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关注,你关心的育儿问题这里都有答案
说到抗生素,“只对细菌有作用,对病毒没效果”,“不要滥用抗生素”之类的,我们或多或少也知道一些。可是道理都懂,却依旧弄不明白,应该拿抗生素怎么办。
- 宝宝生病时,我们还是会犹豫,要上抗生素吗?
- 医生开了抗生素,我们心里还是会打鼓,不用行吗?
- 用上抗生素,我们更不踏实了,对孩子身体会不会有影响?
今天,小编就和你一起,把这些事儿搞清楚。
细菌来了,人体怎么对付它?
简单来说,抗生素就是抑制和杀灭细菌用的药物。所以要说抗生素,我们得先从细菌说起。
细菌有好有坏。好的,对人体有益无害的细菌,我们先不说;先说这些坏的,让我们生病的细菌。
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座城池,那么致病细菌就是虎视眈眈的敌人。
一旦致病细菌入侵,我们体内的守卫军,吞噬细胞,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它们。
发现敌军!
吞噬细胞立即启动防御措施,集合队伍,聚集到致病细菌的位置,进行继续性的吞噬和杀灭。
由于是第一次与这支致病细菌队伍作战,吞噬细胞没有经验,不熟悉敌军情况,作战会异常艰难。
这个过程反应在我们身上,就是各种不舒服、难受、发烧等症状了。
大家知道吗,孩子发烧到医院查血常规时,显示白细胞高,就是身体正打仗呢。
如果这样的症状,持续几天后能够自然消退,就说明吞噬细胞战胜了致病细菌。
我们赢啦!
战斗期间,吞噬细胞不仅要杀敌,还要对敌军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分别告诉体内的另外两组守卫,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
记忆细胞的任务,是识别这些入侵的致病细菌的特征。而效应细胞的作用,是一旦记忆细胞识别出来,就马上反应出之前的成功战术,帮助作战。
他们相互配合,一个记住敌人的招式,一个产生相应的“效应”。
今后,若同样的致病细菌再来侵犯,吞噬细胞就省事儿了。“小样儿,又来了,我认识你!”不由分说,直接退敌。
打疫苗,就是这样的过程。先用微量的细菌、病毒等,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等身体遇到它们的大部队,就能更迅速、有效地识别和抵抗啦。
上述整个过程,形容的是人体自身免疫机制的一部分工作。
实际上当然要复杂得多,小编只是用更形象一些的方法,帮助大家理解。
这里头有抗生素什么事儿?
前面说啦,吞噬细胞作战时,我们会觉得身体不太舒服。
如果吞噬细胞打赢了,我们难受几天就好了,那就没有抗生素什么事儿了。
但是,万一,没打赢呢?
敌军太强大,吞噬细胞已经用尽洪荒之力,还是不能完全退敌。
这时,我们可以调集援军抗生素,协助作战,最终还是能取得胜利哒。
援军怎么使用,后面说。
为什么不早用抗生素,早结束战斗?
有爸爸妈妈说,孩子生病难受时,看着就心疼,恨不得自己替他,当然希望越快恢复越好。
如果难受好几天也不能保证自然痊愈,到最后可能还是得用抗生素。
那我们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用抗生素呢?
我们确实不能一见孩子不舒服,就用抗生素。原因有几点。
1 抗生素这支援军部队,战斗技能太过单一。
它们只会消灭细菌,除细菌之外的都不参与。
所以如果不是细菌引起的不适,比如是感冒、流感、轮状病毒、手足口、疱疹性咽颊炎等等这些病毒引起的问题,抗生素帮不上忙。
2 抗生素杀伤力太大,自己人也砍。
我们说过,身体里还有很多有益无害的好细菌,我们需要这些好细菌。
但是现在常用的抗生素都是广谱抗生素,相比于窄谱抗生素而言,杀伤范围更广。
这支援军来了,不论好坏,见细菌就开打,结果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拿肠道环境来说,好细菌都被“误杀”了,很容易就会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继而引起孩子过敏、湿疹、便秘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轻易真的不能用抗生素。
3 动不动就叫援军,我们自己的守卫军何时才能独当一面?
每次和致病细菌的作战,都是身体防御能力的一次检验,我们会在战斗中锻炼队伍,提升作战技能,升级防御值。
这个过程,就是人体免疫力增强的过程。
如果每次打仗,自己人都不上战场,直接叫援军,那我们的免疫力岂不是永远都建立不起来了。
有一天遇上更加强大的敌人,一点风雨都没经过的免疫系统,就要崩溃了。
之前有妈妈问,孩子总是发烧输液。免疫力怎么这么差啊,怎么才能增强免疫力呢?
看完上面这些,爸爸妈妈是不是都能回答这个问题了——
总是输液用抗生素,孩子自己身体里的守卫军没有参与过战斗,得不到锻炼,免疫力没有机会得到提升啊。
孩子自己的免疫力,是需要经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战役,才能建立起来,并且越来越强大的。
没有吃点什么东西就能提升免疫力的说法。
抗生素什么时候应该用,什么时候不该用?
能每次都打胜仗当然好,但是我们也有经过努力战斗,还是力不从心的时候。
那么要不要呼叫援军呢?小编提几条建议,大家看看:
第一,孩子不舒服,先在家观察几天,别急着马上去医院。
为啥?大家想想,孩子不舒服,说明体内的守卫军,吞噬细胞,正和入侵者打仗呢。
对付一支敌军都够费劲的,到了医院,细菌病毒的种类和数量都成倍增加,吞噬细胞哪忙得过来。
生病的危险大大增加。
第二,在家观察什么?观察孩子状态。
我们都有体会,孩子不舒服,不上医院不放心,就怕耽误了。
其实可以看孩的子精神状态判断。
如果吃喝拉撒睡觉都和平时差不多,就不用太担心;如果平时挺活泼的,现在特别蔫,不爱吃不爱喝,嗜睡,那还是要到医院看看。
发烧也是,38度5以上,先吃退烧药,观察几天;如果吃了3天退烧药还是烧,那也要到医院看看。
第三,确定细菌感染,用药用满疗程。
我们已经在家观察了几天,孩子还是没有好转,可能就要去听听医生的建议,通过血液检查和抗原特异检测等方式,看看到底是病毒还是细菌。
这里要说的是,只有确认是细菌感染的情况,才需要考虑使用抗生素。因为我们说过的,抗生素这个援军,对别的都没有用。
可能是因为大家都有点害怕抗生素,所以往往到真的要给孩子用的时候,就含糊了。开始想,要不减点量?要不等烧退了就不吃了?
我家娃有一次发烧是细菌感染,医生开了抗生素。让1天1次,吃3天,再去复查。
回来第二天退烧了,姥姥就想把抗生素停掉。
千万不要这样。
这里要提到一个新概念,耐药。
简单来说,抗生素抑制和杀灭细菌,需要时间。退烧了,孩子不难受了,都不代表身体内的战斗是否结束,不能擅自停药。
如果没有用满疗程,使一些敌军残余在体内侥幸存活下来,成为带有耐药基因的细菌。
那么之后,这些耐药细菌,将会对这种抗生素免疫。
体内的耐药细菌越来越多,有效的抗生素就越来越少。
近些年,大家经常看到“超级细菌”这个词吧,说的就是耐药性这种可怕的事情。
所谓“超级细菌”,并不是说它致病能力超级,而是说我们如果感染了,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对它没用,超级可怕……
第四,使用抗生素,补充益生菌。
前面一直都在说,细菌有好有坏。但抗生素是个“瞎子”,不论好坏,通杀。
好细菌对我们身体还有用呢,都让它杀掉了,身体必然会出现问题。
比如肠道内,帮助我们消化吸收的好细菌。没有了它们,肠道菌群失调,消化吸收就要乱套。有的孩子腹泻,有的便秘,有的食物不耐受,过敏。
这时候,我们一方面需要抗生素去帮助杀敌,另一方面,也需要人为给身体补充一些好细菌进去,维持正常工作。
医生会建议使用抗生素的同时,给孩子补充益生菌,就是这么个意思。
●●●
以上,抗生素的作用,什么时候用,什么叫合理使用,包括免疫力提升的机制,小编都讲到了。希望能给大家解惑。
小编说:
千万别被抗生素吓到。
大多数情况,孩子都是病毒感染,不是细菌感染。
如果明确是细菌感染,在医生指导下,按疗程使用抗生素,同时补充益生菌。尽量减轻抗生素对孩子肠道菌群的破坏。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25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