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去的文峰塔,后去的修定寺塔,在去修定寺塔之前感觉文峰塔就是我见过最好的塔,要外观有外观,要细节有细节,远看高大上,近看有内涵。见了修定寺塔之后当场就被震住了,只能用无以言表来形容。当然了这也没法比,只能说安阳古代的佛教文化盛行,留下来的家底厚。
寺外看到的文峰塔
寺外看到的文峰塔
天宁寺的历史
还是老规矩说塔先说寺,文峰塔所在的寺叫天宁寺,所以文峰塔最初的名字就是随着寺名叫“天宁寺塔”。天宁寺始建于隋文帝仁寿初年,也就是公元601年,算算年头也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天宁寺整体外观
售票处
天宁寺山门
天宁寺门前石狮
天宁寺的现状
历史归历史,中国的古建筑都是多灾多难的,天宁寺也不例外,多次毁,历代修。现在看到的天宁寺除了塔基本上都是2001年左右原址上重建的。建筑也比较简单,山门对着的是照壁,从山门沿中轴线由南到北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而文峰塔就在天王殿的西北。
天王殿
天王殿
大雄宝殿
塔的历史和“文峰”名字的由来
塔建于后周的文顺二年,也就是公元952年,比天宁寺晚了350年左右。这350年风起云涌,天宁寺经历了隋唐的盛世,也走过了五代十国的乱世。比较耐人寻味的是公元955年,后周世宗柴荣开始了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不知道才建了3年的天宁寺塔有没有受到波及。为什么大家都叫天宁寺塔为“文峰塔”呢?清乾隆三十七年,彰德府知府黄邦宁为塔门楣上题“文峰耸秀”四个大字,从此天宁寺塔得名“文峰塔”。其实从这里可以说是个分界线,在这之前天宁寺塔可能是一座单纯的佛塔,而在这之后它被赋予了“风水塔”的职能。想要彰德府一带“文”运昌盛,达到高“峰”。也的确,在改革开放前,文峰塔一直都是安阳附近的至高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
赵朴初题字
塔的特点
文峰塔从外观上看比较奇特,塔身上大下小,呈伞状,当然这种上大下小也并不是很夸张,以上檐水滴下来滴不到下檐为限,整体看上去塔很结实,给人以稳重的感觉。很难说它属于哪一种塔,因为它不同于任何一种塔,又有很多其它塔的部分特质。比如塔刹就属于藏式喇嘛塔、塔檐是辽塔密檐,莲座又是其它另外一种风格。之所以会这样,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历代修塔时都是按照当时代的风格修的,修的动作还都比较大。
文峰塔远景
层数的讲究
塔身总共有五层重檐,为什么是五层呢?在古代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一三五七九都是阳,而五位居其中,占的是最好的位置。塔身第一层高大,以上四层低矮。
文峰塔全貌
雕刻
塔总共有八面,在第一层的每一面上都有一幅砖雕佛教故事图案,这也是文峰塔最为耐看的部分,雕刻的惟妙惟肖,很是生动,只可惜没有长焦镜头,拍不出雕刻的精髓;转角柱为腾龙砖雕,龙身即柱身缠绕铁链,固定加美观,设计巧妙。
登塔门-南门
黄邦宁“文峰耸秀”题字
雕刻
雕刻
雕刻
雕刻
雕刻
雕刻
雕刻
雕刻
雕刻
雕刻
雕刻
内部结构
塔是空心的,门票里面包含登塔这个项目,只不过这塔内的台阶是超出寻常的陡,上去喘了老半天。走的间隙是可以看到每一层都有通风窗的,古人还真是聪明。
陡峭的塔内台阶
通风窗
塔内结构
伤痕
不过有一部分现代人就不是那么文明了,在塔内刻了很多“到此一游”、“相爱白头”之类的牛皮癣。
游人刻字
塔上平台
塔刹
上去后有一个平台,塔刹就立在平台之上,在塔下看塔刹感觉它很小,其实它足有10米之高。细看就会发现塔刹也是一座塔,而且还是宝瓶状的喇嘛塔,建于清代。
塔刹
地址
一直到这里还没有说文峰塔的地址,文峰塔位于安阳市文峰区文峰南路1号,听出来了没,这个地址信息量很大,最起码安阳市有一个区和一条很重要的路都是以文峰塔命名的。足见文峰塔在安阳市的地位。
文峰塔整体外观
天宁寺山门
标志意义
对于我这样的外地人来说殷墟是安阳的标志,可对于安阳人来说文峰塔可能才是。毕竟殷墟从民国到现在发现不足百年,而文峰塔已经在这里屹立千年。
河南安阳的修定寺塔,绝不吹牛的天下第一,每块砖都无价
安阳灵泉寺石窟,漫山遍野都是阿育王塔,你看懂了吗?
安阳老城偶遇城隍庙,古代安阳守护神的官邸,现在是民俗博物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sosokankan.com/article/2270416.html