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传了董卿的一句话,"你不逼孩子,将来生活会逼他! "事实上董卿的原话并不是这样,原话是"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敌不过他败家一年。"
这句话的原意并不是像网上说的那样,之所以被很多网友误读,是因为越来越多的父母相信,强迫孩子学习是可以促使他成才的,而一味放纵只会让他将来吃生活的苦。
所以父母宁愿在孩子幼时逼他一把,让他好好学习,也不愿孩子将来为生活所迫而吃苦。
事实上,现在的孩子的确学业繁重,不仅需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类功课,还有各种兴趣班、辅导班等着他们,小小的肩膀承担着大大的负担。如果掌握地好,即使不逼迫,孩子也能成才;掌握地不好,反而对孩子成长有害。
那么父母逼迫孩子,孩子就可以成才了吗?
1.古今中外,但凡有所成就的,绝不是单纯靠父母逼迫的,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比如说孩子的兴趣和特长,父母的引导,老师的教导,环境的影响。
父母逼迫孩子时首先考虑是自己的想法,而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这会引起其逆反情绪。
2. 长期的逼迫孩子,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一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二会导致亲情淡薄,影响父母子女感情;三是使孩子性格变得懦弱、自卑、暴力,忽略自我情感和兴趣。
3. 父母要想孩子成才,还是应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以及特长,比逼迫孩子更有助于孩子成才的是兴趣。爱画画的人将来做了设计师,爱写作的人做了写手,爱美的女孩做了化妆师……但凡能在职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外乎两点,一是兴趣所在,二是能力所在。
事实上,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好的能力,凡事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动力,便能持之以恒奋斗下去,将来也能有所成就。
4. 家长应该认识到不是学习越辛苦,所获得的成就就越大,很多大人在逼迫孩子学习时,只是本着付出越多、得到越多的心理,每当他们逼迫孩子学习时,他们会觉得心安很多。教育孩子要学会方法。
因材施教,如果逼迫是盲目的,是不顾客观实际的,那只会是徒劳的,甚至起到反作用,不仅对孩子成才没有帮助,反而害了孩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87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