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零食,大生意,吃货们又吃出了一个IPO。
为做好疫情防控,上交所为良品铺子举办了网络上市仪式,良品铺子也成为A股历史上,第一次没有现场只有线上直播的上市仪式。这场“云上市”的主角正是休闲零食企业良品铺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不仅给即将上市或近期准备上市的企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告诉他们疫情不会阻挡IPO的步伐;更告诉疫区湖北以及武汉的企业,疫情打不垮湖北企业、武汉企业,打不垮每一个拥有梦想的人。
2月24日,良品铺子正式登陆A股,发行价11.9元/股,开盘上涨44.03%,收盘价17.14元/股,市值达68.73亿元。
从月亏损过2万到年营收超70亿
成立14年的良品铺子终于站在了资本市场的舞台上。
2006年,距离三只松鼠诞生还有6年的时间,百草味也才刚刚成立3年,这一年作为如今休闲零食三巨头的良品铺子正式成立。
良品铺子创立最初不过是拥有四个员工的小店,由于对休闲食品和行业都处于摸索状态,其创始人杨红春和他的店面一连3个月都处于亏损,一个月最多亏损过2万余元。这样的情况维持了许久,随后通过杨红春自创的“核桃节”才算是打破僵局。据悉,杨红春在2006年国庆节期间精选全国各地16个品种的核桃作为主打产品,不惜血本请顾客免费试吃。
半个月后,良品铺子的生意开始好转,2006年11月,良品铺子开始保本,之后杨红春又不断收集顾客口味的需求,再把这种需求反馈给厂家,不断调试产品。
2007年年底,已经挺过创业最艰难时刻的杨红春开了6家实体店,随着杨红春对休闲食品和店铺运营认识的不断加深,良品铺子这一品牌在市场和消费者群体中渗透率的增大,其随之从零食小店升级为湖北地区小有名气的零食品牌。
2012年,良品铺子抓住互联网这场东风,涉足电商,并逐渐扩展到平台电商、社交电商、APP客户端等全渠道销售,2015年,良品铺子全渠道销售额突破45亿。时至今日,良品铺子已经成长为涵盖休闲食品的研发、采购、销售和运营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休闲零食运营企业,目前拥有覆盖肉类零食、坚果炒货、糖果糕点、果干果脯、素食山珍等多个品牌、1000余种的产品组合。与三只松鼠、百草味被称为国内电商休闲零食三巨头,更是休闲食品业的“BAT”。
良品铺子努力构建包括门店终端、电商平台、移动APP、O2O销售平台等全渠道销售网络,希望实现线上线下业务全面发展。根据招股书,截至2018年上半年,其线上销售占比为55.15%,线下收入占比为44.85%。
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产值为4014亿,2017年达到9191亿,年复合增长率为12.56%,到了2018年已经达到10297亿,而且预计未来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整个行业产值有望达到2万亿。
杨红春抓住了休闲食品行业的每一个契机,成就了资本市场上的良品铺子。2月24日,杨红春在上市演讲中表示,良品铺子已在全国15个省98个城市拥有2300多家门店、在多家电商平台都有销售布局。
根据公司最新公告,公司预计2019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7.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05%;预计实现净利润3.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93%;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3.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1.70%;预计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0.08%。公司预计2019年全年不存在业绩大幅下降的情况。
对于一家休闲零食企业而言,年营收超过70亿元,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据。
资本赚的满盆钵
毋庸置疑,已经做到一定规模的良品铺子的对于资本市场的野心由来已久。
2010年12月,良品铺子首次进行股权转让和增资,今日资本以5100万元入股,获得近30%的股份,之后良品铺子便谋划上市。
2014年,良品铺子设立了8家BVI公司,并为此搭建了红筹架构试图赴港上市,但最终计划流产,之后良品铺子转战A股,又将红筹结构拆除。
2018年6月,良品铺子正式向证监会递交了IPO申请材料。在等待了一年半之后,即2019年11月,良品铺子闯关成功将于上交所主板上市。
在看到休闲零食生意越来越“好做”的时候,诸多资本也开始关注休闲零食这门生意,良品铺子也不例外。
良品铺子在上市之前共经历了两轮融资,投资方分别为今日资本与高瓴资本。根据招股书,IPO之前,今日资本通过旗下基金达永有限持股33.75%,成为良品铺子的第二大股东;2017年9月,也是在良品铺子提交招股书前夕,良品铺子引入了高瓴资本,后者通过珠海高瓴、香港高瓴以及宁波高瓴共持股13%,成为良品铺子的重要股东。
良品铺子实际控制人仍为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潘继红,四人通过宁波汉意、良品投资以及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股46.96%。
良品铺子不是休闲食品行业的第一家IPO,也不是第二家。其竞争对手三只松鼠于2019年成功上市,并摘走了“国民零食第一股”的称号;百草味也早在2016年通过被好想你收购的方式登陆A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良品铺子是今天的主角,但是背后赚得满盆钵的则另有其人——今日资本。今日资本不仅是良品铺子的大股东,也是三只松鼠的大股东。早在三只松鼠上市的那天,就为今日资本带来了数十倍的回报。再加上此次,良品铺子的成功上市,且首日也出现股价暴涨的状况,回报可想而知。
今日资本创始人徐新曾这样评价良品铺子:一个传统企业走出了互联网的速度。“良品铺子团队在发展中兼顾了速度与质量,积极拥抱行业变化,成为了一家线上、线下同步发展的企业,我认为做传统行业像是登山,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能登顶;而互联网企业则需要冲浪的精神,不断学习,擅于变化、擅于创新。良品铺子既具有坚持做品牌、做供应链的工匠精神,又有勇于冲浪的气质。”徐新如是说道。
低毛利、高负债,高端化转型困局难破
在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给自身和背后投资人带来诸多收益后,对于良品铺子并不是万事大吉了。“在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后,如何在竞争中实现差异化发展,是良品铺子需要越过的一道坎儿。”业内人这样指出。
正如良品铺子在招股书中所说的那般,“尽管公司通过多年的品牌运营和市场开拓并已经步入了良好的发展轨道,但是目前公司的资产规模仍难以满足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通过本次融资能够有效实施投资项目,进一步增强公司资本实力及盈利能力。”
高端战略是良品铺子正在聚焦的一个目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也是三大零食企业中首个提出聚焦高端化的品牌。2019年1月,良品铺子发布高端化发展战略,将高端零食定义为高品质、高颜值、高体验及精神层面的满足。此前,良品铺子创始人兼董事长杨红春表示,将在良品铺子230种原料类型中精选100种,进行细分品类、提升品质和体验等方面的升级,升级过的高端化产品销售额在总销售额中的占比已达50%。
不过消费市场和业内对良品铺子的这一发展策略反响颇大,且多为质疑声,他们认为,“良品铺子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和高端并没太大关系”。
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和代工模式是目前休闲零食企业的两大发展模式,良品铺子虽说是聚焦高端,但产品大多来自代工,而不是自己生产。在招股书中,良品铺子明确表示,公司“较少涉及生产加工环节,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非流动资产金额相对公司资产规模较低。”
由于多数产品多为代工生产,企业无法对原材料的质量和生产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多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这对于食品行业是致命的打击。
除此之外,作为一家食品企业,然而良品铺子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则少得可怜。
招股书显示,2015-2018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86万元,5835万元,4146万元和964万元,只占同期收入的0.19%、1.38%、0.77%以及0.3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同一时期,良品铺子的销售则为7.19亿元、9.52亿元、10.55亿元、5.69亿元,分别占同期营收的 22.83%、22.20%、19.45%、18.75%。
众所周知,产品是企业的立足之本,更是品牌的发展基石,而研发则是产品的核心,缺乏研发的产品,则会加重产品同质化。
“重营销轻研发是包括良品铺子等在内的休闲食品企业的通病,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创新研发等硬实力的投入,把食品安全质量等管控质量问题抓起来,随着食品安全管控等趋势的加强,食品企业更要加大在各个环节上的投入,休闲食品企业的产业链很长,涉及原料采购、加工、分拣、销售等多个环节,任一一个环节出问题,对企业的伤害都难以估计”,业内人士如是说道。
虽然良品铺子声称定位高端零食,但其净利润偏低,与高端定位严重不符。根据招股书数据,2016-2019年上半年,良品铺子营收分别为42.89亿元、54.24亿元、63.78亿元、35.0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5亿元、0.43亿元、2.48亿元、1.96亿元;利润率分别为2.45%、0.8%、3.89%、5.59%。
与此同时,从良品铺子此前的招股书不难看出,除了超薄的利润空间,其现金流压力也很大。2018年上半年,良品铺子的经营活动虽仍然维持了正的现金流,但这一数字仅为0.27亿元,相较于2017年的5.44亿、2016年的7.53亿,呈暴跌态势。
与此同时,良品铺子的毛利率也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15-2016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32.93%和32.88%,低于同行业平均的40.3%和39.8%,2017年和2018年上半毛利率继续下降,分别为29.52%和29.75%。一连串数字与良品铺子的高端发展战略并不相符,而且也给未来高端化的转型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压力。
利润空间有限,这是目前休闲零食行业面临的普遍难题,但相比于同行,良品铺子的经营风格更为激进,风险偏高。
良品铺子的资产负债率高于同行,不仅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压力,更给想要在高端策略上大展手脚的公司带来相当的阻力。2015-2018年上半年,良品铺子负债总额分别达到15.1亿元、21.8亿元、21亿元和17.7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高达83.88%、83.9%、71.05%以及64.85%,与行业平均水平相比,相当于后者的近2倍。
华鑫证券食品饮料分析师万蓉曾表示,“零食企业的研发占比不会像高新技术企业那么高,这是快消品行业的普遍特征。另外,快消品的行业特征之一就是广告投入相对高。她也同时表示,高端化应包含多个方面,价格提升是其一,品类的提升,比如引进更多进口食品,产品品质的提升,使用更好的原材料;新产品的研发、包装设计;对于供应商的要求以及供应链的流程管理等等,都要朝向更加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单凭广告和代言堆砌的品牌升级很难称之为高端化。”
聚焦高端化是休闲零食企业的必须要做的事情,不仅可以减少甚至避免同质化,而且还有可能稳步提升毛利率较低的现状,只有加大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打造拥有自身特色和特点的产品和高端产品,形成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完成差异化发展,才有可能为企业的进一步扩展和突破起到实质性的助力。
杨红春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零食市场还没有绝对的领军品牌,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良品铺子一直在努力,未来要成为代表中国的零食品牌。”
或许在完成产品差异化以及高端化发展战略之后,良品铺子或许方有可能实现杨红春所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24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