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积贫积弱的宋朝,却为抗击瘟疫做出了重要贡献

积贫积弱的宋朝,却为抗击瘟疫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提起宋朝,不少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那钱多兵弱的土豪王朝。偏偏宋朝政府土豪归土豪,花起钱来却从不手软,不管是养文官还是养战斗力弱到爆的军队,就从没见宋朝政府心疼过那流水般花出去的银子。

三百来年大手笔的花销,引来后世不少人吐槽宋朝政府乱花钱。不过,一片吐槽声中,宋朝却也留下了一个后世公认的亮点:那便是宋朝政府以极大的魄力,豪掷千金在医疗领域,为抗击瘟疫做出的重要贡献。

那么,积贫积弱的宋朝,究竟为防治瘟疫做了多少努力呢?

一、疫灾流行

中国古代历史上,宋朝,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瘟疫高发的王朝。单是从960年到1127年间,便至少有59年发生过疫灾。

待到衣冠南渡后,江南潮湿温暖的气候,更是助长了疫灾流行。据《梦溪笔谈》记载中,公元1131年,浙江大疫,“流尸无算”;1142年和1146年,临安又接连爆发疫情。

还没等南宋王朝喘口气,1151年,浙江温州再次爆发了一场大型瘟疫,“被害者不可胜数”。等到1156年,临安又再次“大疫”,弄得南宋王朝仰天长,问瘟疫高发到底是咋回事。

其实,宋朝之所以瘟疫不断,除了气候原因外,还受到商贸经济活动的影响。两宋时代,人口空前膨胀,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化高速推进,从而让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强,带动着汴京等大都市,呈现出《清明上河图》中的繁荣之景。

高度繁荣的商业虽然带动了经济增长,却也加重了城市防疫的压力。比如汴京临安这样人口密集的城市,一旦有疫情发生,很容易形成扩散,造成震惊天下的“大疫”。

好在两宋王朝早已把防治瘟疫当成了日常必修课,不仅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还不断思考总结,琢磨出不少防治瘟疫的大招。

二、防疫大招

这些防疫大招中,首屈一指的便是宋朝特色的公费医疗制度。舍得花钱的宋朝政府,果断在疫情发生时免费向百姓发放药品。

比如1231年,平江府遭受春疫,知府吴渊便派出医官去各地问诊施药,前后历时半年之久。而著名词人叶梦得在许昌做官期间遇到疫情时,甚至自掏腰包买药来救人。

无独有偶,文学家苏轼在杭州当太守时,也遇到过一次疫情。要说苏轼还真够意思,不仅为百姓提供了医药,还贴心送上大米等生活物资。

宋代地方官员依靠公费医疗救助百姓的同时,朝廷也在思考如何让公费医疗制度更加完善。为了避免官方支给钱财不足的问题,宋朝政府大胆采用了当时世界上罕见的财政拨款模式,每年财政上给各地拨付一些款项,作为防治瘟疫的专项基金。

宋朝政府深知,想要防治瘟疫,光有公费医疗还远远不够。于是宋朝政府继续出招,亮出了地方官员防控瘟疫时,极强执行力的王牌。

两宋时期的官员,什么事都可以磨洋工,唯独防疫这事,那是从不乱来。这是因为宋朝的官员大多是寒门子弟,深知民间疾苦,也十分清楚瘟疫的危害。而防治瘟疫,又是宋朝官场的一条高压线,若有官员敢在防治瘟疫时瞎糊弄,分分钟下狱问罪。

于是,整个两宋时期,但凡有瘟疫发生,地方官员总是第一时间亲临疫区,然后调动各种力量,积极救治百姓。

比如明道二年,陕西关中地区发生了一场干旱与蝗灾叠加的“饥疫”。陕州知州范雍便“自减廪食,以为民先,富人皆争出财助官贷,活数万人”。

同样积极投身了抗击疫情的还有著名的文学家的曾巩。熙宁九年,江西“大疫”。时任江南西路洪州(治今江西南昌)军州事、江南西路兵马都钤辖的曾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

积极准备药物,照顾无法生活的军民,资助百姓食物与衣物,并且派出医官治病,就是曾巩守土安民的最好注释。

除了施医问药,亲临疫区,宋朝的官员们还为病患发放钱粮,赈灾施粥,帮助疫情肆虐下的贫苦百姓渡过难关。

元丰二年,西蜀发生疫情。成都府路转运使李之纯便下令拿出六千斛官米,赈济病民。嘉定十年,潼川府路中江县遇到大疫,中江县尉邓应午同样为百姓提供了食物和药物,甚至把自己的工资,也尽数捐了出来。

为了更好地帮助百姓,早日战胜疫情,宋朝的官员们还十分具有远见的建立了病坊,及时隔离病人,以防止传染。

其实,宋朝官员的医学知识又何止懂得预防传染。早在瘟疫发生时,一些宋朝官员便开始收集名方,撰写医书,向百姓科普实用又有效的科学防疫方法。

除此之外,宋朝官员们还很早便意识到环境对瘟疫的影响。乾道二年,江西南昌发生瘟疫,徽猷阁直学士、知隆兴府充江南西路安抚使吴芾就让人疏通充满淤泥的排水沟,保持整洁而干爽的环境,以便病患早日康复。

三、官办药局

就在一众宋朝官员火力全开,以超强执行力对抗瘟疫之时,宋朝政府也在背后默默给予支持,还拿出了防治瘟疫的又一个高招——官办药局。

秉持着“拯民瘼、施实惠”的宗旨,宋代政府设立了熟药所、惠民局、和剂局等官办药局,专门在赈灾时为百姓提供免费药品。

宋孝宗隆兴元年,两淮出现疫情,朝廷马上让和剂局准备了四万贴药品,送往抗疫一线救治病患。淳熙十四年,临安发生疾疫,这时又是和剂局迅速提供汤药,救治无数百姓。

可以说,有了官办药局后,宋朝政府实行了药品采购、生产、流通的规范化管理,既确保了疫情时药品的供应,与医疗资源的跟进,又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医药交流与贸易。

同时,官办药局的出现,让一些偏远地区的百姓,也能获得医疗资源,这对降低了疫情死亡率,有着积极的意义。或许正是由于官办药局的惠民性,此后的元明清各王朝,将这一制度继承了下来,让官办药局,得以继续造福苍生。

积贫积弱的宋朝,就这么为抗击瘟疫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宋朝及其后若干王朝面对疫情时积极抗击的态度,也无声的告诉人们,百姓的健康,永远是一个王朝最重要的事。

参考资料:雅彬《宋朝用“公费医疗”抗瘟疫》、韩毅《宋代地方官吏应对瘟疫的措施及其对医学发展的影响》、刘清明《宋代官办药局的设立及功能评价》、汪圣铎、胡玉《宋代应对瘟疫的措施》

和岳飞同属抗金名将,手握重兵,为何韩世忠能得以善终?

三十八年59次特大瘟疫:民国瘟疫到底有多恐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5710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