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动车限行与疫情防控之间,轻重缓急不难分辨,相关应对措施事不宜迟。
春节假期将于2月2日结束,下周一,大家就将忙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
眼下,虽然疫情仍在继续,春运返程高峰已经再次来临。针对疫情有可能扩散的危险,1月30日,国家卫健委举行发布会,介绍新冠肺炎疫情预防公众指导建议。
为了防控疫情,中国疾控中心编写了公众预防的指南,设置了6个常见的场景,提出了个人疫情预防的建议。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减少外出活动,尤其是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
实际上,这也正是多数人所身体力行的方案。
假期伊始,从疾控专家、职能部门到机构媒体,都在告诫大家注意防护、减少出门。官方倡导很快就落实为民间行动,闭门谢客的假期里,不少人沉浸于亲子互动游戏,有的人还因此厨艺大涨,虽然足不出户,倒也其乐陶陶、怡然自得。
有亲情作伴,“闭关”的日子并不孤单,无论外面有多少疾风骤雨,把房门一关,家就是风平浪静的港湾。
无论多么留恋这个温暖舒适的港湾,随着工作日的来临,我们都不得不打开房门,重新投入整个城市的怀抱。
我们曾无数次丈量过从家到单位这两点一线之间的距离,但在疫情严峻的现实背景中,确保这个过程的安全,是个人、单位乃至整个社会都无法忽略的课题。
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消息显示,截至1月30日上午,全国省际包车和发往湖北的省际客运班线已全部停运。16个省份全面暂停省际客运班线,28个省份多个城市暂停或者部分暂停城市公交线路。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暂停部分交通是有效防止疫情大面积扩散的重要举措。
可以想见的是,尽管春节假期即将结束,交通运输服务并不会立刻全面恢复,而是将依据疫情形势和地区实际情况稳妥推进。
在此之前,确保正常提供的交通运输服务安全开展,无疑是重中之重。由此,城市公共交通必然要面对巨大的挑战和考验。
春节期间,由于疫情的影响以及市民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各地的公交、地铁上都显得冷冷清清。随着工作日的来临,这样的局面很快就会有所改变,在这些真正意义上的“人员密集区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意义不言而喻。
1月28日,钟南山院士曾预测,疫情可能会在一周或10天内达到高峰。不难看出,在工作日正常开展后的一周左右,疫情防控将面临新一轮的严峻考验。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中,尽量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仅是个人远离危险源的稳妥之选,同时也是城市管理遏制公共传播和交叉感染的有效途径。
由此产生的一个新问题是,城市机动车限行措施能否暂缓施行?
随着工作日的临近,不少城市都公布了机动车限行方案。私家车相比起公共交通工具来说,显然更为安全和稳妥,因为机动车限行,势必会有大量私家车主不得不增加“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的频次,由此,不仅会增添个人风险,公共管理的成本也将大幅增加,公共安全也要面对更多挑战。
这样的代价,实际上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众所周知,机动车限行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缓解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现实情况是,春节过后的一段时间内,多数城市的交通压力并不大,以今年特殊的形势来看,即使取消机动车限行,也不会加剧城市交通压力——目前,很多地区都出台了延期开工的通知,不少单位更是在倡导员工居家远程办公。
更为重要的是,疫情出现伊始,疾控专家一直在倡导市民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尽量利用私家车或单车出行。在疫情有可能出现新高峰的预警下,暂缓机动车限行,更能为公共交通减压、为防控疫情加分。
1月31日,河南省焦作市与开封市相继发布暂时解除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的通告,两地表示,机动车尾号限行措施将延迟至2月29日后进行。
换句话说,焦作市与开封市在整个2月都解除了机动车限行措施。
在替两地市民感到欣慰的同时,衷心希望此类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公共管理思路,能够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复制。
即使基于城市实际情况的考虑,无法将机动车限行延迟到2月底进行,起码也不妨延缓一周。如此一来,既可以使市民以轻松的心情享受元宵佳节,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平稳的姿态渡过可能会出现的疫情高峰期。
在机动车限行与疫情防控之间,轻重缓急不难分辨,相关应对措施事不宜迟。
微信公众号:言者无疆(zhaozhijiang11)
-----------------------------------------------------------------------------------------------
本文由赵志疆原创首发,欢迎关注,评论员老司机带你一起看新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96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