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在与人交往当中谦词与敬词的使用更是我国文化传承中独具特色的一种形式,很多外国人来到中国学中国的礼仪,往往会被我国这些繁如星辰的称谓搞得焦头烂额,相信大家对于“足下”这个词不会很陌生吧?它也可以被称为是“阁下”,是表示对客人的一种敬称,但是大家知道“足下”这个词的来源吗?
相传足下这个词就来源于山西,而与这个典故有关的正是山西名人,全国都在祭奠的介子推,介子推割肉救主的典故至今都广为流传且脍炙人口,而他宁愿被烧死也不入仕途的那种旷达与对名利的淡薄更是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民,为了纪念他,民间还特定了一个节日,那就是寒食节,每年到了寒食节,人们祭扫、吃寒食就是为了纪念我国的这位圣贤。
而与介子推紧密相连的景点自然就是山西介休市的绵山了,绵山又被称为“介山”,正是因为晋文公得知介子推被烧死悲痛交加而改的,绵山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背景的道教名山,到绵山旅游,起点就是龙头寺,进入龙头寺游览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绵山胜境”大型石牌坊,它气势恢宏、华丽壮观,是绵山的标志性建筑,龙头寺以南天门为界,分为南北两院,南天门位居最高,是观赏落日晚霞的绝好去处。登临其上,俯瞰山川,梯田栉比,如诗如画。每当暮色降临,晚霞映照,落日半隐,伸出双臂可拍摄到双手捧日的奇妙照片。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曾来此朝山谢雨,突遇神龙显灵,于是赐名龙头寺,龙头寺向南望去,山峦起伏,苍翠欲滴,向东望去,介子推母子雕像在龙脊岭若隐若现,仿佛在向你讲述这千年的世事沧桑巨变。除了龙头寺,抱腹岩内的云峰寺也十分的壮丽,寺内清幽寂静,香火云烟雾绕,仿佛是深山中蒸腾而出的仙气,古朴典雅的建筑,寺内精美绝伦的彩塑都为这座寺庙增添了神秘的氛围。
绵山除了道家名山之外就是介子推文化了,因双龙交汇的背脊而出名的龙脊岭景区有彭祖、吕洞宾、陈抟、汉钟离等历代古圣贤修行洞十余处,是中国最古老的养生地,子推母子塑像就在龙脊岭景区,整座塑像生动传神,再现了当年介子推偕母归隐绵山的情景。
讲了这么多,当地“足下”与绵山又有怎么的关联了,那就得请大家移步栖贤谷了,栖贤谷蜿蜒而上、怪石嶙峋,到这里参观游览,须攀十余架天梯才能通过,据说当年介子推就是经这里到达的归隐地,峡谷贯穿飞流瀑布,天梯石栈与摩崖石刻点缀其间,沿着山谷直行而上,就来到了哀号坡,传说晋文公得知了介子推母子被烧死的惨讯,面对满眼的枯木青烟,焦土沃野不禁触景生情,遂命手下将一块烧剩的木头做成木屐,穿在脚下顿足哀号:“足下,足下!”,随从们也一片哀号,从此这里就成了哀号坡,而对朋友的尊称”足下“也便由此得来了。
绵山十分的壮美,这里有罕见的自然奇观,全国都绝无仅有的悬泉蜂房泉,巨大的悬崖绝壁上数十对苔藓茸结的石乳,乳汁如珍珠断线,滴落池中叮咚作响,宛如琴弦弹奏出的山水清音。绵山还有层楼杰阁,画栋雕梁,金碧辉煌的大罗宫,甚至连绵山后山的水涛沟都美的仿若仙境,沟内水流丰富,溪谷深潭遍布,绿色植被覆盖,自然风光出众。
绵山既有人文景观,又有宗教文化,同时它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寄托,山上更有清泉瀑布,绿树成荫,深潭溪流,实乃是一座不可多得的名山,如果你也对这里感兴趣,那么过完年背起行囊走起吧!
文/老西儿侃三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19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