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为什么要读书?日本人捐赠的口罩包装给了我们答案

为什么要读书?日本人捐赠的口罩包装给了我们答案


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病毒期间,时不时收到国外一些辱华言论的消息,同时,也得到来自国际间的关怀。尤其是和我们的关系最微妙的日本的表现,颇为可圈可点。


而日本人的捐赠物资,也因为包装箱上的一句汉语而被刷屏: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字面并不难理解——虽然我们相距很远,但我们在同一片天空下。这么优美的句子出现在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局的捐助物资箱上,令中国人感到汗颜。不知道有多少人能通过日本的这项考试。

这个诗句是日本人写的,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绣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的一行小字。鉴真法师在东渡东瀛之前,也曾引用这句诗词,他发誓东渡,应该也是受了这句诗的影响。

难道只是因为物资是汉语水平考试局发出的,所以这么有文化吗?让我们再看一张图。

日本舞鹤市的捐赠物资,也有一句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两句诗选自于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意思同上面的差不多,就是要表达我们是在一起的。

上面的日本某协会的捐赠物资箱,上面写的是引用自《诗经》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表达了战友间同披一件战袍,共同战斗的情义。引用得确实恰到好处。

由于最近在做东山书院线上书院,所以也在登录各个作图网站,网站首页基本上都是“战疫体”图片,而我们看到的最多的一句标语就是:“武汉加油!”至今未见引用一句古诗文。

所以有了以下这个段子:

随着日本标语的刷屏,以下的一些图片也被刷屏了——


看到这些接地气的标语,我们知道来到了中国,可是为什么在这个时刻,会有些许令人感到很悲哀呢?

诚然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并无不妥,反而都是民间俗语老百姓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对控制疫情更有效,没必要搞得风花雪月,但我们的标语简单中更透着粗俗,乃至暴戾,不仅让人隐隐感到忧虑。浅近处更能反应社会人心。看着别人把我们祖先的诗词用的视为己出,而你却不明白背后的真正出处。你的心不会痛吗?

日本人对汉字和汉文化情有独钟,对华夏文明怀着深深的情感。所以在发动甲午侵华战争的时候,是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的,他们提出,真正的华夏在日本,战争是为了驱逐夷狄。当然,这更大程度是日本军国主义为了给日本民众洗脑所施的伎俩,但这也说明了,华夏母国情结是打动日本人的重要手段。

历史源流我们就不梳理了,此时此刻,想说的是,作为华夏真正后裔的我们,真的就只剩这一句“武汉加油”,甚至“串门就是害人,聚会就是找死”了吗?那个曾经诗意的国度,无论在兵荒马乱或颠沛流离中,都能吟咏出美好诗篇的民族,去哪儿了?

看着那些或凄凉或低俗,令人胆寒的标语,我们是不是真的该开始思考,活着的意义。如果这次战疫结束,我们是不是可以真的沉静下来,过有回味的人生,而不是,继续干涩贫乏、荒无头绪。我们是不是该告诉我们的孩子,读书的意义,不在于出人头地,而在于,虽然山川异域,但是风月同天,腹有诗书的人,永远都不会孤独,永远都怀着无限的希望,因为,你知道,时空的迢递无法阻抗生命的永恒,你的每一个瞬间,都不荒度,都无遗憾,都远离恐惧,都真的活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6639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