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3月,比斯利刚满27岁。
“我的比赛没有改变,我还没有得到薪水,我穿着NBA的球衣,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确定地留在NBA。”
刚刚从CBA回到美国的比斯利那时候刚刚签约火箭,但依旧未知前方的路在哪,毕竟这只是他5年来第一次得到保障性的合同,六个月后火箭把他送到了密尔沃基。
16年11月,罗斯刚满28岁。
“你不该在再问‘他还能像过去一样打球吗’?那个人已经不再了。”
从芝加哥被交易到纽约的25号后卫仍然拿着大合同,但已经流露出无尽的落寞,两个月后他无故缺席了一场常规赛,并且球队上下没有人了解他的行踪。
故事的开始,不是这样的。
因为各种性格上惹出来的问题,比斯利四年高中转了五次学,但是去到哪里哪支球队就能赢球,四年下来一共输了5场,每个赛季都是20+10打底的夸张数据。
罗斯四年高中没转过学,由于学校政策高二才正式进校队,三年两次问鼎,高四赛季数据场均25分9个篮板、9次助攻3.4抢断,高中一共输了12场球。
于是罗斯到了卡利帕里的孟菲斯大学,比斯利到了堪萨斯州立,一年后他们被老K征召,成为那一届奥运陪练队里唯二的大学生。
大学时期的罗斯,用第一步就可以过掉所有人,在突破之后一定会有至少有两人包夹蜂拥而至,但罗斯不畏惧在人堆里面传出好球,如果包夹差那么一点点,人缝之中的拉杆直接就可以摧毁禁区,然后看他落地时毫不漏声色的冷静表情。
“你们的包夹太慢了。”
大学时期的比斯利,精通了所有复古的进攻方式,三威胁、弧顶大幅起步是他的惯用招数,但所有人都知道他不一定会用脚步单吃对手,他还有一手后卫般的急停手感和无解干拔,甚至能在各个中锋面前抢下前场板强吃,紧接着若无其事的转头回防。
“你不会晓得我用哪招吃掉你的。”
这两个人似乎永远如此,从有大量视频纪录的高中时期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极少看到罗斯和比斯利在比赛里因为某次进攻而欢呼雀跃,或者某次漂亮防守过分庆祝,更多的时候他们只用眼神表达情绪,而脸上总是面无表情的酷样子。
罗斯面对詹姆斯投进那颗打板三分绝杀,队友已经失去控制的叫喊,罗斯毫无反应往着没有焦点的远处。比斯利14年总决赛第五场被启用,17分钟得了9分,又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下了替补席。
我不想去阐述他们在联盟当中的故事如何如何,我们都知道罗斯在芝加哥被人喊着“你是我们第二个乔丹”后进入噩梦级别的伤病接着被交易并开始流离的日子,也都知道比斯利在热火迷失又在明尼苏达短暂燃烧后在洲与洲之间,大陆与大陆之间不停流浪的故事。
来说点别的吧。
这两个面无表情示人的背后呢?
12年2月。全明星媒体采访日,赛季中大牌明星跟媒体最大型的互动现场通常应该轻松简洁,记者问罗斯“”你有没有跟詹姆斯、保罗、韦德这些球员有更多交流?”
罗斯回答:“I’m a loner, just want to stay with myself.”
充满了孤独感的回答让现场的气氛突然变得尴尬无比,记者们估计少有在全明星现场采访遇到这般情况。
这件事再往前一年半,也就是詹姆斯转回的夏天,公牛有薪金空间,也有成套的班底,只是罗斯没有对詹姆斯进行招募,也没有对乔约翰逊招募,一副“我自己搞定好了”的模样?
17年1月。罗斯无故离队后解释自己是“家庭高于一切,超过任何事”,但同时罗斯离开纽约的时间点是在比赛之前,甚至当天白天的训练他都出现了,但是选择回芝加哥的罗斯没有给任何人打电话,球队没办法联系到他,经纪人阿姆斯特朗也搞不清这件事,唯一直到罗斯“人没事”的诺阿也不清楚他人在哪。
27岁,第一次真正离开芝加哥,成熟男人的年纪,没有简单的打个电话,从芝加哥的掌上明珠到这一次突然回家,他告诉大家“我在当时就是不想给任何人打电话”。
18年12月。比斯利的母亲不幸离世,在母亲病重的日子里比斯利因离队照顾母亲缺席不少比赛,他的母亲在医生极为不建议的情况下强烈要求再到一次比赛现场,比斯利在12月中陪着母亲到替补席看了一场比赛,一周后他的妈妈离开后,比斯利在社交网络上说道,“妈妈,我保证很快就会见到你的”,最近新闻比斯利在那段时间又碰了不该碰的,都知道了。
孤独感。
马里兰地方那么大,但同年龄段的孩子里马里兰人都认识的初中生只有比斯利和杜兰特,他们可能有各自的圈子同时惺惺相惜,但比斯利却公开说那时“只有杜兰特是他唯一的真朋友”,丝毫没有给其他兄弟面子。
罗斯明明马上要被公牛选中,而被球队问道曾经因为帮派破事犯过案的哥哥艾伦-罗斯的情况时,德里克回应公牛没有圆滑的打圆场,却是直截了当回答“如果你不能接受我哥,那就不要选我。”,都知道如果说了这句话为家乡打球的机会可能会因此失去,但他说了。
比斯利主要是母亲带大,继父并没有给到他特别大的影响,对于这个儿子母亲特别宠爱,对于儿子在篮球上的训练并严格嘱咐,杜兰特的母亲会叮嘱杜兰特多呆在球馆里,保持系统训练,但比斯利经常会出现在野球场上,玩乐的时光也比杜兰特要多。
作为一个被视为未来巨星的家伙,在场上走神,防守迷失,无端犯规的情况在高中和大学里都再而出现,哪怕进攻端提起神来一次性打的对方晕头转向,也总是会在一些不起眼的细节上屡屡出错。
进入NBA后在迈阿密有处于巅峰的韦德带领,我们本以为他会成为热的二把手,但他在大学四号位上碾压式的力量在联盟中荡然无存,灵气的转身和投篮又不翼而飞。当然,之后比斯利自己承认“在夏天度假的时间确实太长了”,在大麻检测呈阳性后打包票道歉。心底里,其实他知道为什么自己头几年如此艰难。
有人唾弃他不珍惜自己的天赋,说着“如果比斯利跟XXX一样自律/努力”的故事,但却忘了从进入联盟之前开始,比斯利就已经缺乏专注度,已经偶尔说胡话,已经被当场一个未来五大囧的人物。所以当他在苹果城用一个下半场把欧文的绿凯杀得片甲不留,直接接管比赛之后,当纽约人少有地欢呼着比斯利是MVP的时刻,场边的主持人会笑着说“我以为自己听错了”。
我们早就没有把他当成未来巨星对待,同样的,我们早也没有把罗斯当成那个MVP对待。
跟比斯利的情况相近,同样是成长过程缺乏父亲的角色,同样是家境贫寒,但罗斯有三个至少比他大六岁的哥哥。
哥哥们都知道芝加哥南部各种糟糕的情况,甚至自己也曾经置身违法勾当里头,不过始终他们把德里克保护在危险品之外,公牛当年询问德里克关于艾伦-罗斯曾经犯案的情况,其实就是曾经艾伦涉事的毒品案件,德里克-罗斯,这个被男孩子带大的芝加哥天才,早就知道自己所处环境是如此,他的哥哥们不管怎样都保持他篮球世界的纯净,但又同时没有办法脱离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于是哥哥们给罗斯创造打球的好条件、好环境,但终究没有父亲的角色,男孩子带男孩子,终究不足够写满孩子的情感色谱,所以他在已经参观完孟菲斯大学球馆的时候居然认真考虑选择其他学校——他还没准备好离开芝加哥。于是纽约25号失联的故事,似乎也有了缘由。
罗斯的偏执、孤僻没让他在巅峰招募到顶级队友,但又将他从谷底拉扯回来,比斯利的迷离、随性让他错失了最好的上升期,只是又保留住了曾经的灵性。
罗斯和比斯利,都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有着培养出了特别的性格,这是他们没有办法选择的,原生家庭留下的烙印不可能褪去,而这其中的影响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职业生涯。
所以,当罗斯在中国球球迷们的支持中流泪,在森林狼上赛季爆发后流泪,当比斯利说着“其实没人能防得住我”而被人嬉笑,两个人无非都在传达同一个信息:
“嗯,我本来的生涯不该是这样的。”
罗斯在12年膝盖伤后跌落谷底,又再次重新慢慢向上爬,比斯利从未达到巅峰,但也曾用灵光惊艳联盟。在不可逆转的历史与个人故事面前,除了带着本身的性格继续往前走,曾经的天才不由自主会想着从前“我以后会成为XXX的家伙”,他们当然仍希望有机会改变故事进程。
去年8月。
罗斯说:“大多数球员(遇到我的情况),就已经退役了。”他用执拗的偏执心换来了汽车城的信任,他已经能稳定高效的远投,能审时度势的保护自己的膝盖,但别忘了,在被骑士交易后他的遭遇是被爵士裁掉了,当时的罗斯如果没有锡伯杜的征召,故事的走势我不知道会不会变得更糟糕。
加盟湖人之前,比斯利跟媒体说“除非我找到了一个信任我的组织,否则我可能永远只能是一个四处流浪的无名英雄。”
也就是不久前,比斯利因为药检呈阳性被禁赛五场,大多数人估计都觉得没有球队会再信任他,哪怕递上一纸合约也要等上五场比赛,但汽车城也最终与比斯利完成签约,哪怕没人能保证比斯利的新闻会不会出现“被裁”二字。
当年的一对天之骄子当他们成为队友的时候我们不会嚷嚷着“韦德和詹姆斯联手了”那般在后面加上连串感叹号,我们只能轻轻地、不动声色的像比斯利和罗斯式的冷漠脸回应:“是的比斯利罗斯联手了,以他们未曾想过的模样。”
这一段两人联手的事很可能不会被球迷们日后经常提起,或许未来的篮球历史书上正文中看不到的内容,你会在不起眼的地方看到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中二注脚:“08状元榜眼齐聚活塞(没有感叹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