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往往也有经济奇迹。
苏州,一家停产已有570天的口罩企业,却在96小时内实现了复工生产。
“公司能以这样的方式重新进入轨道,这是之前想不到也不敢想的。”蒋红元说。
蒋红元是苏州市吴江区汾湖高新区刚松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刚松防护”)的总经理。此前,公司陷入了债务纠纷,已在2018年下半年停产。
拯救刚松防护的是当地一家龙头企业盛虹集团。2月7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中获悉,复产的第一条生产线每天产能达到KN95口罩2万个、一次性无纺布口罩10万个。
在刚松防护和盛虹集团之间完成“牵线”的,则是吴江区法院以及当地管委会。
96小时实现复产
从援助到复产,一切都在抢跑。
1月30日,盛虹集团得知刚松防护具备复产能力后,第一时间与之取得联系,并迅速开设疫情防控专项账户,划拨专款3000万元。
在资金到位的同时,盛虹集团派驻专人,协助刚松防护开始采购部分生产设备、原料物资。
2月1日,第一批生产人员召集到位,完成全厂清洁、消毒等工作;当晚,第一批生产设备和部分原材料抵达厂区,安装调试工作开启。
2月2日晚间,新采购的整套生产设备完成安装调试。
2月3日上午,企业恢复生产能力,紧锣密鼓赶制防疫物资。2个小时左右,20多名工人生产的1万多个口罩下线。
随着后期生产线的启动,KN95口罩、一次性医用口罩和一次性无纺布口罩的总产能可达到24万个/天。
(工人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口罩 受访者供图)
蒋红元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公司此前已停工了570天,但第一条生产线的生产许可、原料、设备、人员到位用了不到4天就完成了。“现在主疫区的物资短缺,我们加班加点想尽一切办法把产能提上来。”
为何是刚松防护
刚松防护是一家研发生产防护服装、防护手套、防护面具、医用纺织品、医用无纺布制品的企业,但因为股东和关联企业提供担保而陷入债务危机,已于2018年下半年停产。
2019年12月18日,苏州市吴江区法院经审查,正式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刚松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于同日指定苏州方本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担任管理人,并决定2020年3月12日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根据之前的约定,法院裁定受理破产后,管理人在法院的指导下有序开展接管、债权申报与审查、资产调查等各方面工作。其中,管理人对刚松公司库存的口罩于2020年1月开始清点并登记造册。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前,管理人决定继续债务人的营业或实施本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的财产处分行为的,应当经人民法院许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考虑到当前疫情防护情况紧急,主疫区需要大量口罩等防护产品,而刚松防护也具有生产口罩相应的资质和设备,为充分发挥债务人产能效用,综合考虑债权人、债务人利益,吴江法院依照《企业破产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依法作出许可破产企业恢复生产的决定,要求管理人尽快寻找相关行业内的专业人员和投资者。
也就在这一期间,吴江法院以及管理人向社会公开发布了有关信息,而盛虹集团收到后第一时间与之进行了对接。
2020年1月28日(正月初四)上午,吴江区人民法院清算与破产审判庭法官紧急联系刚松防护各方,赶赴汾湖高新区管委会商讨债务人恢复生产事宜。
(各方现场勘察 受访者供图)
“经论证磋商和实地勘察,我们在现场作出支持刚松防护恢复生产的许可决定,要求管理人协调社会力量,帮助企业尽快复产,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吴江区人民法院破产审判庭张专委表示。
经管理人和相关投资者协商,利用刚松公司原有资质和车间,以及相关投资人带来的机器设备及员工,在辖区政府的协调下,第一时间恢复厂区水电等并迅速对机器设备进行安全调试,同时采购原材料和召集工人,争取以最快的时间恢复生产。
盛虹集团发言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除设立扶持企业恢复产能的专项资金外,还将通过采购捐赠等方式,无偿提供给政府进行统一调配。集团董事长缪汉根就此多次表示,当前防疫物资供应迫在眉睫,会全力保障刚松防护的产能提升。
据记者了解,当前疫情期间,刚松防护所有的生产经营费用由盛虹集团承担,待疫情结束后自然退出。
“现在订单多,加之得到无偿的启动经费,公司摆脱债务危机的可能性非常大”,蒋红元说,一家企业可能就这样起死回生。
当前,江苏多地法院已相继出台政策措施,指导疫情期间的破产重组案件,如财物变现可适当延迟等。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38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