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养生 > 身体如有这12种情况,多数是寒湿体质,4个方法,祛除体内寒湿

身体如有这12种情况,多数是寒湿体质,4个方法,祛除体内寒湿

身体如有这12个特征,多数属于寒湿体质,4个方法,祛除体内寒湿。

我们说一个人身体好,常说他“气色好”,或者说他“神采奕奕”,两种说法虽然不同,其实所指却完全一致:阳气充足。

从“阴阳学说”的角度来看,“阳气”有“运动、温暖、明亮”等形容词,其实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生命力。阳气充足,也就是生命力旺盛的体现。因此,中医养生,虽然讲究“阴阳平衡”,但对于养生延寿来说,更多的就是要维护好机体的阳气。

机体的生命力低下,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机体自身的阳气虚损不足,二是和“阳”相对的“阴邪”内驻,从而削弱了阳气的生机。两种情况,最终的结果都是阳气不足,只不过,机体本身的自然虚衰,是难以逆转的,而阴寒之邪,则完全是可以控制的。

实际上,大部分的阳气不足,基本都是阴寒之邪削减机体阳气而成,所以,如果能及时驱散体内的阴邪,对机体的阳气是最好的维护,也就更接近健康长寿的目的。

影响机体阳气的“阴邪”,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种类”,主要来说,以寒、湿两者为主。内经对它们的定义是: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湿为阴邪,其性粘滞,易伤阳气。两者有一个共同点:容易损耗阳气。

那么,如何知道自己体内是否有寒湿之邪呢?一般来说,寒湿体质的人,身体会有如下12个特征:

1、面色发白、发青、发暗、发黑,且颜色越是偏于晦暗,就提示寒湿越重;

2、舌苔发白而腻,舌体多黏液;

3、反复出现的口腔溃疡,且缠绵不断;

4、口臭时如果白舌苔;

5、咳嗽时痰稀而白;

6、爱打喷嚏,特别是早上起来,遇风喷嚏不断,流清鼻涕;

7、爱出凉汗、冷汗;

8、感冒发热时浑身发冷;

9、经常不明原因的肚子疼、拉肚子;

10、脸上长痘和斑;

11、手、脚常年冰冷;

12、颈椎僵硬不舒,四肢酸重、腰背酸胀,部位越多时间越长,寒湿越重;

上述12点,如果有三到四种符合,一般都提示体内寒湿偏重,最好能及时驱散寒湿之邪,以维护好机体的阳气,从而使身体更健康。

如何祛除体内寒湿之邪呢?有人以为,无非就是温阳散寒、燥湿化湿而已。

从理论上来说,“温阳散寒、燥湿化湿”并没有错。但实际上,我们最不能忽视一个根本:机体的正气,是以“气血”为代表的,而“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从根本上来说,祛除寒湿,“血足”才是根本!

只有身体内营血充足,阳气才能得到维系,所谓“阳在外,阴之使”。也只有营血的周流畅通,机体既有的阳气才能充分温煦全身。可以说,寒湿之邪,在充沛、周流不息的营血里是无法苟存的。

如何祛除寒湿:

1、运动:运动之后,我们会感到全身更加温暖。这个温暖是从何而来?可以理解成机体的阳气蒸发阴津而来。既然运动可以使阴津受到“蒸化”,寒湿这些阴邪同样也可以。所以,坚持合理的运动,可以说是祛除寒湿最简单的方法;

但是需要注意,如果只是注重运动,可机体的营血不足,那样,运动后可能会特别疲乏,营卫不畅,抵抗力下降,寒湿反会乘虚而入。所以说,祛除寒湿的前提是营血充沛。

2、出汗:适当出汗也能祛除寒湿,出汗的方法有很多,上面说的运动也是其中之一。比如泡脚,比如进食一些热粥热汤、或者温热的食物,可以让卫气“门户大开”,让寒湿之邪从腠理而出,这也是中医“开鬼门”的做法。

需要注意的是,“汗血同源”,用出汗的方式祛除寒湿,也需要营血充沛这个前提,不然,或有“无汗可出”,或有“汗多亡阳”之虞。

3、饮食祛寒:这个方法,应该是大家最愿意接受的一种,既能祛除寒湿,又能大快朵颐。通过进食一些辛辣、温热的食物,以驱散体内的寒湿。这一点,其实就体现在各地的饮食特点上。

如北方菜系喜欢用葱、姜、蒜、辣椒、牛羊肉;川菜的麻辣;湘菜的炸辣;西北祛寒的药酒等。虽然各有不同,其实都是因地制宜,目的在于祛寒祛湿。

4、温热祛寒:寒者热之,这可是驱寒的不二法门。尤其在古代,更是古人最朴实、最自然一种祛除寒湿方法。常见的如晒太阳、热水袋、盐熨、油砂炒热后热敷、艾灸、拔罐等等,都可以归纳入这类方法。

总之,寒湿体质的人,相对来说,身体的健康程度要低一些。阳气不足百病生,因此,及时驱散体内的寒湿,保持机体阳气的充沛,可以说是健康长寿的前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67009.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