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晚,以诺线上微课亲子专场邀请到了在2020早申中被波士顿学院录取的丁宁(Annie)和她的妈妈朱海燕女士。丁宁同学将从她的成长和升学经历出发,与我们分享《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她的妈妈将从家长的角度为我们带来《成长 陪伴》。
来 源 | 以诺教育(ID:enoch-edu)
作 者 | 郑丹(以诺教育董事总经理、ICF认证教练)
以下内容根据丁宁分享整理: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丁宁,英文名是Annie,现就读于上外双语国际高中。今年大学申请第一轮被美国的波士顿学院录取,一校定乾坤。四年前,在体制内初中的教育下,我因害怕公众演讲而错失了许多获得荣誉称号的机会。三年前,我选择了国际高中这条道路,遇见了黄博士,自此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次又一次地勇敢突破舒适区,把握好每一个机会和挑战,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可谓我对这将近三年生活的总结,也是我遇到黄博士后性格的改变。今天,我将把我的分享分为四个板块,分别为经历财富、父母教育、困难财富与坚持的力量。
1. 经历财富
2017年夏天,应对完初三艰苦的一模考试后,有幸遇到了黄博士。第一次见面时,她和我说,“软实力比硬实力更重要。” 于是,她安排我去报名参加一场由广发银行举办的英文演讲比赛。小学和初中我就读于中国传统体制内学校,没有很牢的英语基础,没有很棒的发音,也没有国际学校强调的“突破舒适区”的勇气。那时候,我还是个唯唯诺诺的胆怯女孩,走路永远低着头内八字,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因为要在六七个老师面前介绍自己而放弃了浦东新区三好学生的荣誉。然而,在和黄博士团队第一次谈话过后,我明白,想要在国际学校生存,想要考取美国的大学,我必须改变。于是,我说服自己报名,认认真真改了一遍又一遍的演讲稿,一次次在家里对着镜子彩排。那一天具体的比赛情况在我脑海里已经模糊,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站到舞台上对着台下六个评委,两台摄像机,和后面五六十位观众时的紧张,我拿着稿子的手一直颤抖,我尽量将音量提高,来掩盖我颤抖的声音。演讲到一半我忘词了,但我尽量表现的淡定,用临场编出的语言结束了我的演讲。那一次的发挥并不完美,但没有关系,我到现在仍然清楚地记得,在下台后,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下一次我能做得更好。这是我第一次挑战自我的经历,从那之后,我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其实,我想和各位学生以及家长说,留学准备并不是只有硬化的托福,SAT,AP等标化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软实力。要一直尝试突破自己,永远不要和自己说“我不行,我做不到”。当持续给自己负能量的心理暗示时,你会发现,突破自己真的很难。相反,要告诉自己,我能行,下一次我一定能更好,别人可以我为什么不可以呢?从而抓住每一个能够锻炼自己突破舒适区的机会,好好把握,一定会有所成长。
18年夏天时,我迎来了第二个巨大的挑战——GYLS。这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一个名为“全球青年领导力峰会”的暑期项目。其目的是让学生走出舒适区,全方位的激发自己的潜能。来自20个国家的600多名青少年参加了这次活动,而我是仅有的三个中国人之一,另外两位也是黄博士推荐的学生。刚开始的两天,我很孤单,很难交到朋友。我经历了一场严重的文化冲击,还遭遇了语言障碍。我在日记中写道:“我被无助笼罩着。两天好似两个月一样漫长。撑不下去,想回家。”第二天,我们听了Marlon关于如何克服恐惧,突破舒适区的演讲。他明智的话语激励我采取行动。GYLS是一个能遇见来自世界各地的人的金矿。于是,我迈出了第一步。我四处走动,走到一些美国学生面前,主动加入对话。我受到了欢迎,并结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包括非洲,墨西哥,美国,英国等。在这两周里,我们参加了几项集体活动,包括公开演讲、运动等等。GYLS给了我们施展才华的机会。GYLS让我从一个内向的人变成了一个喜欢尝试新事物的自信的人,GYLS教会我走出舒适区永远是成功的第一步。在这里我想送给大家一段话,也是我在GYLS学到的。“Always believe and shine>永远相信自己,并自信得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当你在害怕踏出挑战自己的第一步时,问问自己,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我会后悔吗?如果我做了这件事,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比如说,公开演讲的最坏结果,顶多是忘词,被嘲笑,但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别人的嘲笑并不会阻挡你前进的脚步。然而如果你放弃了尝试,放弃的是一个难能可贵的让自己突破的机会,将来出国后在大学里需要演讲时,你会后悔当初没有逼迫自己锻炼,走出那一步。
在短短五天的GYLS结束后,我在我自己的公众号上写下了我的成长与感悟,也成为了一年后我文书的其中一个素材。在这里,我想说,在所有经历过后,一定要记录下这个过程,反思和总结,记录自己每一步的成长,看见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这样就不会忘记,在未来写文书时也会有一定的素材积累。在18年秋天,我又完成了一项初中的我从来不会考虑的挑战——竞选学生会。曾经的我一直认为,学生会和我毫无关系,当一名默默无闻的普通高中生就够了。然而,在黄博士的鼓励与建议下,我决心尝试,选不上也没关系,但一定要努力。我用心准备了三个晚上学生会展板,每天在黄博士工作室熬到两点讨论方案和未来的贡献,改了一遍又一遍的稿子,排练了无数次的竞选演讲。最终,感谢同学的信任与老师的帮助,我成功当选了文体部长。我认为,我们应该把握好每一个锻炼和挑战的机会,永远不要和看似可怕,实则可以突破自己的难能可贵的机会说“不”。
2. 父母教育
我的老家在江苏一所小城市,丹阳。小学一年级时,我被独自送到上海平和双语学校读书,是标准的“散养”。以前很多人问我爸爸妈妈“你们舍得吗”,他们从来都很坚定他们的选择,因为上海有更好的教育,也有更多的机会。现在长大了,妈妈也经常和我说,和别的同龄孩子比起来,你确实牺牲了很多能够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间,但你收获的是周围孩子没有的东西。你收获了更早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收获了比丹阳的孩子更优秀的英语学习环境。从小到大我的父母从来没有管过我的学习。在一年级时,当我拿出作业求助妈妈,她对我说,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我认为,家长们应该锻炼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孩子们真正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小学五年虽然独自在上海求学,却一直被母爱浸润着。我与妈妈互相鼓励,一直努力,只为拥有快乐的能力,做最好的自己。在我离开家的那一天,妈妈变成了“作家”;每周一封家书,数年不曾间断。妈妈说,写信就像生活的一部分,给了她思考和表达情感的天地,周末写,周三收到。一二年级认不全字时,妈妈用拼音代替,一笔一画地写出来。妈妈的信在字里行间渗透着思念、牵挂和不舍;妈妈虽然不能时刻陪伴,她的爱却无处不在。
“辫子会梳了吗?”
“脖子洗干净哦!女孩子一定干净清爽才美丽。”
“更重要的是要每天开开心心,你笑得时候最美丽,最漂亮。要永远记得妈妈的话,不管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切都会过去,要好好的开心每一天。”
“英语单词还要继续好好背熟,只有用功,花了时间努力才会更好。”
分享这些我成长中的点点滴滴,是从孩子的角度,希望各位家长明白,在放手锻炼孩子独立的能力时,也不要忘了随时给予爱与关怀,让孩子健康与快乐地成长。
同时,我妈妈一直秉持着“以身作则”的观念,并且真正做到了终身学习,在她的身上,我也学到了坚持,努力,积极的心态。在告诉我演讲很重要的同时,我看到她在复旦跟着北海老师学演讲,并获得演讲之星;在让我去学习情商了解所有事情幸亏没有更糟时,她先学完了七天七夜的情商讲师课程;在我学习英文时,她每天坚持英文电话课,背英语单词,从未间断。各位家长们,“以身作则”其实是最好的让孩子努力学习的教育方式。
3. 困难财富
迈入高三的关键阶段,sat与托福成绩至关重要,而暑假正是最好的冲刺阶段。然而,为了让这个暑假更加充满意义,我放弃了本来可以让SAT提分的机会,选择了更能让我成长的经历——纽约大学夏校。七月六日到机场后,我立即迎来了第一个挑战——i20表格的遗失。i20表格和护照是f1签证在过海关时必须拿出来的两件证明,而没有i20意味着可能无法进入美国海关。好不容易拿到了i20扫描件,我与两个大箱子,一个大书包,一个电脑包奔跑穿梭在机场的不同点,托运柜台、服务中心,值班长、托运柜台... 在经过一系列协商过后,终于,成功办理了登机手续。十五个小时的飞行过后,飞机突然开始剧烈颠簸,广播里说,十分抱歉,由于天气原因,飞机不得不迫降在华盛顿机场。落地后,我打开遮阳板,只见窗外雷电交加,下着瓢泼大雨。又是历经四个小时的等待,换来的却是一句今晚无法起飞,需要所有乘客先下飞机。凌晨三点的华盛顿杜勒斯机场冷清的可怕,来往的人流仅限我们这一个飞机的乘客。
过海关时手颤抖的把i20的copy交给长得不那么面善的海关叔叔,虽然没有把我带入小黑屋,但他彻头彻尾地把我骂了一顿,十分钟于我而言像十个小时似的,最后将我的i20copy撕了,“以后不要再拿这种东西来假装”,说罢往旁边一丢,示意我可以离开了。我拿着撕成两半的copy径直往前走去,困惑是不是就这么让我过了的同时心里感到委屈,一个人坐在等行李旁边的椅子上哭泣,但我知道,成功进入美国已是巨大的幸运。这是我第一次自己一个人坐飞机,遭遇了i20表格没带,与飞机迫降这些遭遇,要说我的爸爸妈妈不担心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们没有一秒后悔过让我一个人去遭遇这些困难。我觉得,爸爸妈妈们真的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去经历,不管是困难,委屈,还是历练,这些都会成为孩子们一生中难得的财富。
夏校第一天的第一节课是从未接触过的社会学。第一节课自我介绍环节属实把我吓到了,八九个同学都是大一升大二的学生,专业已是社会学,并且都有过很多的研究或基本的概念。教学大纲发下来后我突然意识到这一个半月必定不能好过。满满的阅读任务,作业任务,presentation,论文,final proposal…这节课可能因为第一次真真切切和外国人一起上课,也可能因为心理忐忑,几乎百分之八十都没听进去,完全无法跟上节奏。其实当天可以选择换课,因为这门课需要一定的基础,且很难,教授都说如果想换课没关系。但是,为了挑战自己,为了真正做到让这一两个月有意义,有成长,我选择了继续攻克这门学科。我觉得,好好努力,课后钻到图书馆学,我一定能学出来。于是,那天下课,我冲进了bobst图书馆,两个小时边看边整理却只完成了二十几页。最终花了六个多小时才把第一天要读的任务全部看完。
社会学这道坎虽然很难,但是第一天在图书馆几个小时的学习真真正正让我体会到成就感带来的快乐。课本很难读懂,很多很多专业术语需要理解与学习,还要在短时间内学会运用书上给的基本概念去做自己的调查研究报告。课堂的参与占的分数很高,但像我这样在中国都不爱举手发言的人,在这种环境下更加没戏。然而,第二天的社会学课却出乎了我的意料。上课讲的百分之九十我居然都能听懂——我知道这是前一天晚上自学的成果。这是第一次如此真实的感觉到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但课堂的参与度仍然是一个我需要克服的难关。于是,第二天下课后,我又去到了图书馆,那安静又舒适的环境能让人专心,且学习效率奇高。第三天上课前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发言,就算是问问题,或是有一点自己的想法都要勇敢地说出来。于是,那节课成了我最突破的一节课,发言五六次,突然发现上课公开讲话一点也不可怕,即使问的问题很简单,或是连我自己都没捋清楚思路,老师和同学们都会很认真很耐心的听你说完,并给予feedback。这一天是7月11日,是改变最大的一天,是最有成就感的一天。那一天之后,我开始愿意接受这门课的挑战。之后的每一天,即使作业仍然很难,presentation也非常具有挑战性,final proposal 看了好久好久才憋出来那三千五百多个字,这些难关都被我一点一点一点地攻克,取而代之的是所有努力的结果带来的快乐。
我想对各位同学说,在选课的时候,适当选一些有难度有挑战的课程克服了它们后,会迎来巨大的收获。在夏校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图书馆学习会让我百分之百的投入,先自学一遍课本上的内容再去上课会让我更加充分的掌握那些知识。所以,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氛围。
4. 坚持的意义
美国招生官最喜欢的品质莫过于坚持二字。例如做义工,做一两次是没有意义的,他们只会认为你在作秀,要一直坚持下去,有时间的跨度,他们才会认可。我喜欢弹扬琴,从四岁开始到现在已经将近十四年,从未间断。我喜欢打篮球,虽然个子矮小没有天赋,却只因为“喜欢”二字从三年级打到现在,从刚开始的碰不到篮网,到后来的加入校队,和外校打比赛,再到后来到了高中和学姐学妹一起组办女篮校队,为学校争光。我想和各位家长说,每一个孩子都有潜能,都有他们闪光的地方。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他们才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的小建议
1. 留学准备的过程中,在辛苦应对一系列标化考试时,千万不要忘记对软实力的提升。
2. 要勇敢战胜自己,突破舒适区,相信自己我能行,把握好每一个机会。
3. 所有的经历都是财富,在经历过后记得及时记录,也是一种对文书素材的积累。
4. 家长应该让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并做到以身作则。
5. 放手让孩子去经历各种好的,坏的。锻炼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很重要,但同时也要给予充足的爱与关心。
6. 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氛围。
7. 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并坚持下去。
希望今天的分享对大家能有帮助,祝大家新的一年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新年快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20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