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16日讯(记者 彭瑶)国务院新闻办今日举办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1-2月份,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但综合看,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当前,疫情蔓延扩散势头已经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势逐步向好。我国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
毛盛勇说,1-2月份国民经济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19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主要工业品的产品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今年1-2月份,尽管疫情冲击比较严重,但主要的生产指标规模和体量仍非常可观。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仍然达到11.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5.2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3万亿元。
疫情防控期间,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生产没有中断,保持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一些行业还保持着比较好的增长,1-2月份,乙烯产量增长5.6%,粗钢和生铁产量均增长3.1%,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增长2.2%。从1-2月份规上工业数据来看,今年新增加的产品口罩产量同比增长2.9倍。口罩日均产量已经达到了1.16亿只。
疫情防控期间,14亿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消费品各方面总体还保持比较好的增长。肉禽蛋类零售额增长了37.8%,蔬菜类零售额增长了27.1%;冻肉、方便面产量增长达到两位数。包括互联网在内的通信领域、水电气等公用事业运转正常。
与互联网相关的行业增长不错,如果从市场销售来看,1-2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了21.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产品还是在逆势增长,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产量增长都在100%以上,单晶硅、多晶硅产量分别增长45%和35%左右。新兴动能加快成长的势头并没有改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56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