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酸甜苦辣咸。
有美的地方,也有善的一面。反之呢?依然。
若非如此,又何以能称之为人间百态?
5.12.汶川地震那天,我们和敏外出学习正在从北京返程的大巴车上,当听到地震的消息后,原本热闹的车厢顿时沉寂下来,大家都沉默了,不知谁轻轻的唱起——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
当《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响起整个车厢时,大家都流泪了,为这个国家遭受的灾难难过,大家默默地震灾区祈福,为国殇而流泪祈祷。
敏回来的第二天就飞了过去,她想去汶川,去震中,只是道路中断了,她去不了,只能待在都江堰,着急着,当了志愿者,帮着搭建帐篷,分发方便面,看着那些灾区可怜的孩子,她把随身带的四千多元钱全部捐了。
后来,她回来的车票都买不起了,是同事们募捐帮她买的。
再后来,敏已为人妻为人母,谈起当年她去地震灾区看到的那些场景,依然流泪满面,依山而建的路都被震后分崩离析的石头阻断了,桥也塌了,震中的救援都是人民子弟兵空投过去的,那些灾区的孩子们失去了亲人,许多都成了孤儿。
后来,玉树、雅安地震她也捐款,只是老公不让她捐那么多了,说房贷要还,孩子要上学。
教授震后曾去过汶川,是帮着灾区做心理辅导方面的抚慰工作。
我曾问教授怎么看待敏的爱心。
教授说,她是有爱心的,她的这种精神是好的,但前提是救人一定要会自救,她只是做法欠缺理性。迸发爱心这样的跑去,是添了乱的,成了被救助的对象,这肯定是和她最初的初衷是有悖的。
有爱心固然好,前提是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用力过猛。
我说,最近有很多捐赠报道,比如说环卫工人拿着钱交给有关部门,摆摊卖小东西的老太太拿出自己积攒的10万元捐了出来……很多。
教授说,奉献爱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家宣扬这样的精神是正能量的,凡是做好事,都值得赞扬,只是不要因为这样的事情影响了后面的生活,毕竟有些是养老钱,不要因为捐赠从而让自己的生活捉襟见肘。
捐赠是个人的公益行为,一定要掌握一个原则,你可以要求自己这样去做,但不要强求别人也和你一样。
做到不要道德绑架任何人。
教授也参与过这些,他有更深的体会,他说,要相信国家,整个国家的机器运转起来,各个行业的积极性也被激发出来,援建的速度会很快,整个的援建秩序可以说是有条不紊的。
我说,的确,汶川灾后的重建速度真的很快,差不多不到一年吧,新的汶川拔地而起了。
教授这样告诉我,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事件和现象,在我们看到的时候,我们是没有太多的信息来做判断和做结论的,仅仅凭的是我们当时的应激反应,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应激反应下的结论往往是偏颇的。
你以为是这样,其实呢?未必如此。
我们不能亲自佐证后下的结论,都不能轻易相信,更不要肆意传播。他说。
教授问我,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就是一旦有大事发生,传播最快的那些,后来多被证实是不真实的。
我说,是的,有这样的感觉,前段时间传着白岩松要对话钟南山院士的那个,我当时也是准备9点准时坐在电视机旁观看的。
后来辟谣了,假的。
这是最不像谣言的谣言。
我问教授,为何大家就真的相信了呢?
教授说,当时大家的情绪都被疫情感染了,所有的关注焦点都在这方面,舆情铺天盖地,大家也不会做太多的判断,连我也是信的。
谣言止于智者。
这个“止”字可以说是一个很高的境界,非寻常人能做的到。
其实我们凡事应该多问一个,真的如此吗?
教授说,我们普通人是热衷关注热点的,但这些热点我们也会随时间慢慢把它淡忘。
你可以看到,从疫情开始的封城,到韩红基金会的捐赠,再到网民对红十的鞭挞,还有后来英雄李医生的去世,这些信息在当前的自媒体时代,甚嚣尘上,各种版本的讯息铺天盖地。
只是百姓关注的焦点是追随这些的,当一些事情淡出了新闻的主角,大家就会把这些从当下的记忆中慢慢褪去。
教授问我,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前几天的成都五级地震,为什么大家对这件事的关注度没那么高呢?
若是四川没有那次的大地震,若没有雅安、没有玉树发生的这些灾情,冷不丁的来个五级地震,可能又会激起网络上的一段热度,当此疫情时间,大家的关注度都在这上面,又离的那么远,就当新闻看了,大家一看,才五级,情绪有限,觉得不值一提了。
这就是同情心疲惫。
教授对我说,若有心,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捐赠,不捐也无妨,不要因此而对自己过多的自责,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你可以这样安慰自己,每天把日子过好,陪陪家人,给孩子辅导辅导学习,不给当前的事情添乱,这就是大的功德了。
我说,我安静着呢,哪里也不乱跑,静待春暖花开。
教授说了一段话,我给摘了下来。
我们所有的人都有他的外表性,也有他的潜在性,就是本我、自我还有超我的三种性格表现。就像我们平时和同事、亲人说话或者相处时的表现,这些可以看做是我们的本我,自我就是潜藏内心的那些原始冲动和原始欲望,但是超我呢?一般指的是那些英雄,比方说,自己并不是那么好,但是也能做出很优秀的事情。
世间有美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人的性情也是如此。
这才是酸甜苦辣咸的人生百态。
(完)
………………
特别说明:
文章非纪实文学,谁也不一定是谁,请勿对号入座。
………………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73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