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真的太难了,风风雨雨三十年,却依然饱受质疑,燃油车要和外资品牌比发动机、底盘、变速箱,现在特斯拉国产后,又要和特斯拉以及其它外资品牌比安全、续航、科技,它真的太难了!国产车在燃油车领域确实落后于外资,这点咱们要承让,也要正视差距,但是要说国产新能源车落后外资、落后于特斯拉,那还真不一定!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2019年1月7日正式动工,在中国速度的助力下,特斯拉超级工厂有望在9月份下线第一辆特斯拉Model3,并在2020年开始大规模量产。在美国产量不足的它,势必要借"力"在中国实现逆袭。它真的有这个实力吗?国产新能源车有能力迎战吗?
特斯拉能名扬四海,有它的硬本事,但对它帮助最大的还是"软实力"。
特斯拉作为一个年轻的汽车制造企业,它诞生在了一个好地方:美国硅谷,IT的理念造车,彻底把传统车企抛在脑后,在2003年的时候,它是非常超前的。另外,特斯拉的电池管理技术领先,它能把7000多节18650锂电池(笔记本电脑电池)组装在一起,并且还能拥有超长的续航时间和"粗暴"的加速能力,实力绝不容小瞧!
至于底盘、电池、电机,特斯拉并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早期特斯拉的底盘技术用的是莲花汽车底盘,直到2012年它才逆向开发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底盘,并开始在MODEL S上大规模使用。其次,特斯拉的电池由日本松下提供,驱动电机是特斯拉和台湾富田共同研制,这将是它国产后最大的软肋!
硬实力一般,但它的"软实力"太强,这要得益于它的前CEO埃隆.马斯克,他一手把特斯拉从一个小品牌打造成了一个高端豪华品牌,特别是在国人心中,特斯拉的豪车地位不可动摇。另外,它的营销也很"逆天",最有力的证明就是通过自家火箭把特斯拉汽车送到了外太空,彻底让特斯拉名扬四海!
特斯拉在中国"软硬兼施",其实也是喜忧参半,国产新能源车未必危险!
欢喜:
特斯拉在全球只有两个地方有工厂,一个是美国,另一个就是中国上海。它一没有选择造车技术更先进的日本或韩国,二没有选劳动力更廉价的东南亚,而是选择中国,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中国良好的造车环境。完善的汽车零配件配套能力和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都给它提供了方便,中国速度更能缓解它产能不足的局面!
隐忧:
N01:特斯拉能在短短的16年中发展的如此之快是因为它搭上了互联网的"快车道"。16年过去后,中国的互联网已经"燎原",人工智能也在兴起,各个车企都在自家车上搭载了最新的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特斯拉引以为傲的"IT造车"已被反超!
NO2: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并不生产电池,而电池问题又是它的短板,要想进一步降低成本只能向国内的电池厂商购买,而国内有实力的电池企业屈指可数,只有比亚迪、宁德时代才排得上号。一家是竞争对手,另一家产能紧张,特斯拉想获得长久发展,缓解电池供应不足的局面,极有可能走上与自主新能源车企合作的道路!
NO3:自主品牌在这几年也没闲着,发展的十分迅速,无论颜值、技术都不落下风,并且品牌力也在不断提高,留个特斯拉的时间并不多。其次,老牌外资纷纷在布局纯电动车市场,2020年会扎推的上市,当老牌车企遇上新兴的特斯拉,它们两者之间的"较量"才是重头戏。
NO4:进口的特斯拉已经是故障频发,汽车无故自燃,自动驾驶系统频出故障,这已经让它的潜在客户丢失过半。由于美国产能不足,特斯拉在中国生产后肯定要改变这个问题,只是短时间内根本没有办法让所有工人了解生产流程,所以国产特斯拉的整车质量还是有待检验!
NO5:特斯拉被捧上了天,但它却一直没有盈利,在美国也是靠银行借贷存活,一家没有盈利的车企,在后续新车的研发上,将很难有持续输出的能力,在竞争激烈的车市中,这一点是非常致命的。
总结:特斯拉在国内被过于"神话",而国产新能源车则是"冷嘲热讽"。即便是特斯拉现在国产,也是有喜有优,自主品牌也未必危险。你觉得国家的"弯道超车"战略会让一个特斯拉搅了局?它顶多就是一个陪衬,主要目的还是激励自主新能源车不断发展,其次就是学它先进的技术!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一并感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3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