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良好的睡眠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种奢侈品。对于睡眠的需要通常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有的人睡得少(4~6小时),有的人睡得多(8小时以上),睡多少合适的原则是自己次日白天感到舒适(偶尔感觉疲乏可短时打盹弥补),能正常工作和生活。总体上讲,现在的青少年睡眠偏少(应有8小时,最少不应少于7小时,否则对身心健康不利)。而达不到需要的睡眠时间,我们一般称之为失眠。
关于失眠症的治疗原则是综合干预:首先查明失眠的原因,并针对原发因素进行处理;其次是心理干预:包括认知干预(对失眠态度的调整)、生物反馈(各种放松技术)和行为干预(生活与作息规律,适应性锻炼)等;最后才是安眠药物的治疗。安眠药是什么呢?安眠药是指具有镇静、安眠的精神药物,主要用途是催眠和维持睡眠,但各个药物的作用还是有所差异的。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的,用于促进入睡;起效慢、作用时间较长的用于减少夜间惊醒次数和延长睡眠时间。由于许多精神、躯体疾病伴发失眠,而失眠又会导致不良情绪、精力疲惫,影响工作生活,甚至导致意外事故等,所以失眠治疗必须要及时。
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安眠药?
(1)偶发的短暂性入睡困难,必要时可使用短效性安眠药助眠1~2天。
(2)生活压力或心理创伤造成的心因性短期失眠,常属于入睡闲难及浅眠易醒,因而可睡前使用中长效抗焦虑剂、安眠药或并用抗抑郁剂,等到生活压力过去,心理恢复平静,再逐渐减药停药。
(3)焦虑症的人,或许因为个性使然,虽然并无太大生活压力,却整日心情焦虑不安,影响生活质量。此时需服用长效的抗焦虑剂,以降低日常焦虑困扰。若合并失眠,可增加睡前抗焦虑剂的剂量即可。
(4)严重心理、生理性慢性失眠及始于儿童期对其他治疗无效的慢性失眠,应以行为疗法为主,辅以安眠药物,以重建其睡眠型态。
(5)某些身体疾病或治疗及用药所造成的疼痛、不安及失眠,可短期使用抗焦虑剂或安眠药物。
但是,服用安眠药是治疗部分失眠的短期手段,而不是辅助睡眠的长期工具。当配合其他治疗方法达成稳定的睡眠型态后,即应在医师指导下逐渐停药,切不可无目标的盲目长期服用,形成依赖性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想要真正改善睡眠,就要找到失眠的根本原因。许多人失眠的原因大多是没解决神经问题,或是白天的琐碎事情让大脑一直处于紧绷焦灼状态,再或是大脑处于兴奋活跃状态,无法安静下来。因此,解决失眠的根源是要让中枢神经系统放松并使疲劳得到缓解。
每天晚上一杯热牛奶,热牛奶中含有的色氨酸能促进机体进入睡眠状态,加点芝宁多糖,芝宁多糖主要是植物提取的多糖物质,富含丰富的多糖、腺苷、三萜、氨基酸、微量元素等物质,增强大脑活力、调节神经内分泌紊乱,腺苷促进松果体自然分泌褪黑素。同时安五脏润六腑,疏肝解郁降肝火。牛奶最好每天都在临睡前喝,热热的最好,提高身体温度,更快进入睡眠状态。
日常还有下面几招一起助眠:
(1)拍心包经——清心除烦由上至下以空掌拍打双上肢心包经循行部位5-8分钟,重点在肘部内侧,心包经位于双上肢内侧的正中线上。中医认为,失眠与心有关。所以,拍打心包经可以清心除烦,可白天做,对于失眠伴有思绪多、压力大、平素情绪易紧张者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2)学会减压调低目标:要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优缺点,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的目标。控制用脑时间:首先,不要太长时间用脑,一般每隔1个小时要歇息5~10分钟。其次,全天用脑时间累计不要超过8个小时。学会做人:人们的许多压力来自人事关系的紧张,人事关系紧张的影响之一就是失眠。人际关系融洽了,睡眠也会变好。
(3)要注意加强有氧运动打球、走步、游泳、跳舞等,均非常有益于睡眠,还很有利于调节情绪、减少焦虑、增加自信、强身健体。以快走为例,每天走1小时,每周至少5天为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77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