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人工成本上升带来的质量风险

人工成本上升带来的质量风险

在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整个世界的发展观念和发展历程发生了重点变化,并由此改变了制造业领域的投资方向和采购计划。拉美、东欧和亚洲等不发达地区的大部分国家被认为是成本相对低廉地区,而北美、欧洲和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制造成本相对高昂。伴随近年来设备自动化水平推进、工资、货币政策以及其他因素的变化,制造业全球竞争模式已经发生悄无声息的变化。中国制造业尤其是光伏组件端,从2008年至2019年近12年间,生产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组件价格呈现不断下降趋势,特别是2018年5月31日后,“平价上网”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从2015年8月波士顿咨询集团发布的《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译)显示(见图1),以美国制造业生产成本指数100计算,中国的制造业生产成本指数已经到96,中国制造的成本仅仅比美国低4%,也就是说美国生产一个产品成本是10美元的话,中国生产该产品的成本是9.6美元,再加上两国之间的赋税、交通成本等差异,两者几乎相当。同时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瑞士、法国等国家制造业成本指数高居不下,印度、墨西哥、泰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成本指数已经与发达国家差异逐步缩小,成本差异化竞争优势不再。


图1 2014年全球前25名出口经济体的制造业成本指数

中国制造业成本指数上升,普遍认为是人员薪资上涨、汇率提高和资源成本增高(土地、水、电、气等)三方面造成。人员薪资和资源成本是发展中国家相对发达国家成本差异化竞争的本质所在,资源成本从2017年国家鼓励企业发展,促进资源成本降低,有效降低了企业在资源成本投资;但居高不下的人力薪资成本让企业竞争力、国家产品竞争力优势荡净。

一、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以光伏企业及盐城阜宁地区为例,从表1中可以看出光伏组件单线成本从2015年至2019年下降约44.97%,单线直接人力成本上升11.36%(这得益于自动化水平提升及光伏组件效率提升对人员需求量降低,单线产值提高的前提下,单线人力成本增长趋势较低),盐城市阜宁县属于江苏省工资区域第三档,从2015年最低薪资1270元/月,提升到2018年的1620元/月,提升比例27.56%(2019年暂未调整),单线直接人员成本费用占单线组件成本比从2015年的0.67%提高到2019年的1.35%,提升比例102.37%。这也是当前台资、欧美等制造型企业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南部非洲等人工成本更为低廉的地区的原因之一。

二、交易成本水涨船高

一件光伏组件的总成本包含组件制造成本和组件交易成本:组件制造成本是由主辅材料的采购成本,人力成本、水电气成本、固定折旧等加工成本等等;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包含传播信息、广告、与市场有关的运输以及谈判、协商、签约、合约执行的监督等活动所花费的成本费用。组件制造成本是能够直接明了看得见的成本,交易成本是变动且不明确的成本费用。中国制造的制造业成本指数与美国相近,按照人均GDP贡献而言,中国人均GDP贡献为6.5万元/年,美国人均GDP贡献为6.3万美元/年(2018年数据),按照美元兑换人民币1:7计算,美中人均GDP贡献差异为6.78倍,生产成本方面的优势降低了中国制造业成本中交易成本的劣势显现。交易成本的劣势因其不易掌握而未引起足够重视。举例说,一直以来,一个众所周知的现状是,众多中国大陆生产的商品,按照正常情况来讲,国内尤其是大陆地区的价格应该远远低于欧美等国家该产品的价格,因为产品生产地在中国,距离中国的销售地距离远远低于欧美等国家,国内市场环境熟悉度且远高于欧美等地区。然而,实际情况是,许多电子类、服装类、机械产品等,虽然是“Made in China”,但是在美国却卖得更便宜。为什么“中国制造”在美国更便宜呢?就是因为美国市场经济发达、法治完善,制度运行成本低,导致企业的交易费用低了一大块;而在国内,因为管制、浪费、效率低下、物流成本高、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各种原因,致使制度运行费用过高,这些交易费用最终都体现为各种附加在产品上的税和费,最终导致交易成本高,商品价格随之高涨。

三、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质量风险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去日本买只马桶盖》博文中提出“物美价廉的商品时代已经无法适应新兴市场的发展变更”,许多人也跟着说,中国产品价格低,就意味着质量一定不行,认为“高质量一定要高价格”。问题是:价格高就一定质量高吗?从上述中国制造业产品总成本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可以看出,整体产品成本的构成中并不是因为产品质量本身投入的增加,而是因为产品本身以外的客观因素成本变大,这种产品本身的价格高与质量好两者没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生产和交易成本的不断增加,在企业总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部分不良企业会以降低产品质量维持价格竞争优势,导致客户买到的产品无法保证使用质量。

四、如何破局

在低成本竞争中,损害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名誉和利润;对客户而言,低成本带来的产品质量风险无疑是巨大的,对客户造成的信任伤害是难以挽回的。因此,首先应树立质量优先的宣传策略,确保给予客户的产品,质量相对行业企业有显著优势;其次,加快企业市场化改革,促进企业发展市场化,同时进行政府、国企及当地企业进行产业联合,破除市场垄断,降低各种杂费;再次,加强企业创新力度,坚定初心不动摇,在科技和人才方面加大投入,确保产品优势。最后,综合考虑售价、利润和成本的相互关系,合理定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9158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