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是恪守师道尊严的核心。日前,教育部会同六部委发布实施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正是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加快推进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时期,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目标与任务举措,打出师德政策"组合拳"。
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德高为师,身正为范。高尚的师德是成就好老师的根本动力和不竭源泉。育人者必须立德为先,以德立学、以德立身、以德立教。师德重在自我涵养,修德贵在自觉。德养不同于法治,前者在于内心的文化积淀和思想认识对自己的行为形成约束及规范,而后者是通过外界的力量和影响,以法律和规定对人们产生强制和威慑作用,所以教师修德全在自身。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使命职责要求自己必须遵循为师之规范,恪守教师应守的纪律,认真履行工作责任,以行动树立教师职业风范。
教育是人培养人的过程,像楼舍和设施等外界环境对人的成长只是起着辅助作用,而教师是学校的骨干,学校的一切工作都需要老师的参与。包括学校的文化建设、课程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教师都是其中的首要主体。在有了好校长引领的前提下,优秀的教师队伍就是学校完成育人任务的主要基础和根本保证。"育人先育己","身教重于言教",老师要有师德修养的行动自觉,做学生认可、接受、信任和愿意效仿的人,应该是做教师的追求。"爱祖国、爱学生、爱自己"必须成为教师的人生信念,自觉地、全面地、终身地坚持师德修养,让"洁身自好、君子风范、钻研教学、热爱学生"成为自己一生的写照。
我们提倡"师道尊严",就应该明白"先有师道,后有尊严"这个道理。若是为师者无道,必然育人失败,又哪里来的尊严?在现实中,有个别教师师德不纯、能力低下,让学生和家长不敢恭维,直接损害了教师队伍的整体形象,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品质。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是新时期对教师德能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都要加强调研,明确新时期教师职业的道德准则和标准,不断完善教师职业规范,通过倡导、培训、考核,逐渐并加快培养出能够承担起教书育人、振兴中华重任的优秀教师队伍。(张均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21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