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于2020年春节期间来袭,随着全国多数地区的交通管制和延迟复工,疫情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对关乎到投资者腰包的资本市场又将产生什么影响?且听分析师怎么说。
姜超: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债券分析师
疫情不构成高通胀,黄金、国债等安全资产受益(2月5日)
疫情事件属于短期冲击,并不会打断经济增长的中长期趋势,新型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四季度,经济已出现底部恢复迹象,因此,疫情冲击过后,中长期经济增长中枢有望保持稳定。疫情对于物价的影响相对有限,并不构成高通胀的基础,但当前通胀风险仍需警惕。
疫情结束冲击消退,并无很强滞后影响。如果防控顺利,新型肺炎疫情冲击将集中在2020年1季度。受疫情冲击,短期黄金、国债等安全资产最为受益。但是,非典时期经验表明,全年资产表现并非由疫情因素主导。新型肺炎疫情结束之后,随着经济逐步复苏,权益资产有望回暖,当前风险资产的调整危中有机。
荀玉根: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新型肺炎对基本面影响有限,不会改变牛市趋势(2月1日)
这次肺炎疫情对基本面影响有限,不会改变牛市趋势。
第一,病情的破坏力。从人数看,2003年非典期间中国内地确诊5327例,死亡349例,死亡率6.6%,而本次肺炎截止2020/01/31确诊11791例,死亡259例,死亡率2.2%,其中湖北以外地区死亡率只有0.22%。虽然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更多,但死亡人数较少。
第二,持续的时间。从时间上看,从出现首例出现到作出反应,非典时滞大约5个月,本次肺炎时滞不到2个月。
第三,疫情风暴点的经济体量。从地区经济看,2003年非典主要受影响地区为广东和北京,2002年两者GDP合计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4.6%,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发生在湖北,2019 Q3湖北GDP占全国GDP的比重为4.3%。2003年非典对当年基本面的影响就一个季度,即2003Q2基本面小幅下滑,但宏微观基本面2002年初-2004年初向好的趋势并变。
郭磊: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估计影响一季度GDP 1.5个点,疫情结束供给打开经济修复(2月1日)
疫情冲击和2003年SARS相比节奏更靠前(如按钟南山院士预计2月中旬前达到高峰),粗略估计疫情对2020年一季度单季名义GDP增速的影响在1.5个点左右。一季度GDP一般占全年22%左右,全年影响目前判断尚早,但影响量级应显著低于一季度。基于名义GDP和实际GDP的相对弹性,对一季度实际GDP的影响将大致会在0.7-1.0个点。当然,这只是框架性的估算,只能当作一个粗坐标,后续仍待对开工情况继续观察。
从偏高的1月BCI、PMI(采样均反映1月前三周)来看,疫情升温前经济内生趋势较好。那么疫情对经济来说相当于一个短期供给冲击推动的需求收缩;疫情结束后供给打开,叠加制造业低库存及政策稳增长,可能会导致经济阶段性修复斜率较高,这一点容易被忽视。
任泽平: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
“三辆马车”受冲击,对全年GDP影响有三种预判(1月31日)
需求和生产骤降,投资、消费、出口均受明显冲击,短期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规模流动和聚集,隔离防控,因此大幅降低消费需求。工人返城、工厂复工延迟,企业停工减产,制造业、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
对于GDP的影响,主要有三种情形:
1、疫情2月份快速控制,3-4月结束,则全年中国GDP增速5.4%;
2、春节复工导致疫情又反复,影响至二季度,则全年中国GDP增速5.2%;
3、疫情扩散超出预期,则下半年也受影响,则全年中国GDP增速5%;
徐彪: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
二季度经济数据反弹,建议逐步布局A股(1月30日)
受本次疫情影响,一季度宏观经济压力较大。如果疫情短期没有缓解,考虑到多省市交通管制、企业返工时点延后、消费活动的减少等因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大概率从1季度就会开始显现。另外,由于春节错位,正常情况下今年应是1月数据较弱、2月数据较强,但如果节后返工延迟较长,则有可能2月数据也不会明显改善,后续走势取决于疫情的进展。如果疫情在二季度基本得到控制,一季度的消费和生产计划的后置则可能造成二季度数据出现较大反弹。
从当前市场跌幅和非典时期最大跌幅比较来看,指数还有一定下跌空间,但幅度可能不大,若节后开盘出现明显低开,建议逐步布局。
李迅雷:中泰证券旗下齐鲁资管的首席经济学家
疫情长期不会促成经济拐点,短期影响不容忽视(1月29日)
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悲观估计则为一年时间,乐观估计只要半年左右,影响较大的时间是在第一季度,半年后基本可以恢复正常,因此,该疫情不会改变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和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上升地位。
中国经济增速已经持续9年回落,2019年4季度经济增速仍在下滑,继续创新低。反观2003年非典期间的中国经济,正处在重化工业化、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的高增长阶段,上升动力很足。如今,中国经济增速的稳中下行,原本问题不大,也有利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转型更好推进。
观点汇总:飞笛科技 陈清华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26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