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育儿 > 8岁前是孩子行为养成关键期,就算再难,也要逼孩子养成这5个习惯

8岁前是孩子行为养成关键期,就算再难,也要逼孩子养成这5个习惯

当了妈之后,就发现自己特别容易被激怒。原因嘛,都是因为孩子。

记得之前看过一期《脱口秀大会》,主题是“爸妈,我就直说了”。其中一个演员,把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样子,描述得既真实又好笑。

他说,很多父母催孩子的方式,跟黑车司机一样:你走不走,走不走,不走我走了!

等孩子过来了,父母还跟黑车司机一样:快点啊!等你啊!这么多人就等你一个!

天哪,这就是我和娃每天活生生的日常啊!看着好笑,但当下真的是被娃气得直跳脚。

我相信,很多姐妹,肯定都跟我遇到过同样的情况:

小时候,饭不自己吃,总要喂;到点不睡觉,总要玩;


大了也一样,玩具不收拾,作业不写;洗脸、刷牙、洗澡,事事都要催;


还动不动就歇斯底里乱发脾气;大喊大叫一直顶嘴……


有时候觉得,这哪是养了个娃,完全是养了个“小祖宗”。

为了让娃能有个好习惯,我真没少下功夫。育儿书一本本看,讲座课程一遍遍听,但结果还是收效甚微!

后来我才意识到,很多书籍强调:想要孩子养成好习惯,一定要奖惩分明。但在实践中,父母们往往走偏了。

想让孩子按时写作业,我们会用激励法,写了作业,就可以看一集动画片。


一次两次看上去效果不错,但时间一长,问题就出来了。孩子会觉得,写作业就是为了看动画片,而不是为了学习……


所以,奖也好,罚也罢,我们都不能忘记最根本的一条:让孩子明白,养成好习惯,是他自己的事。

为了让孩子始终保持“内驱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尝试了我们小时候最古早的方法:建一个行为习惯表。

娃小时候,我自己用手画的习惯表

这个方法看着简单,但超级有效:

→让孩子学会做计划,明确知道自己每天需要完成哪些事情;

→给孩子激励,完成一件事,打一个√或者得一颗★,既是记录,也是奖励;

→树立孩子的时间观念,每一件事都能够按时完成;

→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知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不慌乱。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正面管教创始人简·尼尔森、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都曾推荐过这个方法。

不过,这样的行为习惯表虽好,但是每次都要自己用手画,确实麻烦。所以,我一直在想,有没有可以重复使用的表格呢?

结果,居然真的被我找到了!

它里面含有多种行为习惯的贴纸,比如爱劳动、讲卫生等等,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不足、缺点来选择合适的贴纸。

每天根据孩子的进步情况来给孩子写评语,或者是给孩子以适当的奖励。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0-8岁,是孩子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作为家长,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养成受益终身的好习惯:学会自理;管理时间和情绪;培养自制力、内驱力。

现在受到疫情影响,全国中小学、幼儿园都延期开学,趁着这个超长寒假,不如跟孩子一起,用行为自律表,培养受益一生的好习惯。

我一直觉得,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爸妈。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就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对抗未来生活中的风和雨。

这本台历式的儿童成长自律表,才39.8块钱,关键是一次可以用一年,也就是说,一天只要1毛钱,就能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何乐而不为呢?点击下方购买!

【一年装】台历式儿童成长自律表
¥39.8
购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27164.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