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美国健康险产业观察(一):联合健康(UNH)

美国健康险产业观察(一):联合健康(UNH)

王广英 璞公英 2018-12-14

根据2018年12月6号美国联邦医保局(CMS)刚公布的数据,2017年,美国医疗支出共计3.5万亿美元、人均10,739美元,占美国当年GDP17.9%。医疗花费资金来源为:约1.2万亿(34%)来自私人保险公司、约0.706万亿(20%)来自联邦医保(Medicare)、约0.582万亿(17%)来自州医保(Medicaid)、约0.366万亿(10%)属自费(Out-of-pocket)。可以看到,美国的医疗保险公司名义上占医疗保险支出第一大份额,与政府医保(联邦医保和州医保之和)在医疗支出数额上差不多,共同撑起了全球最大医疗体系的资金支柱。要了解美国医疗体系,美国的健康险公司和商业医疗保险体系显然是无法绕过的话题。

据报道美国健康险公司有上千家,但产业集中度较高,最大的十家健康险公司每年保费即近五千亿美元。这十家保险公司中,有一半为上市公司,分别是联合健康、安泰、安森、信诺和哈门那,包括凯撒集团在内的其他五家未上市;同时,这十家公司中有五家属著名医保组织蓝十字蓝盾协会(Blue Cross and Blue Shield Association)会员公司,分别为安森、HCSC、Highmark、加州蓝盾和Independence Blue Cross。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蓝十字蓝盾协会虽然只有三十八名会员公司,但其总保户却超过1亿人口。

在上述所有健康险公司中,联合健康(UNH)是最大的。根据公司年报,2017财年联合健康总营收2011.68亿美元、净利润105.58亿美元;2018年11月23日,联合健康市值为2517亿美元。2018年,联合健康在美国财富500强中排名第5位、世界500强中排名第15位,是美国乃至全世界医疗保健类企业最大的。

联合健康这样的经营体量和行业地位,对美国健康险行业有典型代表意义。对美国健康险产业观察和了解系列文章,虽之前在“美国康复产业观察(五):哈门那(HUMANA)”中对哈门那有提及和探讨,但正式从联合健康开始。

一、发展历史

联合健康于1977年创立,两位联合创始人是企业家理查德·伯克(Richard Burke)和医疗体制改革专家保罗·埃尔伍德医生(Dr. Paul Ellwood)。两位创始人都很传奇,时至今日,理查德·伯克还在联合健康董事会中,而保罗·埃尔伍德医生则最早是位小儿神经科医生,后来转变为医疗体制改革倡议者,是1960年代“健康维护组织(health maintenanceorganization,HMO)”的概念首倡者。创始团队的其他成员包括医生及期望给消费者扩大医保覆盖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联合健康在成立之初,即将自身使命和商业模式定义在:通过建立联合健康的医疗保健系统,有效整合最佳医疗照护实践规范与提高患者健康的最佳管理规范。

1979年,联合健康开始推出其第一个针对老人的网络化健康方案,并尝试在私人市场推出联邦老人医疗保险(Medicare)的替代品。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公司在发展初期业务聚焦在医疗保健行业的技术和服务系统,而1984年公司上市时,甚至将自身定义为医疗保健行业的技术(Technology)平台。这个技术基因,40年后,依然保持在联合健康体内,未根本改变。

1987年,联合健康推出了旨在帮助护理院个人照护协调的EverCare项目。1989年,公司推出旨在帮助有需要人群找到高水平医疗人士及机构、帮其解决复杂医疗问题的移植器官网络;随着时间推移,此项目不断演化,逐渐将癌症、肾病、先天性心脏病、女性健康服务及减肥手术纳入项目服务范围。

1988年,联合健康创新推出现代药店福利管理(pharmacy benefits management,PBM)业务,将福利设计与零售药店网络联系起来,并通过其子公司——多元药品服务(Diversified Pharmaceutical Services)提供药品邮寄服务。这一业务创新设计的思想在于:通过规模优势与医药企业和药店进行价格谈判,从而帮助消费者更好控制处方药成本。PBM业务本身有很强的行业创新性,亦有巨大行业增长空间,但联合健康志不在此,依然聚焦以健康计划为核心方向健康科技与服务的发展道路,于1994年以23亿美元的价格将其PBM业务卖给了SmithKline Beecham。需要提及的是,美国连锁药店巨头CVS,于1994年学习和引入了PBM业务,并最终将此业务发扬光大,于2017年在PBM业务上实现1305.96亿美元营收,占其总收入70%,成为其核心支柱业务,而CVS2017年总营收与联合健康相近。2018年11月23日,CVS市值766亿美元,与联合健康2517亿美元的市值比,差了两倍多,这是创新者与模仿者的差距?还是医疗金融/医保科技与医药零售的行业差距?值得思考。

有所不为,是因,有所为。1995年,联合健康斥资16.5亿美元收购了MentraHealth,这家公司系整合旅行者保险公司(Travelers Insurance Company)与大都会生命保险公司(Metropolitan Life Insurance Company)团体保健业务而成。此笔交易对联合健康有重要意义,是联合健康成为全美最大单一健康计划航母的关键一步。

1996年,联合健康为推出的AdjudiPro申请了专利,该先进系统可自动处理投诉审查流程。AdjudiPro帮助联合健康控制和节省处理全国范围内医生代表患者提交投诉处理的时间和成本。这一系统体现了,现代科技可以使医疗保健系统更加有效运作、可促使资源更多投入到帮助人们健康生活,属促进行业发展和进步的重大突破。这一突破也表明联合健康始终重视和坚守在医保科技市场,并想利用其技术背景和经验更好服务于健康险计划管理。在CVS等公司将PBM业务奉为圭臬和制胜法宝时,联合健康已在依托医保科技支持健康险发展的道路上,勇于创新、一骑绝尘、渐行渐远。

1997年,联合健康被美国退休人员协会(AARP)选聘为其会员提供健康福利计划,联合健康进而将其EverCare项目扩展到为年老力弱、患有慢性病或失能但希望独立在家生活的个人服务。

1998年,联合健康推出Clinical Profiles业务,此业务可通过数据帮助医师将其临床诊疗结果与全美普遍接受的规范进行比较。

接下来几年,联合健康依然聚焦在行业发展的技术端。如,在1990年代末,联合健康推出旨在减少事先授权和整合分散的医疗资源的Care Coordination项目。21世纪初,联合健康又开发应用互联网技术,帮助个体客户更好通过网络登录和获取相关健康信息,也帮助医生通过网络查询客户投保情况或提交及审查投诉,以简化流程、提高服务。

2002年,联合健康收购AmeriChoice将其作为服务公共项目的平台,并将联合健康原先的Medicaid业务并入此业务平台。2004年,联合健康收购了牛津健康计划(Oxford Health Plans)。接着,联合健康又以92亿美元价格收购了PacifiCare Health Systems。上述收购过程中,联合健康引入消费者驱动的健康计划,产品融合高折扣健康计划和健康报销账户。联合健康专设了名为Golden Rule的子平台,为个人和雇主团体提供健康储蓄账户(health savings accounts)。

2007-2012年,联合健康继续大肆收购。先是以26亿美元收购了Sierra Health Services,该公司在内华达州为会员提供健康福利和服务,并在全美为老人和政府项目提供类似服务。2009年,联合健康旗下Ingenix收购了AIM Healthcare,这是一家领先的数据挖掘和保险索赔审计服务提供商。同年,联合健康以5.7亿美金收购了Health Net’s (HNT)东北业务分支。2010,联合健康旗下Ingenix 收购了Picis,这是为医院急诊区域提供健康信息解决方案的领先信息服务提供商。2012年,联合健康完成收购XLHealth,该公司聚焦有特殊需要的联邦老人医保(Medicare)受众,提供联邦医保优先(Medicare Advantage)健康计划。

近年,联合健康的重大动作有:2012年10月,联合健康与巴西最大健康险公司AmilParticipações完成初步合并,这一业务平台成为联合健康下属“环球(Global)”主要业务内容。2015年3月,联合健康旗下OptumRx宣布收购CatamaranRx,联合健康药品福利业务单元外延扩张。2017年1月,联合健康Optum健康服务部门,以约23亿美元收购大型手术公司Surgical Care。Surgical Care及其关联公司在美国超过30个州分公司,经营逾200家外科手术设施,包括流动手术中心。2017年12月,联合健康宣布以49亿美元价格现金收购肾脏护理服务提供商DaVita Inc.(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为最大股东)下属内科医师集团,将在交易完成以后联合健康旗下Optum相关部门将与DaVita由300个诊所组成的网络合并到一起,这个网络每年可为大约170万人提供服务。同月,联合健康宣布以28亿美元收购智利的健康险公司Banmédica。

从近年的收购轨迹看,在美国国内,联合健康以Optum为平台,主要把健康服务专业公司作为收购对象;而在国际上,联合健康则以健康险公司作为收购对象。国内合纵,国际连横,巨头有其收购和成长逻辑。

联合健康40年发展历史,从一个创业企业成长为医疗健康行业全美和全球第一,在很多因素的背后,能看到有两条基本要素:格局,和创新。

二、目前业务组合

公司年报第一句话,联合健康将自身定义为“多元化健康管理公司(diversified health care company)”,致力于帮助人们更健康地生活,以及帮助健保体系为所有人利益更富有成效地工作。联合健康认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数据和健康信息(data and health information);先进技术(advanced technology);临床专业技术(clinical expertise)。

在联合健康内部发展和外部并购及不断整合的基础上,基于其认定的自身核心竞争力,联合健康构建了两大业务平台:以UnitedHealthcare为商号的健康福利(health benefits)平台和以Optum为商号的健康服务(health services)平台。

1. UnitedHealthcare

UnitedHealthcare面向不同客户和市场提供健康福利计划,其中:“雇主和个人(Employer&Individual)”事业部可为不同层次的雇主及个人提供健康福利计划,这些雇主包括小的独资企业、大的跨州公司、公共事业领域雇主等;“联邦老人医保和退休人员(Medicare&Retirement)”事业部主要针对联邦老人医保的受益人和退休人员提供健康福利;“社区和州(Community&State)”事业部代表州医保(state Medicaid)、社区项目及其参与者管理健康福利计划;“环球(Global)”事业部主要业务是为巴西及世界其他地区的雇主和个人提供健康福利及医疗服务。

联合健康认为UnitedHealthcare业务平台的竞争力在于:强大的地方市场关系、迎合不同需要的丰富产品线、服务和先进技术、医疗和运营成本管控、为客户和消费者创新等。UnitedHealthcare利用Optum平台能力更好帮助协调患者照护、改善医疗可承担能力、分析成本趋势、管理药品福利、与医疗服务提供者更有效协同工作并创造简化的消费体验。

在美国,UnitedHealthcare为客户提供包括120万医师及其他专业人员与6500家医院及其他机构组成的优惠就医网络。

雇主和个人事业部

UnitedHealthcare雇主和个人事业部在全美范围内为大型雇主、公共部门、中小雇主和个人提供消费者导向的系列健康福利计划和服务。UnitedHealthcare雇主和个人事业部代表客户和合作伙伴向超过2700万人提供医疗服务通道。此事业部有遍布全美50个州的23万雇主客户,下属业务平台则包括保险公司、健康维护组织(HMOs)、第三方管理(TPAs)等。大型雇主往往可自成健康险管理体系,联合健康为其提供专业支持,并收取服务费。中小雇主和个人,因意愿或能力问题,则更倾向于购买联合健康的健康险产品。

联合健康雇主和个人事业部的健康险产品,往往是一年期、按月收费,联合健康承担受益人可能的医疗及相关费用开支。对自成健康险体系的大型雇主,联合健康按被服务个人数量按月收取固定服务费,服务的内容包括协调就医及提供就医网络等。

大量的服务人群使得联合健康面对医疗服务提供方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从而能使服务人群以优惠价格到大量地点方便的医师或机构那里就医。联合健康与网络内医疗服务提供方建立了有效的合作关系,可以整合数据并分析、施行基于服务价值的收费和照护管理项目,在大量服务人群的背景下更好进行医疗健康管理和改善品质。

联邦医保和退休人员事业部

UnitedHealthcare联邦医保和退休人员事业部主要面向50岁以上老人提供服务,针对该年龄人群常见的预防与急性照护、慢病管理及其他特别需要等提供服务。

联邦医保和退休人员事业部提供不同险种以满足不同老人需要,这些险种包括:联邦医保优先险(Medicare Advantage)、联邦医保补充险(Medicare Supplement)、联邦医保D项目(Medicare Part D)及特殊需要险(SNPs)。

联邦医保优先险(Medicare Advantage),亦称联邦医保C项目(Part C),其内涵包括联邦医保A项目(住院)、B项目(门诊)以及其他保险内容,投保人一般需每月缴纳一定保费,联邦医保局(CMS)也会拨付相应保费给保险公司。截止2017年底,联合健康联邦医保优先险产品项目下,服务全美440万人。

联邦医保D项目(Medicare Part D),意译翻译成“联邦医保处方药险”更贴切些,该保险计划由私营保险公司提供,除包含联邦医保A(住院)、B(门诊)外,特别覆盖联邦医保不覆盖的处方药费用,对需要常年服药的老年慢性病人有重要意义。截止2017年底,联合健康共有约890万联邦医保D项目(Medicare Part D)投保人,其中:约490万单独参保联邦医保D项目,剩下400万同时参保联邦医保优先险和联邦医保D项目。

联邦医保补充险(Medicare Supplement),是由私营保险公司提供,涵盖联邦医保A(住院)、B(门诊),并提供额外报销补偿。联邦医保补充险与联邦医保优先险及联邦医保D项目,目前不能兼容。截止2017年底,联合健康与美国退休人员协会(AARP)合作,为全美490万老年人提供联邦医保补充险产品和服务。

需要特别关注的是,2017年,联合健康约28%收入来自联邦医保局(CMS),而这些联邦医保营收大部分都由联邦医保和退休人员事业部实现和完成。

社区和州事业部

UnitedHealthcare社区和州事业部致力于服务州立项目,以帮助贫穷、医疗条件差、无雇主医疗福利的人群,此类州立项目会每月按人头给联合健康拨付保费。这些州立项目包括州医保计划(Medicaid Plans)、儿童健康保险项目(CHIP)、特性需要险(SNPs)、联邦医保和州医保整合险(IntegratedMedicare-Medicaid Plans)等。截止2017年底,UnitedHealthcare社区和州事业部在全美28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为此类项目覆盖的670万受益人提供服务。

环球事业部

根据公司2017年报,UnitedHealthcare环球事业部主要市场在巴西,通过2012年并购而来的Amil这个巴西公司平台为超过400万人提供医疗保险计划和200万人提供口腔医疗保险。环球事业部在巴西和葡萄牙自有和运营150家医院、专科中心和各类诊所,并在巴西拥有一个连接2.1万名医师、1800家医院和7000家实验室或诊断中心的医疗合作网络。

联合健康2017年底宣布收购的智利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尚未体现到公司年报数据中来。

2. Optum

Optum是联合健康旗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Optum通过OptumHealth、OptumInsight和OptumRx三个事业部为支付方、医疗提供方、雇主、政府、生命科学公司和消费者提供健康服务。这些业务单元致力于提高整个医疗保健系统的效率,具体方式包括优化照护品质、降低成本和改善消费者体验及服务提供者绩效、平衡在数据和分析方面的不同能力、药物照护服务、人群健康、医疗保健服务和运营等。

OptumHealth

OptumHealth是联合健康多元化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为9100万人的生理、心理及健康相关财务需要提供支持。

OptumHealth通过其当地流动照护服务平台为患者和医疗服务提供方提供服务,并通过医师主导、患者中心、数据驱动的组织平台(拥有3万名签约医生)提供医疗服务。另外,OptumHealth推动医疗服务提供方从传统的、按服务付费的业务模式向以绩效为基础的业务模式转换,将患者健康和就医效果作为首要导向。通过战略结盟、合伙及投资等多种安排,OptumHealth帮助医疗服务提供方在患者照护方面采用新方法、新技术,改善沟通和协调。旗下MedExpress平台上有240家社区医院,可以在友好环境里为急诊、无预约的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旗下Surgical Care Affiliates平台上200家流动手术中心和手术医院,与传统医院比,可提供低成本、高价值的手术服务。

OptumHealth的金融平台,Optum银行,通过480万健康储蓄账户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在管资产2017年底超过80亿美元。2017年,Optum银行为医师和其他医疗服务提供方处理了近1500亿美元医疗支付。Optum银行拥有自动、精准的电子支付系统,可帮服务对象管理和改善医疗支付。

OptumInsight

OptumInsight核心能力聚焦在数据和分析、信息技术等领域,可帮助改善医疗品质、提高医疗系统效率。

OptumInsight提供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往往需要跨期,甚至迁延数年。2017年底,OptumInsight有约150亿美元已签约、待完成的产品或项目,其中约83亿美元需在2018年度完成。

OptumInsight主要客户和市场为:医疗服务提供方(包括医师和医院)、健康险、政府和生命科学公司。OptumInsight为全美超过五分之四医院、10万名医师以及约300个健康险提供服务和支持。

在国内,感觉平安医保科技在走OptumInsight类似模式和发展道路。

OptumRx

OptumRx通过其全美67000家药店网络及到家输液服务,为超过6500万人提供药品照护服务。2017年,OptumRx管理了约850亿美元药品支出。

OptumRx作为联合健康旗下PBM业务平台,在全美的主要竞争对手应为:快捷药方(最大)和CVS(第二大)。

三、竞争对手

1. 传统意义

如本文开篇所谈,联合健康所在健康险行业产业集中度比较高,最大十家健康险公司每年保费近五千亿美元,占2016年全美1.2万亿美元私人保险公司医疗开支约40%。这十家最大健康险公司的其他九家,可视为联合健康传统意义竞争对手,其中四家为上市公司,其近期经营数据与联合健康对比如下(单位:亿美元):

公司

2017营收

2017利润

市值(20181212)

联合健康

2011.68

108.23

2571

安森(Anthem)

901.14

38.43

714

安泰

605.43

19.05

690亿美元被CVS收购

信诺

416.42

22.32

502

哈门那

537.67

24.48

420

安森、安泰、信诺、哈门那四家公司,任三家加起来,营收、利润和市值三个指标,均比联合健康低,似乎差距比较大。但在美国医疗保健行业大整合的背景下,安泰保险,已有另外一个并购成型的竞争格局;信诺保险,也有类似进程中大型并购安排。联合健康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正在老对手的行业并购羽化过程中诞生。

2. CVS&安泰

2017年12月3日,美国零售连锁药店巨头CVS与安泰保险联合宣布:CVS与安泰保险签署合并协议,CVS将以“现金+股票”方式总价约690亿美元收购安泰保险。若考虑安泰保险的负债,此次交易总金额为770亿美元。

此次交易得到了美国甚至全世界的关注,这意味着全美最大的连锁药店、第二大PBM公司(最大PBM公司为快捷药方)和第三大保险公司将合为一体。更重要的是,该交易或许将是世界范围内零售药店发展史上重要里程碑,亦是美国健康险产业重要事件,它将引领行业重要变革,同时对美国国内医疗保险政策也将产生相关连锁反应。《纽约时报》评论称,这桩交易将“重塑美国的医疗行业”。

2018年11月,CVS与安泰保险完成,安泰保险摘牌退市。虽然目前有法官在质疑交易在反垄断法下的合法性,但应该不会根本妨碍这个交易进入并购完成后的整合阶段。联合健康同一量级对手诞生。

联合健康与CVS及安泰保险的2017年营收和利润数据如下:

公司

2017营收

2017利润

联合健康

2011.68

108.23

CVS

1847.65

66.07

安泰

605.43

19.05

CVS+安泰

2453.08

85.12

从上述数据看,CVS+安泰联合体虽然在简单合并利润方面依然比联合健康弱,但在简单合并营收层面已超过联合健康。在业务结构上,除安泰保险经营主业与联合健康保险主业相同和竞争外,CVS作为全美第二大PBM公司,也与联合健康重要的PBM板块形成竞争。CVS和安泰保险合并后,会进行内部整合、期待产生协同效应,这对联合健康会产生挑战。

3. 信诺+快捷药方

产业整合大背景下,应该也有CVS&安泰并购案的胁迫或启发效应,2018年3月,信诺与快捷药方签署并购协议,信诺以股票加现金方式收购快捷药方;2018年8月24日,交易获双方股东会批准。交易金额最终确定为520亿美元。2018年9月,信诺与快捷药方并购交易已经通过了美国反垄断审查,早于CVS&安泰案获得反垄断审查通过。

信诺和快捷药方合并案目前还在进行中,尚未尘埃落定。但从CVS&安泰合并案看,信诺和快捷药方合并案近期最终完成应该没有大的问题。

信诺和快捷药方合并案,与CVS&安泰合并案类似,是美国药品零售业巨头与健康险巨头之间的横向合并。从2017年经营数据看(单位:亿美元),信诺和快捷药方合并后亦将成为联合健康同数量级对手:

名称

2017营收

2017利润

市值(20181212)

联合健康

2011.68

108.23

2604

信诺

416.42

22.32

506

快捷药方

1002.86

45.32

547

信诺+快捷药方

1419.28

67.64

1053

从简单合并数据看,信诺和快捷药方合并后及安泰与CVS合并后新实体从营收和利润角度虽然和联合健康差别不大,但市值依然有较大差异。合并后的新公司,形成协同效应并得到市场认可,特别是形成得到市场认可的协同创新能力,还需要时间。

4. 亚马逊

信诺和安泰,属行业中老对手,即便与医药零售业行业巨头完成合并,在核心竞争力方面,似与始于创新、始终创新的联合健康还有差距。联合健康真正要担心的竞争对手,也许是降维打击的外星人,如亚马逊。

2017年,亚马逊年营收1778.66亿美元、合并净利润38.06亿美元,营收额比联合健康略低,利润与联合健康比差距较大。但在这样的营收数据下,2018年12月12日亚马逊市值为8134亿美元,是联合健康2604亿美元市值3倍多。这反映了资本市场对亚马逊电商业务模式及未来发展前景的看好。

基于这样的资本市场背景,当然更基于亚马逊的内在竞争力、创新力及发展历史,每当亚马逊进入一个新行业,哪怕只是传闻,相关公司股价都会暴跌。大公司进入新行业,小公司被碾压,相对正常。但最近几年的亚马逊案例里,已经变成一次碾压整个行业;那些在行业里似乎地位稳固的巨头,会因为亚马逊的一个消息蒸发巨大市值。亚马逊拟进入医疗保健行业的消息,同样,让整个医疗保健行业震动,甚至有观点认为,CVS&安泰并购案及信诺&快捷药方并购案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亚马逊进入医疗保健行业的防范性反应。在亚马逊还没有出招的时候,让竞争对手最为恐惧,犹如暗黑森林中,不知何处有对准你的枪口。

2018 年 1 月 30 日,亚马逊和投资银行摩根大通、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联合宣布成立非营利医疗健康公司,为其在美国的 50 多万员工及家属提供医保服务,但没公布具体计划。消息公布后,30 家以上的医疗保险公司股价齐跌,总计市值蒸发超过 300 亿美元。

以上述合资案为开端,2018年,亚马逊已在医疗保健道路上开始大刀阔斧、衔枚疾进。亚马逊的这些动作包括:推出60种自有品牌非处方药;组建核心产业团队,团队成员来自CVS、快捷药方、联合健康、FDA等;打造“health & wellness”团队,针对的领域包括糖尿病管理、产后母婴护理和老人护理;深入研究一系列癌症研究、电子病历的大胆计划;以约10亿美元收购在线药店创业公司PillPack等。这些动作出手不凡,惹人关注。但已经出招,反而让市场稍安心;对这样的外星巨头,最可怕的是还没出招的时候。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重量级竞争对手或潜在竞争对手,联合健康目前仍然是全美乃至全球最大医疗保健行业巨头;联合健康的最大敌人,目前仍是其自身。联合健康的发展,因其体量和行业地位,受反垄断法影响,通过类似安泰与信诺那样的大并购而飞跃发展受限,如:20年前的1998年,联合健康曾试图收购哈门那,受到阻力,未果。外延收购有藩篱,但内部创新无极限;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外部资源有限,内部创意资源,可以无限。真正的领导者,最需要倾听的,是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样,留给竞争对手的,才会只有,远处的背影。

另外,美国的法律环境,特别是反垄断法下自由竞争法制,在鼓励资源通过并购自由组合的同时,也努力给业界打造一个相对自由竞争的环境。产业发展到高级阶段,可形成寡头垄断,但很难形成独家垄断局面。联合健康这样的行业领先者,在自身有动力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会面临大环境下持续的竞争压力。产业发展,竞争永续;内修外攘,旦复旦兮。

四、联合健康科技前沿

联合健康虽从大的分类上属医疗保健行业,但其自诞生之日起,就高度重视创新、高度重视新科技在行业中的应用,有着创新和技术应用的基因和灵魂。历史上,联合健康曾标榜自己是家技术公司,时至今日,联合健康依然高度重视最新科技发展在产业上的应用。近一年,联合健康引入应用的新科技或推动科技创新的举措有:

——2017年11月,Optum宣布成立2.5亿美元的风险基金,投资下一代健康照护创新项目;

——2018年1月,路透报道联合健康推动使用新数字健康资源,包括为健康储蓄账户提供APPLE PAY工具;

——2018年4月,联合健康与哈门那共同启动区块链研究项目,以期利用区块链提升医疗服务提供商信息准确性;

——2018年11月,报道称联合健康运动项目,已把苹果手表作为标配,以鼓励参加者能每天步行1.2万步;

——2018年12月,报道称Optum银行用人工智能、先进分析工具帮助人们改善健康储蓄、提高照护可负担性;

……

联合健康在追求科技创新和应用的路上,似乎永不停步,其既追求在技术层面的前沿探索,也重视新技术在内部各业务平台上的应用,更有利用其产业能力和资金实力推动科技进步背景下健康管理业态的创新和进步。难怪业内对联合健康的标签除了“健康险”之外,还有“卫生资讯科技”。这些标签还属外在,技术进步也属外在,真正内核的,是联合健康不断追求创新的灵魂。

五、案例思考

1.发心:联合健康从一个创业公司,40年时间,成为全美和全球最大医疗保健行业公司,有很多值得学习之处。但细究其发展历史,联合健康从成立之初,就种下了成长为参天大树的种子。联合健康自成立起,其创始人就看到了美国医疗保健行业种种问题,其创始人既是美国医疗体制改革的倡议者,也是践行者。可以说,联合健康自诞生之日起,就胸怀天下!仅有格局和抱负,不够,还要有工具和手段,在这方面联合健康从开始就勇于创新、勇于尝试新技术在行业中的应用,“技术公司”的标签至今拥有,这应该是一种认可和褒奖。联合健康最初发心和宗旨,还包括为所有行业相关者得益而改善和改革现有体系,这些相关者包括患者、雇主、医疗服务提供方、支付方、政府等,体现了大爱与大善的精神追求。种瓜得瓜,联合健康到今天,有很多因素;但骨子里的基因,成立之初的梦想和格局,无疑才是这满树花朵的种子。

2.创新:武术有谚,“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对企业经营而言,则应该是:唯有创新、才可永存!联合健康如此,高盛如此,苹果如此,华为如此,亚马逊如此!没有创新的企业,在新经济的背景下,则显得风雨飘摇。联合健康目前是行业巨无霸,但似乎并不显得臃肿,其业务并非简单堆积而成,而是聚焦行业、不断创新、有机结合。IBM曾经说:大象也能跳舞。用在联合健康身上,则为:巨无霸依然可以不断创新。

3.保险科技:传统保险产业,很多人认为技术含量不高,甚至蔑称:卖保险的。但从联合健康案例可以看到,保险行业可以是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先锋。大服务人群、大样本、大数据、大资金流,有很多可以应用最新科技改善和提高之处。联合健康无疑是“保险科技”的先锋,抓住产业内核,勇于技术创新,开创了不同于传统保险公司的新模式。如联合健康1996年推出的AdjudiPro系统,被誉为行业突破(BREAKTHROUGH),这是联合健康在保险科技方向领先的代表。有了科技制高点,其他竞争对手很容易被落下距离。

4.健康险与医保:美国的整个医保体制,政府除核心承担老人和穷人医保外,充分依赖私人保险公司在其中的平台作用;而另外层面,健康险本身也严重依赖和依托政府医保。美国政府支持社会化健康险企业依托政府医保提供各类服务,丰富服务品系,发展社会化平台,不论其为营利性还是非营利性。这种政策法律环境推动了美国健康险公司成为全球产业巨头,但另外一个层面,美国的医保政策很难说成功,每届政府都要为此挠头,近期的奥巴马与特朗普,都是如此。中国医保体系也很多问题,弊端突出,在政府医保体系存在很多问题的背景下,也希望健康险产业长足发展、对医疗健康产业有效运作产生积极影响。国内医保体系的漏洞和缺口,也许是健康险公司的发展空间。医保资金缺口的背后,存在着社会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及浪费,也许中国的健康险产业真正发展后,会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作用。

(站在中国看美国,难免如雾里看花,错漏难免。欢迎同道朋友来函批评、指正和交流。邮箱:wangguangying@js-trust.com.cn)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81427.html

setTimeout(function () { fetch('http://www.sosokankan.com/stat/article.html?articleId=' + MIP.getData('articleId')) .then(function () { }) }, 3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