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3部西藏高分纪录片,揭秘藏地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极致的修行

3部西藏高分纪录片,揭秘藏地人们的生活方式,这才是极致的修行

西藏,是每个人的目的地

这里神圣而博大,广袤而悠长

这里拥有无数震撼人心的自然风光

还有那些感人心扉的人文故事

无时无刻不讲述着动人的藏地风土人情

如果你暂时去不了西藏

推荐你看西藏纪录片

你一定会领悟到不一样的西藏魅力

《极地》

导演:程工

集数:7

单集片长:36分钟

首播时间:2017-12-24

豆瓣评分:9.4分

记忆中的西藏人,脸上总是有藏不住的笑容。

纪录片《极地》从普通人视角去讲述了高原上的生活景象。辽阔的自然图腾,艰辛的生存之道,悠扬的劳动赞歌,原始的信仰祈愿……景美得不像话,人也淳朴善良。

经过两年时间的发酵,摄制组走遍了西藏的73个县市,穿越雪地森林,驻守荒原村落,终于遇见了二十一个藏区日常故事。

没有发达的交通,也没有便利的生活。可在天寒地冻,温度仅次于北极、南极的地带,他们活得是那样幸福。或许这里是离天空最近的地方,一切都变得纯洁。

一人一马一花环,在没有电影院的村庄,村民们要想看上电影依旧要靠放映员的长途跋涉。

作为波密县最年轻的放映员白玛曲旺,肩负着为村民播放电影的使命。他的工作是在山里巡回放映电影。这是一份行将消失的传统职业,但白玛干得很自在。他要在雨季来临前,进山完成电影放映任务。

白玛曲珍、次仁曲珍和曲美卓嘎,三位可爱的老太太已经当了 65 年的闺蜜,互相称呼对方为“公主”。三公主是托林村年纪最大的三个人,但现在她们仍然很快乐。

三个小老太太像小女孩一样活泼,边唱歌边拔草药。这种“护肤品”曲美卓嘎已经涂了70年了,说是夏天防晒、冬天防风。爱美的三公主还一起商量着要把这种美肤产品推销出去。

75岁的蓝面具藏戏团团长,次旺多吉,还在坚守他热爱一生的藏戏,“还可以唱十年,没问题。”

没有演出费用,表演所得不过是村民打赏的一些日用品,甚至连观众也越来越少,但他们每场表演至少要持续4小时。为自己所爱的事业坚持一辈子,这样的人执拗又可敬。

西藏之大,能够全部跑完的人又有几个呢?而在《极地》的故事中,你却几乎听不到什么介绍性的语言,有滋有味,简单而快乐。

故事中的那些普通人,有着最朴素的价值观,但往往就是他们无意间做的事,说出的话才最打动人。


《第三极》

导演:曾海若

集数:6

单集片长:46分钟

首播时间:2015-03-25

豆瓣评分:9.3分

世界上除了北极、南极,还有第三极。

纪录片《第三极》是我国首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片中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融合了许多个体、细节、故事和感悟。

从形式上看,《第三极》与《舌尖上的中国》其实是极为相似的。每集片长约46分钟,都由6至7个人文故事组成。

比如制盐,又比如制香。其中最为震撼的是,寺庙僧侣们一起用有寓意的彩色沙粒,制作而成宏伟的坛城。

花费数月才制作完成的坛城,又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被清扫干净。可以辛苦地拿起,也可以轻松地放下,一次次被抹去,因而一次次建立。

人与自然之间如何相处共生,是大型纪录片《第三极》的主题。自2013年年初开始筹备,9月开拍,摄制组拍摄400多个工作日,行程遍及青藏高原的50多个秘境。

在影片中,每一个主人公都有强烈的生存愿望。这种愿望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身边的人,为了某种传承的力量。

这种人类心灵的制高点,最坚韧、最善良、最智慧、最友爱,正是《第三极》所要表现的。

当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我们,不断因为失去自然的赠予而惶恐时,他们却在贫瘠的第三极享受着来自大地庇护而感到平静幸福。

他们从不曾失去,因为他们不仅懂得挑战与收获,更懂得如何传承给予。

《第三极》中多样化状态的灵性,给人们呈现了一种无可辩驳的大美。透彻、清晰,让观者有了虔诚的感念。


《香巴拉深处》

导演:阎大众

集数:5

单集片长:45分钟

首播时间:2018-01-22

豆瓣评分:8.7分

闭上眼是万物的声音,睁开眼香巴拉就在眼前。

相较于前两部纪录片,《香巴拉深处》的首播时间为2018年年初,离我们更近一点,共分为五集,包括“乐园”、“传承”、“秘境”、“相遇”、“心愿”五个主题。

广袤延绵的草原,巍峨耸立的冰川,清澈平静的湖泊。复杂交错的地形、巨大的垂直落差,壮美的自然景观让人惊叹。同时,丰富的人文故事也在这方土地上演。

每一帧都可以当做壁纸,源于《香巴拉深处》的4K超清镜头,经得起观众挑剔的凝视。通过偏文艺的拍摄手法和配音方案,俘获了众多年轻人的心。

佛手拈花,莲花错落,骏马奔跑。经幢、坛城、鹿……刚开场就拉开了“专业”与“玩票”的差距。

虽然有《第三极》主创团队的加持,但是《香巴拉深处》跳脱出此类纪录片只在西藏地区拍摄的束缚,转而将目光聚焦到我国的第二大藏区——四川。

片中若尔盖崇尔乡人正为庄稼地里的一堆脚印发愁,脚印的主人是一群四川花鹿,为了觅食,偶尔会啃食庄稼,但村民们定不会打这些“山神的手下”,于是选择为难自己。

他们在村子的边界扎起足足三米高的篱笆,搞得村里人干活还得爬梯子。

泽仁拉姆家住在德格麦宿,自爷爷那辈起就是裁缝,手艺都是祖传的。后来来自北京的设计师五之发现了拉姆身上独特的美。

她天然不施粉黛的脸庞,极具感染力的笑容,成为这部纪录片最醒目的宣传海报,出现在大都市的街头巷尾和公交车站。

除了生活在川藏地区的原住民,《香巴拉深处》还讲述了一些工作跟这片土地紧密相连的人,包括动植物学家、地质学家等。

如今再谈及去藏区洗涤心灵,的确多少有些变质了。其实进藏绝不仅是为了朋友圈的自拍,更不需要非得骑行一次才能放飞自我。

用真心感受微不足道的小事,用笑容埋藏不计回报的辛劳,用时间凝固不合时宜的坚持,才可能真正走进香巴拉深处。


想看更多关于西藏的纪录片或者电影,可以在今日头条app搜索【西藏纪录片】就能获取更多相关资讯。

——The end——

本文编辑:Bigger

图片来自豆瓣各纪录片图库,侵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6833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