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冲击下,对经济的潜在冲击使投资者心生畏惧,叠加春节期间外盘的大幅大跌,A股开年第一个交易日超过3000只个股跌停,盘中最大跌幅达8.73%。
不过,第二个交易日,在多方政策合力下,股市低开高走,大幅拉升。2月4日截至收盘,沪指报2783.29点,涨1.34%;深成指报10089.67点,涨3.17%;创指报1882.69点,涨4.84%。两市合计成交超过9000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入80亿元。
行业板块方面,家用电器、医药生物、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板块涨幅居前;国防军工、建筑装饰、采掘、交通运输等板块跌幅靠前。
政策面利好
A股大幅回调,一部分原因在于政策面利好消息的合围。
一方面,面对疫情,各部门迅速反应:2月1日,央行等五部门要求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2月2日,财政部又发布通知,要求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支持。
各地也出台措施,尤其减轻中小企业的压力。苏州出台十条优惠政策,包括减免房租、减免税费、扶持中小企业创业园等,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上海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等措施,直接为中小企业减负超过127亿元;北京出台19项重磅措施,对因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出现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努力做到应续尽续、能续快续。
同时,央行连续两天向市场注入资金:人民银行官方微信发布,2月4日人民银行继续充足供应流动性,当日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投放资金5000亿元,央行两日投放流动性累计达1.7万亿元,充分显示央行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的决心。
央行称,超预期流动性投放推动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下行,并将进一步推动贷款市场利率下行,有利于降低资金成本,缓解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财务压力,扩大融资规模,支持实体经济。
对于上述行为,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认为,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及时充足的流动性投放体现了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的取向,彰显了央行稳定市场的决心,有助于稳定及提振市场信心。
此外,从中标利率来看,此次央行7天期逆回购中标量为3800亿元,中标利率2.40%;14天期逆回购中标量1200亿元,中标利率2.55%,中标利率较以往均下降了10个基点。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分析表示,“7+14”逆回购组合的中标利率均下调了10个基点,表明央行在保障流动性合理充裕的情况下,引导金融市场利率水平下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高应对疫情影响的能力。
另一方面,在昨日的大跌之后,相关机构公开表达对疫情影响的观点。
在2月3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这种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性的,不会改变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
对此,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发文指出,疫情将使货币政策偏松调节力度加大,市场短期流动性宽松,债市走势乐观。疫情不仅不会推迟政策放松的步伐,反而会使宽松政策调节的时间前移和力度加大。从多个监管部门的发言和态度而言,短期内为保障金融支持疫情阻击战,流动性是基础。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4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节后两个交易日金融市场行情走势是正常的。疫情短期对经济乃至全球的短期冲击是客观存在的,市场作出反应也是意料之中。考虑到假期因素,中国市场近两日调整走势中包含了对假期期间海外市场的滞后跟随,对此不必过度担忧。目前外围股市已经基本企稳,这意味着疫情事件的冲击更多是一次思想心理上的短期冲击。未来一段时间,预计市场将逐步调整到位,下跌空间不会太多。而且金融市场的这类冲击,通常是一次性的。中长期来看,不必过度悲观。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目前北向资金动向代表海外投资者对整个事态在一周内作出充分评估以后的一个判定。如果北向资金大量流入,就意味着海外观点整体认为,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的措施是有力的,对疫情进展相对乐观。也反映了他们对外部整体情形的评估——疫情是可以控制的,且对经济影响相对有限。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也表示,A股开盘和第二天走势符合预期,应该相信市场和市场自身的恢复力。后面的走势,关键是疫情防控及形势演化。
疫情拐点来临
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月4日24时,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4324例,疑似病例23260例,累计死亡病例490例,累计治愈出院892例。
注:上表数据来源百度,由于存在统计时间差,与国家卫健委数据略有出入
从肺炎疫情数据看,治愈人数持续大幅超过死亡人数,同时疑似病例增长放缓,新增疑似,首次低于确诊病例,释放出疫情放缓的信号,拐点很可能来临。
图表来源:百度
参考非典疫情,按照WHO的统计,在2003年5月之前,每天新增加的非典感染病例人数持续上升,最高超过400。在5月第一周之后,每天新增加的感染人数逐渐开始回落。
对比非典疫情的发展与LME铜价,Brent原油价格和恒生指数,可以发现在2003年4月底新增病例达到顶部之后,3类资产价格跌到阶段性底部,于5月之后明显回升,中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5月中旬触底,随后震荡回升。
因此,东证衍生品研究院得出结论:资产价格的拐点与疫情新增病例人数的拐点高度重合,这也表明新增病例人数是描述疫情发展的重要指标。当新增病例人数不再增加,大概率显示疫情的扩散已经被有效遏制,工业生产和居民的消费未来将逐步好转,也就是风险资产(股市、铜价和原油)价格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阶段性底部。
对于疫情拐点的标志,各方观点不一,但是都认为将被有效控制。
1月30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表示, 拐点出现有两个标志:一是疑似感染下降,二是发病下降。
其表示,大多数的流行病学专家、病毒学专家都认为, 疫情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传染病把某一个国家的人打倒,它总是有一个过程或者有一个恢复期。 大概最多还有20天到一个月,我们会看到一个拐点。
1月28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什么时候达到高峰,这个很难绝对估计,我想应该在一周或者十天,就会达到比较高了,所谓达到高峰,就是不会大规模地增加了。“
但是1月30日, 总后卫生部原部长、北京小汤山“非典”医院院长张雁灵在武汉接受《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关于疫情什么时候出现拐点,现在还不好精确预测。”但他也强调,“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采取积极措施,疫情就会得到有效控制,否则会加剧蔓延。”
在上述信号出现的同时,武汉的医疗资源紧张局面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日前,由中建三局牵头建设的武汉火神山医院已于2月2日进行交付,该医院总建筑面积达3.39万平方米、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医院,将于2月3日正式接诊。此外正在建设的雷神山医院预计拥有1600张床位。
2月3日晚,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视频调度会透露,武汉市将在江汉区、武昌区、东西湖区建设“方舱医院”,用于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轻症患者,其中东西湖区的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将改造成为10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
谁在买入?
经历了昨日的大跌,沪指阔别半年后重回2700点,对部分机构投资者而言,在市场调整中看到的反而是机会。
一方面,外资大笔流入。数据显示,春节过后两个交易日(2月3日、4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279.19亿元,其中沪股通净流入163.47亿元,深股通净流入115.73亿元。
盘后数据显示,2月4日北向资金净买入贵州茅台(600519.SH)7.11亿元、中国国旅(601888.SH)5.74亿元,净卖出中国平安(601318.SH)4.76亿元、恒瑞医药(600276.SH)3.65亿元。
中银国际证券指出,市场在春节期间积累的下行压力集中释放,但筹码交换不足和疫情发展的难以预料导致短期内仍有调整压力。外围市场和国内政策的积极变化部分缓解悲观预期,外资布局低估值、且对疫情不敏感的医药、社零等板块。
此外,公募基金大笔买入也展现出对于未来走势的信心。
2月3日晚间,兴全基金发布公告称,在2月3-4日将购买本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约6000万元。
兴全基金相关人士表示,“本次疫情影响是对于A股市场的短期事件性冲击,并不会改变中国经济和中国资本市场长期良好发展的整体趋势。对于长线资金而言,市场的短期调整或许是比较不错的布局优质资产的机会。”
随后,天弘基金、易方达基金、汇添富基金、华安基金和东证资管宣布对自己产品分别自购5亿元、3亿元、2亿元、1亿元和1亿元,另有多家基金宣布自购3000万元至6000万元。
博道基金投资部副总经理张迎军表示,疫情只是短期内推迟了社会总需求,中断了部分社会供给,而没有严重伤害到中长期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例如高素质劳动力大量减少、行业龙头企业运转停滞、社会经济运行机制失灵等。当疫情结束后,特别是加上政府逆周期的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与中断的供给能够得以逐渐恢复。
其指出,从中长期来看,目前市场长期趋势的主要驱动力并没有发生变化,如市场的估值较低、外资的持续流入以及非标资产、房地产资产在内的全社会资的再配置的大趋势,而短期事件性从中长期来看对股市影响应该不大,不影响全社会资产配置的大进程,并不改变A股市场中长期方向和运行趋势。
上述资金流入导致科技ETF等ETF基金大幅拉升,半导体等板块市场情绪亢奋。其中,嘉实新兴科技100ETF(515860)在2月4日的行情中强势上涨8%,在市场所有泛科技ETF中名列前茅。从昨天净申购份额来看,ETF整体呈现净流入状态。星矿数据显示,2月3日,A股场内ETF份额增加29.82亿份,资金净流入约83.75亿元。而在行业ETF中,科技类ETF成为各路资金最为青睐的对象。星矿数据显示,华夏5GETF、华宝科技ETF和国泰半导体50ETF份额增加明显,分别增加了3.76亿份、2.52亿份和1.13亿份。
海富通基金经理吕越超认为,如果市场短期出现调整,那么就是加仓科技成长的良机,横向比较看,科技产业的基本面是受影响最小的,本次突发事件或将进一步加剧市场风格向科技成长的切换。
险资也在买入。证券时报综合主流保险机构提供的内部数据显示,仅昨日一天之内,约有百亿保险资金抄底入市。多家大型保险机构还向权益投资经理发出内部指令:不能净卖出。
据证券时报,大型保险机构内部一致认为,此次疫情对资本市场的冲击是短暂的,A股的长期走势并不因短期冲击而改变,上证指数2800点下方是长期投资者的好买点。
除了公募基金,一家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私募机构对投中网表示,已经在逐步买入,看好A股长期价值。
A股此次暴跌后回调,是恐慌情绪下的正常反映,未来A股走势如何,投中网将继续关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24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