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入初中之后,大多数孩子的学习成绩都会发生或上或下的变化,并且这些变化会直接影响他们中考时的成绩。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初中,是孩子学习成绩的突变期,到了初二下半学期,孩子的学习成绩便基本上定型了。
所以,抓住初二下学期这个关键节点,对孩子整体学习水平的提升会是一个有力的推进。
面对初二下学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决不投降
有句话说得好:所有命运中赠送的礼物,都暗中标好了价格。那些孩子曾经在学习上偷过的懒,在未来都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回馈”孩子。小时候对孩子放任,那么将来孩子会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
北宋诗人林逋说:少不勤苦,老必艰辛;少能服劳,老必安逸。
如果因为不能接受学习的苦,而不去努力,那么必将被社会淘汰,人生后面的日子将过得很苦。“快乐教育”真的就快乐吗?想必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理解。
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我们一定坚定信念,绝不放弃希望。正如二战期间德国不可一世眼瞅着就要拿下大英帝国的时刻,英国首相丘吉尔的演讲结尾所说:"我们在陆地上作战,我们在天上作战,我们将动用一切力量,我们决不投降!"。
也一定要像刘邦那样,尽管屡战屡败,但是最终赢得天下。无论现在怎样,最终中考成绩说了算。
帮孩子明确学习目的
纵观我们身边的人,但凡取得一定成就的都是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刻苦钻研才有成功的可能。学习也是一样,谁不是一路考试拼搏上来的,谁小时候不也是一大堆家庭作业,有时做得不好还要被老师批评两下?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心智不成熟,在这过程中更加感受不到什么快乐。
教育专家、教育类畅销书作者刘称莲把女儿送进北大后,总结了很多在陪伴女儿过程中的体会和经验,关于如何激发女儿的学习动力,她是这么做的。
有一些家长以为国外的教育就是快乐的,其实在国外,优秀的学生他们一样要很努力学习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比如新加坡的小学教育,教学领域非常广泛,除了一些专门的课程之外,还有艺术、语言方面等领域,充分开拓学生的天赋。但是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室后面不也经常悬挂着一把戒尺吗?据说,孩子表现不好,老师是要照手心打三下,而且是要两个老师在场才能执行。
我和孩爸爸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学习,除了有空闲就读书之外,有机会我们也会去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我们曾经把自己的家称为"学习之家"。
当爸爸通过不断进修,换到了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并且可以赚更多钱的职位时,当妈妈通过学习,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更多的人时,女儿看到了学习的价值。
好的家庭氛围
要自然的陪孩子多聊天,至少吃饭时有时间。孩子说的越多,我们了解的越多,因而才可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我们说出的话和做出的努力,才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和收到好的效果。
孩子说的越多,说明对我们越信任,也越有可能把内心的压抑和不快情绪排泄出去。
我们如果能勾引出孩子表达的欲望,剩下的主要工作就是认真倾听就可以了。我们别成为令孩子极度厌烦的唠叨的主角儿。
其实,每一位家长都是孩子的"高人",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学不会知识,家长可以手把手地教他们;当孩子上了初中之后,家长不可能再像小学时那样教孩子,但家长们可以在大的方向上给予孩子指导——教孩子有效的学习方法。
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有的家长喜欢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或字写错、写歪了,一边帮着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责怪孩子。
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孩子的学习的兴趣和能量之门很难打开。这个时候,家长再怎么说教,他是听不进去的,也是改不过来的。
做完作业时发现有不正确的地方,首先不要指出具体错误之处,而是说出大体范围,如“做得不错,但这个题有些不对的地方,你再看看。”
或者在有问题的地方画上—个小圆圈,让孩子自已找出不正确的地方改之。若孩子找出来了,就及时称赞和鼓励。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52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