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今年中考和高考作文的考点在哪里?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今年中考和高考作文的考点在哪里?

2020年,中高考语文作文的出题范围,就在这里

3月9日,青海省的部分高中、中职学校陆续开学了。

在这条新闻的刺激下,很多人开始推算自己所在省份学校的开学时间,在家禁足两个月后,憋闷已久的家长和学生,很多人都在期盼尽快开学。

在这个超长的假期里,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耳闻目睹了中国大地上一幕幕同心协力,抗击疫情的泪目情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上下一心、如臂使指,让我们深深感佩于国家强盛、人民团结、社会稳定的美好!

一幕幕感天动地、共度时艰的画面,一场场守望相助、心手相连的镜头,不仅激励着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发有为,甚至是世界各国的人民,也从这场疫情中,看出了各自政府的真实状况,两相对比,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力量,毋庸置疑!

国人有情,但病毒无情。虽然青海开学了,但其他省份的学校,未必具备青海省的客观条件。

作为即将毕业的初三和高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超长的假期后,考试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将愈发明显。

自控力和自律意识强的学生,超长的假期,恰恰是他们学习成绩逆袭,并实现弯道超车的最佳机会窗口;而对那些平时就过度依赖老师管束的学生而言,这个假期,他们可以心安理得的进入“放羊模式”。

无论是学霸,还是学渣,假期即将结束,从开学后到中高考的这2个月里,做好应考准备才是最为重要的。

特别是对中高考语文作文犯怵的学生来说,2月27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这个《通知》不啻于为今年中高考的作文出题范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个《通知》共有6点,其中的第二点,尤为重要!


深入领会《通知》,多角度准备素材,从容应对中高考作文

在教育部发布的这个《通知》中,其中的第二点内容如下:

“统筹课程学习和战“疫”专题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引领,注重将战“疫”先进事迹教育和防疫知识、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与社会、自然的关系,尊重客观世界、科学理性行事,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

通过对上述通知内容的梳理,就可以发现,其核心是两点,既课程知识学习和“战“疫”专题教育。

课程知识的学习,对中、高考学生来说,就是初三、高三考试科目的学习,在这里不予展开。

而对战“疫”专题的教育,从两个方面做了要求,分别是“教育”的维度和教育的目的。

1)教育的维度:

教育的维度包括5个方面,分别是“防疫知识的教育”、“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而要做到对这五个方面的教育,就是要借助于对先进事迹的剖析,再引申出其余四个方面知识的普及。

2)教育的目的

在《通知》的第二条中,对教育的目的,是从三个层次来要求的,分别是:提高认知、学会尊重、理性行事。

提高认知:就是要通过对战“疫”事迹的剖析,引导学生提高两个认识,分别是人与社会的认知,人与自然的认知。

学会尊重:就是通过梳理战“疫”先进事迹,帮助学生认识客观的世界,求同存异,和谐包容,彼此尊重。

理性行事:在提高认知、学会尊重的基础上,要尊重科学,冷静、理性的行事。

综合来说,《通知》的第二条,最核心的思想就是①强化爱国主义教育;②注重课本外知识的普及;③引导学生,提高认知水平;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通知》第二点提炼


纲举目张,主次分明,掌握了这个套路,作文拿分并不难

一、2020年的中、高考作文,可能会怎样考?

通过上述分析,针对2020年的中、高考作文,我们大体可以圈定范围——就是围绕着这次的疫情来考。

首先,从作文的体裁上来说,议论文是最大的可能。因此,对2020届参加中高考的学生来说,充分熟悉议论文的三要素,并据此掌握素材,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平时有针对性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从出题的形式上来说,根据材料,阐述观点。会围绕着这次抗击疫情的某个事件,给出对应的材料,要求考生围绕着这个中心,针对本次全国战“疫”的场景,自拟题目,给出自己的观点。

最后,重大事件,视角多样,就是最好的考题。本次疫情影响广泛,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爆发的最为重大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国来说,影响深远。在中、高考的作文试题中,这样的事件就是绕不开的话题,无论对出题者,还是考生来说,给了所有人充分的表达机会和空间,是最好的考题。

、2020年的中、高考作文,考生怎么写?

由于事件重大,视角多样,因此,给出的材料有一定的收敛性,为此,考生就需要结合上述分析,有目的搜集素材,并做针对性的训练。

但无论怎么收敛,套路基本是一样的。

材料分析:给出的材料是围绕着战“疫”来描述的,因此,考生在阅读完材料后,就需要对阐述的视角进行收敛,而不是发散。通过对抗疫先进事迹的分析,把视角收敛在“公共安全”、“防疫知识”、“心理健康”或“生命认知”等维度,不能大而全,两三点即可。

分析论证:接下来,考生就需要针对上述确定的维度,借助各种论证方法,对自己选定的维度进行剖析。

观点及升华:通过分析论证,围绕着选定的维度,最后得出自己的观点,并对观点进行价值观层面的升华。

这样,一片中规中矩的材料分析作文就完成了,相信绝大部分考生的套路都是一样的。

但是,如果想在这种材料分析作文中拿到高分,考生的论证视角就要“不走寻常路”,独辟蹊径,而不是人云亦云,因此,在接下来的2个月时间里,多搜集一些材料,多角度的去训练,匹配自己的认知,最后提炼总结,形成自己的风格。

超长的假期不可怕,可怕的是态度上的松懈、行动上的放纵和计划上的缺失。

上述所有的分析,都是个人认知,仅供2020届中、高考生参考,

一切都是惟愿——所有的中考、高考学生,在100天后,取得理想的成绩,梦想成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62735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