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时期
赵匡胤弟宋太宗(976年~997年)赵光义(939年~997年),978年收吴越,979年灭北汉。979年,移师幽州,试图一举收复幽云十六州,在高粱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展开激战,宋军大败,耶律休哥射伤宋太宗,乘驴车逃走。980年又试图统一交趾(越南),但惨败,使交趾最终得以保持独立地位。
986年,太宗遣潘美、杨业、田重、曹彬、崔彦五位大将分东中西三路,以东路为主再行北伐。西路、中路军进军顺利,而主力东路军屡遭辽军挫败,粮道被切断,终未能与中西二路汇合,于岐沟关大败而溃。中、西二路亦只得南撤。
993年二月,四川发生王小波和李顺领导的起义,996年,起义军彻底失败。
宋太宗本人附庸风雅,喜好诗赋,政府也因此特别重视文化事业,宋朝重教之风因而展开。扩大科举的取士人数,在位时期,第一次科举就比太祖时代最多的数字猛增了两倍多。科举使不少有才华之人有机会入仕,一旦被录取,便青云直上,这些出任各种职务的“天子门生”,对皇帝心存感激,可以增加对朝廷的忠心程度。
赵匡胤把帝位传给自己认为很有水平的弟弟赵光义,而不是传给儿子,这显示了赵匡胤的伟大。朝代的前期确实需要杰出的皇帝来奠定基业。赵光义一战而收复北汉地区,这是赵匡胤三次努力而没有成功的事情,成绩是不小的。遗憾的是,依然没有收复幽云十六州,这确实辜负了赵匡胤的伟大理想。宋朝治国天赋水平最高的两个皇帝不能收复幽云十六州,其他皇帝的天赋水平再也很难高过他俩了,就更难收复幽云十六州了。
北宋的政治体制在赵匡胤与赵光义的建设下,成为中央集权体制以来最好的政治体制,是高度理想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但是,由于失去幽云十六州带来的巨大缺陷,这导致宋朝武功不高,导致宋朝没有能力自我保护,自然也无法使这种政治体制持续下去。随着宋朝的灭亡,这种良好的政治体制也就消失了。
如果宋朝在开始阶段就得到幽云十六州,或没有石敬瑭的出卖行为,一个政治体制优秀,武功强大的宋朝会诞生在世人面前。这样强大的,体制良好的宋朝会持续多长时间呢?有可能会一直持续下去,成为一个不亡的朝代。宋朝的良好政治体制,促使宋朝的内部战争非常少,各种叛乱行为很少,宋朝时期的战争大部分是外仗。
北宋政区图,政区名称已经有现在省区名称的雏形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30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