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是为了保持皮肤清洁,减少坏死死皮附着和细菌滋生,同时还能避免身体出现异味。特别是老年人,如果长时间不洗澡,身上会出现“老人味”,所以说,不管什么季节,多大年龄,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还是要坚持定期洗澡,以免身上的“老人味”太重,影响和别人的交流。
但是,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有的还会有身体不灵便,为了安全起见,洗澡的时候要注意以下10件事情:
1、温度过低不洗澡
外界气温过冷(0℃以下)的时候没有取暖设备不洗。人体的机能会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发生自我调节,特别是温度低的时候,浅表的血管会收缩、毛孔会闭合,这都有利于身体的保暖,也有利于保护身体不受寒邪的侵害,特别是老年人,由于免疫系统功能有所下降,如果在较低的温度下强行洗澡,容易感冒,或者引起其他不必要的疾病。因而,要在保证室内温度20℃以上,才能洗澡。
2、水温不稳不洗澡
如果家中太阳能或其他热水设备工作状态不良,造成水温不稳,忽冷忽热,难以维持在适合的温度的时候,老年人先不要洗澡,否则容易伤寒感冒。
3、不要去集体浴池洗澡
集体浴池人来人往,环境相对封闭,万一有的人有传染病,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相对密封的环境和密集的人群,导致室内空气污浊,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因此不建议老年人去集体浴池洗澡。
4、饭后不要立马洗澡
刚吃完饭的一段时间内,人体内的血液会有很大一部分流到消化系统内,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而洗澡的时候,由于热水的刺激,皮肤血管会扩张,如果这时再去洗澡的话,容易发生脑部供血不足而发生晕厥,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所以,老年人不要饭后立即洗澡。
5、淋浴水量、温度要适宜
老年人洗澡的时候,要保证水温适宜,不可过冷或过热,过冷容易感冒,过热会使血液流向皮肤,导致重要脏器供血不足,特别是脑部供血不足,会发生晕倒,容易受伤;水量也不可过大,防止摔倒或者呛水。
6、洗澡频率适度即可
老年人不需要天天洗,因为老人动得少,出汗少,哪怕是南方炎热的夏天,也要减少洗澡次数,可以重点擦洗。
7、做好防滑
老年人活动不方便,加上浴室内地板上都是水,容易打滑,所以老年人洗澡的时候一定穿上防滑的拖鞋,预防跌倒。生活中因为滑倒而导致骨质甚至脑出血的老年人并不少见。因而,老年人洗澡时候一定要保护好自己,避免给自己造成伤害和拖累儿女。
8、感觉身体不适的时候不宜洗澡
一些老年人会有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缺血等,如果出现胸闷、心慌、头晕等症状的时候,切不可执意洗澡,以免在洗澡的时候发生意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9、最好有他人在家
原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最好在有其他人在家的时候洗澡,以在洗澡诱发心脑血管事件的时候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和救治。最好在洗澡前备好急救药品和凉开水,出现异常情况能及时服药。
10、时间不可过长
老年人的洗澡的时间是不能过长的,以10-20分钟为宜,如果过长,则老年人的体力跟不上,对于老年人来讲,也是极大的伤害的。还有就是老年人洗的时间过长,身体的许多器官也无法承受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77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