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面对疫情影响,这几个行业现在怎么活?未来怎么干?

面对疫情影响,这几个行业现在怎么活?未来怎么干?

当地时间1月30号,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列入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同时强调,没有必要采取限制国际人员流动的措施,世卫组织不推荐限制旅行的措施。

客观的看,这个决定是公允的。虽然之前并不希望它发生。

如之前所担心的,一旦被列为紧急事件,国际交往、商贸、投资活动势必受到影响,但如果理性冷静的分析下,这种影响其实并不会有一些大V宣传的那么夸张,这是由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所决定的,中国的疫情,不仅仅是中国的黑天鹅,也是全球的黑天鹅。

只是从承受压力的角度来说,中小企业面临的压力又猛然增加了。怎么活下去显然成为很多大小老板所面临的第一大问题。

尤其是批发零售、餐饮、娱乐、美业等靠流量和客户到店赚钱的行业,我们看到海底捞、西贝、太二、胡桃里等知名餐饮品牌纷纷闭店休息了;而美容美发行业估计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面临客户不上门的问题;同时大家闲在家里,天天穿睡衣,似乎美妆和服装的消费也停了。

目前这类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就是没有人流导致收入断崖式下滑,成本却减不了,譬如租金,哪怕减个一个月半个月其实也没什么用;譬如人员工资,没有收入,发工资就是净亏,不发的话人走光了,疫情过去了招人又是个大问题。

那么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自救?



前天在回复一个客户加朋友的问题:“根据目前的状态,对实体店铺销售有什么建议吗?”

我提出了挑战期大概在2个月左右,同时提出了在内外部管理上需要做调整的几点建议供他参考,在这里再详细做下阐述,供更多有需要的同学、朋友参考:

一、在这里我首先要对时间判断做个调整,根据昨天的疫情数据变化和世卫组织的判定,这个挑战期应该不是2个月,而是3个月到5个月时间,根据不同的行业,以及这个行业中的不同业态有所不同。

二、所有的判断要基于对未来情况发展的预期:首先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认为悲观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从大的形势看,相信我国政府会很快控制住这个疫情,因为我国有全球独步的社会动员能力,而这种疫情没有特效药,能够管控主要就是看社会动员能力如何,这点我有充分的信心;其次,国人的消费意识和习惯会在这次疫情中受到一些影响,未来消费者对于健康管理的关注度会提升、对于公共卫生的意识也会提高,同时消费意识和消费意愿会加强,这反过来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消费的升级。从2003年SARS过后的经验看,经济和消费的恢复还是比较快的,中华民族从来是一个乐观的民族,大妈们是见过世面的,Z世代也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因此,对于大的趋势我们要适度的乐观,因为人只有相对乐观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抓住可能出现的机会。

三、关于活下去的几条有普遍意义的建议:

1、一定要想办法控制住成本!无论是调整员工数还是调整上班时间,又或者调整管理层薪资,都需要把成本控制下去。在这点上要和公司管理层、员工层达成一致,建立一个共识的机制(譬如活下去之后的补偿机制等)来推动。千万不能侥幸,看着现金流断掉!处理方式上也不能简单粗暴,现在是需要抱团活下去的时刻;

2、同时,如果是线下店铺比较多,品牌还相对可以的,这个时候可以跟甲方沟通商量租金等成本的问题了,万达等已经做了表率,这个时候不谈也得谈了,甲方一般抗风险能力要强很多,也应该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原来的亏钱较多的非品牌形象店铺(特别是大店)可以考虑关停,如果本身今年就有关店计划的,现在可以提前实施了;

3、开源:针对VIP(或会员)的活动要加大力度和频次,部分放弃原有的折扣限制;

4、同时,老板与研发部门不能休息,要加班,针对目前的消费人群的心理特点,争取设计出爆款(极致单品),克服困难做爆款来,无论是通过服装表达情绪的需求还是通过生活美容项目提升免疫力的产品的需求都是存在的,要争取能打造极致单品来打动客户。客户的消费早晚一定会启动,要考虑启动的需求是什么,要占领这个先机;

5、如果有会员(VIP)基础的,积极想办法开展线上的社群营销,要从线下做到线上,特别是餐饮企业,服装企业。线上化本身是明确的趋势,只是现在这个情况下进程会加速,如这次西贝的线下门店虽然关了大部分,但店长店员们的线上社群运营活动带动了外卖业务的快速增长,弥补了相当一部分营收损失;

6、做好财务测算,要保证未来“极端困难”情况下5-6月的现金流;

7、最后,上面所说的,要在短期内降低成本,或打造爆款其实都是一个很考验人的事情,这个时候领导者要有决断力,目标是要保留公司的火种,其他都可以放弃。



四、关于未来的几点思考

1、对产业的影响:相关产业的升级会提前,特别是服务业和零售行业,这次疫情也许会比较快的结束,但对消费者和企业经营者的影响是深远的。这种影响会推动零售品牌的线上化加速,也会推动服务业的加速升级。有些行业会加速洗牌,譬如中小型制造企业密集的行业(一定会有一批制造型企业撑不住,行业整合会加速)、旅游业、酒店业、餐饮行业、生活美容与医美行业、教育培训业、商超零售业等。同样,零售和服务业的升级也会拉动制造端的升级与转型,这种升级是连锁反应的,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一批老企业掉队,同时诞生更多的新生企业。并且,线上消费及与健康相关的产业会有更好的用户基础,如网络游戏、知识付费、线上教育、远程办公软件、私人医生与心理医生、各种能深入社区的生活服务项目、养生保健等行业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会。随着疫情过去后的消费复苏及国家一定会出台的相关经济刺激措施的到来,幸存者将会浴火重生,在涅槃中成为新时代的赢家;

2、对消费的影响:1)消费者的线上消费习惯会进一步加强,这对餐饮企业来说就可能是个警示,线下开大店未来风险可能会变高。对原来传统以线下经营为主的企业而言,线上运营能力将成为一个不得不跨过去的坎儿;2)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质、安全和对自身的适用性更加关注,这意味着大量的黑医美,无证美容院即将大批倒闭;3)消费者更关注环保、健康的内容。对健康产业和环保产业是个利好,将长期推动产品创新;4)消费者更舍得为自己花钱,追求生活品质。服务业尤其是高品质低价格的服务型企业将出现,并对现在的高价低质的服务形成降维打击;5)消费者更关注物质与内心的平衡。精神类、知识类的产品有一个不错的机会,同时,消费品也不再仅仅是物质的载体,也应该同时成为某种精神的载体。



3、具体有哪些机会?可以做哪些升级?在这个地方,我们挑几个行业做些阐述:

1)服装行业。

这个行业其实很好,一方面时尚是永远的需求,另一方面体量足够大。我们的一个服装行业的客户仅有100万会员客户,但这100万会员一年就提供了200亿的营收。

对于服装行业来说,目前是创新的最佳时机,主要是审美升级和分化导致的。但这次的疫情会使得需求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譬如线上化(无论何种形式的线上化,特别注意不要提到线上化就想到天猫)以及社群化服务与品牌打造等都会被加速,不能跟进就会落伍。

而在产品层面,服装除了原有的时尚属性和品牌属性(这点在不断削弱)外,产品开发方面的场景化水平、情感共鸣力,供应链方面的柔性制造能力和服务方面的个性化时尚定制能力恐怕是现在要考虑的课题了。尤其是原来有良好客户基础的一些品牌,如何用新的模式运营好这些客户,如何用新的模式在原有客户的基础上做出一个新的增量市场(也可能吃掉的其他品牌和自己原来的存量市场),可能是这个行业最大的机会。

如果还是守着原有的产品线、品牌和店铺,可能就只能眼巴巴的看着营收和利润的逐步下滑,直至深渊。

2)餐饮行业。

餐饮其实很复杂,我们不谈菜系,只说类型,餐饮其实分为吃饱、吃好和社交这三类。

吃饱是譬如KFC和老娘舅,吃好是海底捞、鼎泰丰、西贝,而社交则是譬如胡桃里等。对于吃饱类型的,前期因为美团、饿了么的关系,线上化已经做得比较好,并且我们看到类似KFC和麦当劳的前台人数已经极少化了,手机点餐和店内显示屏点餐已经普及,这其实就代表了这类餐饮企业的方向,少人化甚至无人化,产品标准化,不难吃,解决刚需问题,通过成本控制把坪效做高,就能活下去活得好。

其实难的主要是吃得好这个类型的,原先靠“标准化”、“服务质量”这两板斧赢得江湖的企业日子将会难过,真正能吸引消费者的将回到“吃好”的本质,即健康、有机和味道好!真正的精品菜会成为市场佼佼者,因为消费者需要的不是吃饱,而是享受美味和好的体验。并且,由于这次疫情的影响,店铺小型化的趋势会加速,原来动辄600-2000平的大店模式由于成本和消费习惯的原因将退出江湖,而100-200平的精品店铺会成为市场主流,精品菜,精品服务和相对高的价格是这个模型的核心。所以对海底捞等来说,这次疫情敲响了转型的警钟!

社交餐饮这个品类的主要问题是固定成本和运营成本太高,其实胡桃里加盟商很少有赚钱的,场地费、氛围打造、装修、人工等等把利润全部吃光。这个行业的一个趋势同样是小型化,我们看到了不少个性化、针对某一个个性化群体的社交餐厅发展良好,譬如一些嘻哈吧,土嗨吧等等。

因此,餐饮行业的机会在于小型化、少人化、精品化。

3)旅游业。

不得不谈旅游业,因为PHEIC对旅游业绝对是一次重创。

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次,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今年呢?收入减少90%以上!无论是酒店、航空公司、旅行社、携程等OTA平台,景区等,日子都会很难过。

这个行业的特点是一个双边市场,信息透明,现金交易,客户缺乏忠诚度。这也意味着一旦生意停滞,很多中小型公司就会因为现金流枯竭而生存困难。

因此这个行业要解决的是现金流的问题。长期看可以采取措施譬如“预售”、“定制深度服务”、“混业经营”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财务结构。短期内要做的就是缩减成本,并开始做产品、业务上的调整,增加现金流收入,以度过难关。

4)美业

美业涵盖的比较多,我们重点说下生活美容、医疗美容和美妆。

生活美容行业其实还不错,因为收的是办卡的钱,有资金储备,停几个月死不了。它们有老客户,主要的问题是客户不上门了。这个问题的解决要靠产品设计,譬如设计一个能让客户放下心结来体验的“全消毒空间免疫力提升养护套餐”的产品,加上把店内的氛围营造好,多用艾灸熏蒸,店内都是消毒水的味儿等等,再加上营造个富氧环境,让人呼吸一下觉得畅通了。可能就能重新启动。这个行业的未来是服务的定制化、高端化和贴近服务,原有的那种装修富丽堂皇,各种广告的店将不再受欢迎,而社群化、圈层化经营的品牌将赢得原有的存量市场。

美妆是美业最核心的部分,最大的市场也是最成熟的市场,这个市场中新的现象是国产品牌在最近几年的崛起(譬如完美日记成为2019年天猫美妆第一名,花西子杀入前十等等),这是我们所预想的美妆市场升级的第一步,新消费人群中的成分党,悦己族都将提供到了很好的打造新的强势品牌的机会,这点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所以在看似非常成熟、没有机会的市场中,其实蕴藏着大机会。

这次疫情对美妆行业的影响并不太大,虽然有人说:我已经五天没洗脸了,因为不出门。但实际上爱美是天性,这个市场的总量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那么这个市场接下来的机会在哪里?我们认为是定制化,未来的护肤品和美妆产品就会像保健品一样,根据你的个人的特质和需求,按月甚至按周定制,并为你配送到家。

那么线下做什么?主要是提供检测、解决方案和圈层互动,深度服务,从而线上线下形成完美闭环。这也是目前我们所投资这个行业的项目所在做的事情。

最后说下医美,其实这是目前值得担心的一个部分,受到疫情影响,大型的正规的民办医疗整形医院会面临很大压力,特别是那种客户基础欠缺,固定成本高的医院。而对于那些小门诊黑门诊可能反而问题不大,因为成本低,以往的黑心钱赚得多。我们担心这个市场会出现劣币驱除良币的情况。

对于医美企业的机会在哪里?我们觉得首先是从单一业务走向综合性业务,形成医美、生美、美妆的业务矩阵,形成业务矩阵后品牌投入才有价值,同时解决了医院流量问题。同时,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能力,这种核心能力是终身客户的运营能力,只有手上有了大把的终身客户,才有发展壮大,永续经营的可能。



以上,是我们对个别几个行业的简单分析、判断和建议,我们主要分析了消费和服务行业,并没有涉及到其他一二产业,原因是目前中国的经济已经是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因此,如果你是B端企业,那么请记住那句“透过C端看B端”,来思考自己已经面对的和即将面临的,从而做出相应的举措。

这些都是属于个人的看法和意见,应我们一些同学和朋友的要求而匆匆写就,谨做参考。而我们认为,在这个时间点上,任何悲观、抱怨都是没有价值的、没有未来的。只有冷静面对,认真分析,抓紧开干,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未来!

天佑中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401121.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