选择了先从美国东海岸来到西海岸,再从洛杉矶飞回国内。



甚至还有同行的乘客表示,这位黎女士面对乘务员的询问还理直气壮的说:“我就不带口罩”,并且坦诚“在美国看不起病,才回国看病”

像黎女士这样的人,就是不折不扣的“绝对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什么是“绝对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这个词,是北大教授钱理群提出来的。

他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的确,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会把自己的利益当作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

一个绝对的精致利己主义,往往是唯利是图的,他们不会顾及自己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多大的伤害和损失。

在他们眼里,钻空子做明显错误的事情从来都不是什么错误,而是一种“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正确。

1

伪装下的绝对精致利己主义者

钱教授在提出“绝对的精致利己主义”这个概念时,讲述过这样一个案例。

在他的课堂上经常会看到一个学生坐在第一排。

上课的时候,这个学生总是能够及时的做出反应和配合;下课的时候,会迫不及待的跑到钱教授面前把课程的内容好在哪里,说的头头是道。

慢慢地,钱教授对这位学生的好感与日俱增。

有一天,这个学生对钱教授说:“我想要出国留学,请您给我写一封推荐信”。

钱教授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但是,在这个学生拿到推荐信之后,就再也没有找过钱教授了。

毫无疑问,这个学生就是绝对精致利己主义者。

之前这个学生对钱教授这门课感兴趣的行为,实际上只是在作秀,在表演。

她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到那封推荐信。

拿到推荐信之后,什么钱教授、李教授都在与她毫无瓜葛。

她的一切行为全然是从个人利益出发,经过了精心的设计,而教授只是一个助她达成目的的工具。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绝对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行为是短期性、目的性、表演性、欺骗性。

他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老师或者领导对他们的信任和青睐,认为他们具有优良的品质。

但是,实际上他们并没有这种优良的品质,只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场合对着特殊的人物,表现出特定的行为。

从根本上说,绝对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的行为是欺骗性的,他们不喜欢遵守游戏规则,而是把更多的心思用来研究怎么钻空子。

而更可怕的是,他们往往有很高的智商,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会钻法律和各种规则的漏洞。

他们在熟知各类社会规则规范后,懂得利用各种各样的漏洞来快速的达成自己自私自利的目的。

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从美国回来的黎女士,钱教授口中的学生,无一例外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

2

环境创造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很明显,是社会环境造就了人

现在的我们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低头干活上,却鲜少抬起头来仰望星空。

于是,大家也逐渐遗忘了理想与崇高,而把目光更多的放在了眼前的利益。

马克思曾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现在很多家长依旧向孩子灌输着“唯分数论”,却忽视了成长的其他精彩。

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很有可能会一步步地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现在的公司也受利己主义思想的熏陶,

员工为了一己私利上演各种“办公室宫斗剧”;

公司为了营业额不断压榨员工。

从家庭到学校到职场,社会中充斥着自私的味道,好像每个部分都被精致的利己主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虽然,生活是很现实,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自私一点。

但这不代表我们要当一个,在任何时刻都要老道世俗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3

真正的精英一定是利他的

俞敏洪说过:“我觉得一个自私,只关注自己利益的人,不管你多么成功都不能称之为精英,真正的精英的定义是既不放松自己的成长和努力,又同时能够帮助这个社会进步的人。”

我认为一个真正的精英一定是利他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把自己无私的奉献出去。

你仔细品味一下这句话,如果想不明白,我给你举个例子。

我之前的两个同事,因为不想过朝九晚六的日子,所以从原来的公司辞职出来创业做企业顾问。

第一个同事,他嘴巴很会说,从原来的公司离职之后,1年之内就迅速赚到了巨额的财富,而被他割韭菜的人却倾家荡产。

第二个同事,他从原来的公司出来,沉淀了5年之后才有了名气、赚到了钱,被他服务过的公司,公司内部的管理和业绩都提高了一个档次。

同样是赚到钱,前者只用1年,后者却用了5年。

但是,前者却臭名昭著,被人称为“骗子”,后者却倍受尊重,被人称为“企业家”。

所以,试想一下,如果割韭菜的人越来越多,韭菜被割多了也学聪明了,最终的结果就是韭菜越来越难割,谁都赚不到钱,那还怎么利己呢?

很多时候,在我们达到自己目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一定避免不了与人打交道。

你是通过利用、哄骗,坑害对方这种一锤子买卖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还是通过为对方提供价值,换取对方的信任和帮助,建立长期互惠关系以达到自己目的?

我想,绝对的精致利己主义会选择前者,而真正的精英却会选择后者。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有关。

我们身处于无数人组成的社会,如果一味的靠着自己的小手段,把他人当做垫脚石去获取资源,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那么,不管多么优秀,他们永远都没办法成为真正的精英。

甚至还可能被人揭穿虚伪的真面目,从“云端”跌落泥潭。

人生从来都是一场自我的马拉松,眼中只有利益和一时成功的人,永远也到达不了终点。

最后,分享给大家一段北大院长饶毅在学生毕业典礼上话:

“请原谅,我不敢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成功、都幸福;因为历史不幸地记载着:有人的成功代价是丧失良知;有人的幸福代价是损害他人。”

“我祝愿你们:退休之日,你觉得职业中的自己值得尊重;迟暮之年,你感到生活中的自己值得尊重。”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一个真的用力活过的人,而不是一个只为利益而活的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6395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