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请个大咖当“陪练”?“名监制”背后故事多

请个大咖当“陪练”?“名监制”背后故事多

​“名监制+新导演”或许是代际交替阶段的必然现象。

2019年12月13日,电影《误杀》上映,旋即成为贺岁档黑马。2020年1月1日,网剧《唐人街探案》上线,迅速成为开年爆款神剧。作为同属“唐探IP”维度的两部作品,其背后“名人监制+青年导演”的主创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误杀》之外,2019年公映的《撞死了一只羊》《过春天》《铤而走险》《受益人》《平原上的夏洛克》《宠爱》等影片,同样是行业前辈作为监制反哺青年导演的产物。由此,“监制”成为被频繁提及的年度关键词之一。

“名监制+新导演”模式蔚然成风

从知名导演,到知名演员,国内影视行业渐渐涌现一股“监制”热潮,“名导监制”搭配“新人导演”的模式,近年来也逐渐成为内地电影市场的一种新常态。

在监制中心的现象中,虽然都在扶持青年创作者,但各样“名监制”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监制之道”。

作为第五代先锋的田壮壮和黄建新,近年来纷纷转型幕后,从不同维度提携电影新人。田壮壮多从学院派的视角出发,以导师的身份为学生作品摇旗呐喊。2019年的一部《过春天》便在这样的师生情怀促使下走向市场。而黄建新除了与知名导演合作主旋律题材外,还从更年轻的创作者身上发觉可以探索的创新空间。

近年来,日渐从边缘创作走向核心主力的,还有第六代导演们,他们也开始用自己的话语权助力行业新人发光发热。其中,贾樟柯通过个人和公司的影响力接连开启“添翼计划”“语路计划”等挖掘和培养新人导演,《Hello!树先生》等项目不仅有贾樟柯的监制身份,也有其公司参与投资和发行。

监制的同时也会带来资本力量。在王家卫监制的《摆渡人》等电影中,同样有旗下泽东电影公司作为出品方的身影。此外,王家卫还为之动员了梁朝伟、金城武等实力班底前来助阵。而在近年来不断北上的香港导演中,陈国富、陈可辛等知名电影人,更在用自己的实力为各地青年创作者们加码鼓劲。

同样被香港电影人刘德华发掘的宁浩,如今也已经化身内地导演前辈,其创办的坏猴子影业,发起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已经帮助诸多年轻从业者找到了自己的电影风格。从行业意义讲,受到前辈提携的宁浩对后辈进行关照,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而联合宁浩监制《我不是药神》的徐峥,通过不断的摸索,也已经完成了从演员到导演,再到监制的转型之路,并且在扶植新导演上形成了自己的独到心得。“现在的年轻导演需要懂电影、说得上话、资方有信任的人,站在他们身边,平衡所有,保护导演创作。”

像徐峥一样,陈思诚、赵薇、姚晨等演员出身的电影人,也在不断尝试中完成了跨界蜕变,并且在实践中找寻自己与导演之间的平衡点。

“监制中心”意味着什么

内地的监制体系由香港电影产业发展延伸而来。上世纪九十年代,香港电影人北上,同时将“监制”等概念带入了内地电影产业体系。从导演到明星,再到制片人乃至资本,逐渐衍变到监制,中国影视行业中心的变迁即为核心话语权的变迁,这背后体现出创作核心力量的迁移。而日益明晰的职责分工,也从另一个维度成为证明产业体系升级的一种标志。

目前国产电影的监制多为中生代导演,属于“资深创作型”监制,在护航新生代导演方面,不仅可以凭借自身的行业知名度为电影新人带来诸多保障,更能在艺术创作、资源配置、商业平衡等层面进行具体指导。

作为个人电影风格浓厚的作者型导演,王家卫在其监制的《摆渡人》和《撞死了一只羊》等作品中,从服装、摄影、剪辑等多个层面注入自身能量,增强了青年导演作品的艺术厚度。刘杰导演的《透析》《宝贝儿》等影片中,更是融合了监制侯孝贤的御用班底——廖庆松、林强和杜笃之等业界重量级大咖。

影片的整体风格本质上是导演和监制风格的融合体,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能更会被打上监制的“烙印”。因此,监制如何在为导演创作提供建设性意见的同时,又不干扰导演的自主创作与发挥,在两者之间取得一种平衡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的工作就是陪练,导演是拳手,我就是陪练员。”宁浩曾对自己的监制身份与导演之间的关系进行过这样的解读。在《我不是药神》这个项目背后,他和徐峥作为影片的两位推手,有着明确的监制分工。宁浩主要在剧本推进、剧作结构、人物设置等方面对导演起到艺术指导和项目监督的作用。徐峥在以主演的身份参与影片拍摄外,还在项目后期宣发方面贡献了自己的影响力。而“天赋型”选手文牧野也没有辜负两位监制的赏识,不仅没有囿于前辈的风格框架,还在自由的创作空间中找到了自己的作者节奏。

但有时,新人导演的色彩还是会被名人监制的耀眼光芒盖过,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陆川导演、姜文监制的电影《寻枪》。极具风格化的影像基调,有着太多姜文式的表达,而从后来陆川的其他作品中也可以看出,《寻枪》中陆川的自我表达并没有完全展现出来。而在近年上映的多部大咖监制作品中,同样存在这样的现象。《误杀》中浓厚的“陈思诚个人印记”让观众调侃影片应该改名《唐人街探案:误杀之后》,《铤而走险》中则是“《烈日灼心》的熟悉感”和“曹保平式的黑色犯罪风格”,《受益人》中也同样掺杂了一定程度的“宁浩式黑色喜剧风格”,《摆渡人》里的每一个抽帧慢镜也都可以看到墨镜王式的痕迹……

在“监制+导演”的组合中,功力尚未成熟的新人导演,很容易受到前辈的影响乃至左右。因此,监制也要懂得去保护新人的创作欲和个人表达,给出恰当的指导和帮助,避免削弱甚至盖过新人存在感的情况。两者之间的角色定位要明晰,才能找到最佳的创作自由度。与此同时,新人导演的创作热情和创意想法也会拓宽监制的作品维度。

此外,名导监制凭借其从业经验,不仅可以为影片背书,更能从宣传推广层面出谋划策。《后来的我们》便属于典型案例。作为该片监制,张一白和团队几乎参与了影片从剧本创作,到摄制,再到宣传营销的各个环节。全方位的包装策略让影片最终形成“全民话题”,引发观影热潮。此外,田壮壮、王家卫、宁浩、赵薇等名人监制,在也会在影片上映期间与导演一同参加路演,为其站台助力。

有经验的知名监制成为连接新人导演和市场之间的一座桥梁,他们凭借更宏观的视野对影片质量进行整体把关,成为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代际交替的一种侧写。

-END-

作者丨雨天

编辑丨雨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306230.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