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哈,今天和大家聊聊在地球家园上很常见的光学现象,也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些光学现象!话不多说开聊啦!
白色的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叠加形成的,我们看到的彩虹就可以证明这一点。彩虹的形成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到雨滴上并被雨滴反射。光的反射并不是发生在雨滴的外壁上,否则只会形成一道由无数光点汇成的“白虹”。事实上,太阳光会穿进雨滴,并像穿过玻璃透镜样发生折射,也就是说,笔直的太阳光的路径发生了偏转。光的折射也与波长相关,蓝光的折射角比红光的大。光折射入雨滴发生色散后在雨滴内继续前进,然后在雨滴内壁上发生反射,这些单色的反射光在雨滴内继续沿直线前行,再次遇到空气与雨滴的边界时被折射出去,蓝光的折射角仍然比红光的大。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典型的七色彩虹桥,彩虹桥的内圈为蓝色,外圈为红色。自古以来,人们出于各种原因认为数字7代表圆满,所以对彩虹的7种颜色——赤、橙、黄、绿、蓝、靛、紫再熟悉不过了。
神奇的光学现象——彩虹
另外一些大气光学现象,比如包括幻日现象在内的各种晕、华和虹彩云的成因相似。所有这些现象的出现都需要一个媒介,使照射于其散上的日光或月光发生色散,并进行反射或衍射。晕像,除了非常引人注目和频繁发生的幻日外,还有22°晕、46°晕(较为罕见)光柱和环地平弧等,它们都是光在六角冰晶中发生折射而形成的。冰晶的排列方向不同,产生的晕像也不同:幻日和幻月以及光柱现象的发生前提是冰晶水平排列,而22°晕的出现对冰晶的排列方向没有要求。冰晶主要存在于高空卷云中,卷云常常预示着暧锋的临近、空气湿度的增加。
神奇光学现象——日晕
华的成因则是衍射:日光或月光照射在相对较薄的云层里大小不一的水滴上时,就发生了衍射效应。水滴越小,华环直径就越大,最大可达3-6°1。金星特别明亮的时候,有时人们能看到它周围环绕着一圈小小的华环。由子衍射现象也与波长相关,华环的外缘颜色偏红,再往内,各种单色光叠加成了灰色。另外,太阳周围的薄云有时会呈现彩虹般斑斓的色彩,这也是太阳光在云内发生衍射形成的。夏至前后,在南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可以看到夜光云飘浮在80km以上的高空中。在这里,宇宙尘埃不断从太空进入地球大气层,然后缓缓下沉,大气中原本就稀少的水蒸气会在尘埃表面凝结成冰晶。典型的夜光云是纤丝状的,呈淡蓝色。夜光云出现时观测者所在地早已被或深或浅的暮色笼罩,而夜光云在高空中被(午夜)太阳照亮着。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夜光云多出现在夏至前后,且在高纬度地区更容易被观测到—因为对低纬度地区的观测者来说,这些云要么过于贴近地平线,要么太阳已经低到不能将其照亮。
深秋的坝上,在康熙大帝和葛尔丹大战的古战场上,一个人静静地看着下弦月升起在冬季银拱之下。
高尚国,2018年10月5日摄于 内蒙古 赤峰克什克腾旗坝上草原。尼康D810A + 尼康20 F1.8镜头,f/1.8,ISO 6400,单张曝光25秒,29张拼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89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