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过,宽松将至,不大涨不大跌仍是主基调但温和上涨已可期-突发役情加速了调控政策拐点形成】
对于房价趋势,总的判断规律是:长期看土地供应量,中期看人口流入量,短期看金融政策。核心规律,仍是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而这三个关键因素,最看重的是第二个“人口流入量“,因为土地供应量是有限的、金融政策是变化的”,而“人口流入量”虽然也是“动态的”,但趋势却是“长期甚至永恒的”。比如说:伦敦纽约巴黎罗马与东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和北京…这些城市的人口趋势长期甚至永远是流入的,再过20、50、100年,不会改变…换言之,这些顶级城市的房价,长期看永远是螺旋上升的。当然中国还有一些这样的准一线强二线城市,如苏州、南京、成都、重庆、长沙、厦门……
问一:楼市调控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摆脱经济对房地产行业的长期依赖,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
1、房地产是我国经济过去赖以保持高速发展的支柱行业,它的发展牵动上下游无数行业兴衰,地位作用无可代替。但经数十年埋头苦干,国家发展进入“初级国富民强历史阶段”后,经济已到达必然会遭遇的较大瓶颈期,必须转型升级以谋求更高质量并可持续发展。
2、过去发展过程已累积较高行业杠杆包括居民家庭杠杆,形成“隐性综合风险”,须通过主动地有计划、有步骤政策调控,温和消化掉它。
3、房价已累积较大泡沫,投机风盛已到须主动防控遏止阶段。
问二:调控的目标是什么?
答:简言之:不可大涨也不能大跌,让楼市软着陆,行稳致远是调控目标。我们充分吸取日本楼市硬着陆惨痛教训,以及美国“两房”危机教训,政策调控前瞻性足、计划性强,长效并有力。
问三:目前,调控进行到哪个阶段了?
答:经四年左右密集政策实施,目前的楼市整体上房价稳、杠杆降,调控目标基本实现。换言之,现在已经无需再出台更严厉调控措施了,换言之“最严厉调控阶段已过去”,换言之从现在开始楼市政策将开始“由坏变好并越来越好”,这是对楼市中长期趋势最重要的前瞻性判断。
问四:此次役情对楼市中长期趋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突发役情加速了调控最严厉阶段的结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役情对经济的短期打击严重而明显,一些依赖性强的行业和一些抗击力弱的企业短期面临大风险,如地产、基建、旅游、酒店、餐饮、传媒等,而房地产行业恰又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时,有必要、有条件采取适当、适度提振楼市措施,成为最简单最直接最高效化解役情对经济伤害的方案。但如前所述,行稳致远仍是楼市主基调不会变。但“最严厉调控阶段已过去”、“政策将由坏变好并越来越好”,有了这个“决定性政策趋势转变”,这对楼市已经是足够的利好民、房价又有了无穷想像空间,不是吗?
问五:现在到了抄底楼市的时候了吗?房地产股票比如万科又到了抄底时机了吗?
答:是的,答案是确定、肯定以及一定的。但宜区分几种情况。
房价仍将保持分化,城市间分化(一二线与三四五线之间分化)、同一城市不同地段间分化、品牌开发商品质楼盘跟非弱品牌低品质楼盘分化…说白了就是好城市好地段的好楼盘会越来越贵,反之越来越便宜至少涨得少甚至涨不动。所以,对北上深广杭、苏南长扬厦这样资质天赋异禀又才貌双馨如刘亦菲样白嫩富美的顶级城市,因为房价的长期趋势是螺旋上升的,所以对刚需来说永远是有机会就上车。而现阶段,更到了抢机会快上车的好时机。对改善群体,机会同样弥足珍贵可遇不可求。对单纯投资而言,长远眼光计也已经到了“不错的机会”时期了,只是有一点,用杠杆须慎之又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66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