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自正式明确“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新定位,于2016年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金融中心在全国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金融发展规模领先西部。2018年,成都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750.2亿元,与2009年相比,年均增速超过14%,占GDP超过11%,本外币存款余额3.78万亿元,贷款余额达到3.26万亿元。成都保费收入927.1亿元,保险深度达到6.04%,保险密度达到5677.28元/人。成都共有各类金融机构及中介服务机构2600余家,上市公司共94家(A股75家),2018年度成都新增上市公司数量达到10家。
实现建设理念四个转变。从体量规模积累向核心功能凸显转变,持续增强“资本市场、财富管理、创投融资、金融结算、新型金融”五大核心功能。从传统金融集聚向新金融生态圈构建转变,打造特色新金融与金融科技产业集群。从中心极核主导向辐射和服务省市经济转变,推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从自身集聚式扩张发展,迈向服务省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从碎片化被动防范向系统性主动防范转变,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保障西部金融中心稳定发展。
积极培育“单打冠军”。致力发展科技金融、农村金融、消费金融、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文化金融六类新金融“单打冠军”。2018年,“盈创动力”科技金融平台入选国务院13项具备复制条件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举措;“农贷通”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放款率达67%;自贸区供应链金融多式联运提单融资超百例;绿色信贷余额逾2500亿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投保企业近200家,通过交易所实现碳排放权交易逾500万吨;成立了西南地区首家文化金融专营机构“成都银行锦城文创支行”,总授信额度达10亿元;成都金融科技企业超过350家、数量位居国内前五。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510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