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向刘备学做人,跟曹操学做事

向刘备学做人,跟曹操学做事

三国故事圆了一部分读者的明君梦、智者梦、侠客梦,也向另一部分读者提供了大量的心机、算计、权术、谋略。你在三国里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权谋故事,更能学到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很多人说,刘玄德仁义,曹孟德奸诈,其实不然,自古以来大忠似奸,大伪似真,这两人都是一类人,只不过一人在明,一人在暗罢了。


学曹操做事


易中天曾评价曹操:“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鲁迅说曹操:“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要我说曹操,他是一个性格分裂的人,他重情却又寡义,他奸诈却又赤诚,他弑杀却又仁爱。历史上的曹操,性格复杂多变,让人永远都看不清,或许这就是他的人格魅力所在。


曹操盗墓


这几年盗墓题材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多,《鬼吹灯》更是把曹操当做盗墓的祖师爷,这都是有根可寻的。


梁孝王墓的主墓室《曹操别传》中记载着曹操一段盗墓的事迹:“(曹)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根据历史记载,东汉末年三国争霸初期,各国混战使得军队难以修养整治,战争也使得各国城池常常被洗劫一空.。于是“军饷”便成为了诸侯出征杀伐的先决条件。



而曹操当时军资装备不足,势力范围狭小,有时候,刚攻打下来的城池就被易主。为了解决自己的粮响问题,曹操就把目光锁定在了盗墓这个不光彩的行当上,“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也就应运而生了。


盗墓这个行为肯定是不好的,但这也充分说明了一件事情,曹操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只要目的正确,走什么样的路,曹操不在乎。


曹操借头

建安二年,曹操南下攻打袁术,却久攻不下。如果继续攻打,粮草不足,军心必乱;如果此时退兵,将会面临敌人的反扑,损失惨重。


可以说是曹操生死存亡的时刻了,这个时候倒霉的粮官王垕来了。


王垕向曹操抱怨,“兵多粮少,怎么办?”


曹操吩咐他,“大碗换小碗,粥再搞稀一点,先救一时之急。”


王垕又问了,“如果战士们抱怨,怎么办?”


曹操笑而不语。


果不其然,战士们看着清汤寡水的稀饭,怒了。军营里每天都在传:“曹老板把粮食都贪污了,欺骗大家。”


完了完了,军心不稳还怎么打仗?眼珠子一转,他把王垕叫来,想找他借一样东西。


什么东西呢?项上人头。并说了一句名言:“不杀汝,军心变矣。”


王垕用他的人头换来几个好处。维护了曹操的形象。军中的风气不好、克扣粮食、贪污腐败,都是这个仓库管理员搞的,现在曹老板把他杀了,说明曹老板是英明的嘛。


曹老板也是受害者,他也是背着可恶的王垕欺骗了,杀鸡儆猴,树立了榜样。王垕的人头挂在高高的杆上,旁边还有张纸:“盗窃官粮,谨按军法。”看看,这就是盗窃公共财产的下场,以后谁还想试试,尽管来。


如果有谁对以前私藏粮食有所愧疚,那就悄悄还回来嘛,既往不咎,以后大家继续战斗。


曹操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所有人都得到救赎,除了王垕。而曹军的军心得以保持,继续攻打袁术,最终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学刘备做人


三国时期的创业者们,可以说只有刘备是唯一一个从贩履为生,白手起家的。虽然到处宣扬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后,但刘备出生前两百多年,他家祖上的爵位就被汉武帝剥夺了。


刘备厉害,就是因为他完全凭借个人努力,从社会底层奋斗到了一代枭雄。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刘备的创业故事,可说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这份不屈不挠的意志放到整个中国史上也找不到几个人。


他没有自己的地盘,先后依附公孙瓒、依附陶谦、依吕布、依曹操、依袁绍、依刘表……


创业路上多次破产清算,妻儿老小三番五次被劫,47岁还在寄人篱下。每一次都输得底朝天,每一次都输得干脆利落,这就是刘备颠沛流离的前半生的最直白写照。


古话说,五十而知天命。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连续几次创业失败,自己又年近半百,我想都会认命,认为自己没有称王称霸的命吧。


但刘备就是不认命,5次连续创业,一次又一次重头再来,终能困龙入海,带领蜀汉公司成功上市。



刘备身上最耀眼的地方就是他拥有无比坚定的信念,他好像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并形成一种强大的信念,让其始终不会放弃自己的理想。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一个想法,坚持一阵子没问题,但时间一长,吃了几次苦,遭了几次失败,听别人说了几句闲话,可能就难以为继,即使仍然坚持,也很难像刚开始时满怀激情地去做。


刘备说,这点我做到了。


不管处在什么位置,遭遇多少失败,刘备始终不改理想。


用人不疑,心胸宽广


兵败如山倒,自己抛妻弃子的跑路了,依旧相信赵云绝对不会离开他,在众将士的质疑下说出,“子龙不弃我走也!”


徐庶本是刘备手下的谋士,并且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然而,曹操知道徐庶的名气,虏获了徐庶的母亲要挟他加入曹魏阵营。刘备二话不说,好马相送,不让徐庶为难。


糜芳背叛刘备,投靠吴国,导致关羽兵败被杀,刘备恨不得生吞了糜芳,却没有因此牵连糜芳的哥哥糜竺,事情发生后,依旧重用糜竺。


临死之前,白帝城中,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刘备伐吴失败,部下黄权被魏军阻隔,无奈降魏。刘备却宽容其家人,并让其子为官。


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了刘备的胸襟。这胸襟,这气度,我要有这老板我给他干一辈子。


刘备与曹操相比,文,刘备比不过曹操;武,刘备也比不过曹操;谋,刘备还是比不过曹操。但是比胸襟,曹操还真比不上刘备。



有人说,“20岁看三国觉得曹操最厉害,40岁看三国觉得司马懿最厉害,60岁看三国觉得刘备最厉害。”


曹操处事心黑,刘备为人脸厚,脸厚心黑结合在一起便是厚黑学的真谛。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一生都在不断的进取,或许会有失败。可是失败并不能丝毫的动摇他们的意志,他只是一次次从失败中爬起来,再次的向前奔跑,直到生命的终点。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虽然是曹操的诗,但是同样适用于刘备。


我想,这就是英雄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48603.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